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芬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学生主体庞大,学生家长情况复杂多变难以调控等现实原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由教师来做主导,可以通过转化师生关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这两个方式来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
一、前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包含多个板块,每个板块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这些板块分别为汉语、阅读、写话、习作等,这四个板块分别有各自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在小学阶段中,语文教学主要起地基的作用,小学时,学生几乎没有知识积累,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也并不深入,因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引导,这个时期所受到的教育也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小学语文教学应受到足够重视[1]。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开拓人类不认识、不了解的新领域,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属于发散思维,具备这种思维方式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思考问题,从多个层次和结构进行思考,不会受到已经固存于脑海中的知识或传统思維的舒服,因而解决问题途径不受限,路线呈现开放性和扩散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对个人、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语文教学中更应如此,将对创新性的培养融入于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教学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都是有益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转化师生关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活动的各项内容都是由教师来制定,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主体,只具备知情权和参与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学生听不进去,在座位上走神、看课外书等,教学活动由本应师生共同来完成,实际教学中却仿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呈现相互脱离的状态,学生学到了什么都决定于教师教了什么,这种情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存在,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指的是在教学中,多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感受,把“我说清楚了吗?”的问题转化成“学生听懂了吗?”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还有以下几个特征: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基础性,这几个特征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2]。独立性是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特征,它意味着在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拒绝传统“黑板+粉笔”的僵硬授课模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小组写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在相对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小学生的思维又是形象性和发散性的,常常会想出成年人意想不到的奇妙答案,所以通过独立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动性指的是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积极、有选择的反应,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不高,他们的能动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但传统中枯燥的课堂和文字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总是被逼着学习,像完成任务一般的学习,不愿动脑,创造性思维自然得不到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选择用以教学的文本应多加注意,不能单纯的将教师认为好的文本拿给学生学习,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多选择内容好并且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文本让学生爱上阅读,有学习的能动性,这样不仅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广泛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联想与想象的思考时发散的更广,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例如在进行《拐弯处的回头》这一文本的阅读教学时,就应避免老师一箩筐地将文章父爱无声这一主题思想倒出来而不管学生是否能接住,以学生为主体应在教学中逐步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且提出问题,如果学生一时间难以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类似“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谁?”这样的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且还可以“走”出文本之外,让学生将文本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想起来,加深学生的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现今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得不到学生的回应,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学生愿意做答的情况,一个坐满学生的教室仿佛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老师没有了上课的动力,学生也没有了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创造性思维如果失去了思考,也就失去了土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这里说的互动应包括提问、对话和应答等多个方式[3]。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的师生相处中,教师应建立与学生的友好往来关系,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学生。仍以《拐弯处的回头》这一文本的阅读教学为例,除了进行文本分析以外,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提问、分享自己与文本有关的经历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这样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乐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还可以通过巧设教学情境、加强延伸教学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创造性思维逐步地显示出它与传统思维模式相比较而言的优势,即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因而在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高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探析[J].中外交流,2017(47).
[2]余美英.(201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读写算:教师版(3),74-74.
[3]汪力新.浅论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教育,2016(12):00273-0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