古文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8-30 20:16刘玲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文字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刘玲

【摘 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的识字教学对于学生们日后阅读和写作等方面都具有关键性意义。合理地应用古文字,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文章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古文字在强化学生们记忆、扩大学生们识字容量、实现差异化教学以及纠正错误认识等方面的应用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古文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识字教学等方面越来越关注。古文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图文,实现信息交流和事件记录。因此,在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合理充分地应用古文字实现教学,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成为了相关领域教职员工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利用古文字强化学生记忆

古文字同现代汉语文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利用古文字对小学阶段学生们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重视这一特征,采取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法,帮助学生们认清不同时期汉语言文字的变化情况,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对不同时期汉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强化对现代汉语文字的记忆。比如,我国某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内容时,发现学生们对于“单丝不成线”当中的“成”字理解不到位。在模仿学习和默写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将这个字写错。学生们没有理解“成”字的古文字演变历史,所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这个字的组成结构。对此,当地教师将“成”字的古文字表示方法讲解传授给学生们。学生们经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之后,明确地认识到了在远古时期,“成”字的字体是一把带有手柄的斧头,是古人征战沙场的兵器。其中的“点”表示“血”。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成”字。学生们在理解了这一演变历程之后,对于汉字的结构了解更加深刻,帮助他们强化了记忆,降低了书写错误的产生[1]。

二、借助偏旁部首扩大学生识字容量

通过对汉字的结构和组成形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的汉字都是合体字。汉字组成结构中的偏旁部首或者表示读音或者表示意义。利用古文字帮助学生们理解并且正确认知现代汉语的偏旁部首,可以提升基础教育阶段,汉语识字教学环节的效率。以“宝盖头”这一偏旁部首为例,部分学生在最初接触这一偏旁部首的过程中,会误以为偏旁部首同“宝物”有关。但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学生们可以逐渐地认识到,“宝盖头”最初的含义是一种简易的房屋结构,因此在作为偏旁部首时,大部分的汉字都通房屋、覆盖以及家室等有关。学生们在接触此种类型的汉语言文字时,可以充分发挥出“表意”的作用,通过理解汉字意义的方式,增强对汉字的理解,并最终达到通过偏旁部首,扩大汉字知识储备的目的。比如,我國某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相关内容时,教师重点讲解了“宿”的含义。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宿”的甲骨文形式和演变的过程为学生们演示,使学生们充分地理解了字音、字形和字义,通过进一步引申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对其他相似字形的汉字进行学习[2]。

三、通过剖析字理实现差异化教学

“因义构形”是汉字产生和演变的动机,“以形表意”是汉字产生的最终目的。所以,汉字的形和义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学习和理解新的汉语文字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剖析字理的方式,实现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并且掌握汉语文化知识,提高语言文化的应用能力。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学习“止”这一汉字时,借助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们展示了甲骨文当中“止”的形态,并且引导和鼓励学生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发挥了想象力,通过合理地表述,指出“止”的甲骨文形式类似于人的脚。脚是行走的主要工具,所以“止”被引申为“停止”的意识。与之对应的“行”的甲骨文形式类似于“十字路口”,用于表示古代的道路,所以被引申为“行走”。中国古代汉字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在字形和字义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现代汉语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学习汉语文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们参与绘画的方式,通过图形增强对文字的理解。

四、深入探究字源纠正错误认识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们共同参与到探究汉字起源的方式,纠正学生们对于汉字的错误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们汉语文字的正确使用能力。由于汉语文字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同义字”、“多音字”和“多义字”等,学生们若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并掌握汉字的读音和含义,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误。针对此种问题,我国某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了“笔意恢复法”的教学指导思想,带领同学们通过古文字的方式,恢复汉字的原本形态,解析清楚汉字构成的理论依据,降低书写错误的产生。

综上所述,利用古文字以及古代语言文化知识的相关内容,指导并帮助小学阶段学生们进行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增强学生们对于汉字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新课标改革全面推广和落实的背景下,相关领域的教职员工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采取更为先进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策略分析[J].语文天地,2017(09):50.

[2]杜友锦.从“识字写字”到“汉字文化”——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教学课例[J].小学语文教师,2015(10):42-46.

猜你喜欢
古文字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