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摘 要】通过对高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论证高校体育选修课改革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启用计算机网络选课系统,体育选修课的内容设置围绕学生的爱好与发展,开展体育体育选修课要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体育选修课成绩考核要更加全面和人性化,通过以上途径加大体育选修课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体育选修课;以人为本
一、前言
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体育课由传统的必修课模式逐渐被更科学、更人性化的选修课或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一些高校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陆续开设了体育选修课。2002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全国高校掀起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热潮, 体育选修课在各高校得到广泛推广,成为目前各高校主要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体育选修课的开设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目标,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和体育素质、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对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人为本,积极探索,为构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懈的努力。
二、体育选修课课程设置以人为本
(一)启用计算机网络选课系统,体育选修课采用三自主
开设体育选修课采用计算机网络选课系统,学生可以在校内网络上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是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是体育教学完全学分制的最好形式。学生通过教务处和体育部特设的校内网选课系统,每个学期开学前网上点击选课,学校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力求健身与文化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三个自主”打破了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形成形式多样的课程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较之以前由学校统一安排班级、教师和授课内容,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兴趣爱好、个人发展需求灵活选择。学校把体育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自主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三自主选课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内容、考核标准以及任课教师等相关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则选课必然据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等做好宣传工作,相关部门和教师义务做好体育选修课的咨询顾问,随时通过各种途径解答学生疑问。
(二)体育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丰富多样,围绕学生的爱好与发展为中心
大学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体育选修課遵循高校体育培养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出发,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项目和内容。开设运动项目可以根据学校环境、师资条件出发尽可能多样化和贴近学生实际,跟上时代步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以学生为中心。选修课项目设置要多样化,开设一些健身性、实用性、新颖性、趣味性较强的体育选修课项目,学生在运动项目上选择余地大, 能满足不同的体育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自主选课,主观意识性上会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兴趣高投入多,可以提高学习情绪和信心,有利于克服惰性,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培养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育选修课教学中除了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身心健康,培养必备体育技能外,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种需求,使学生多掌握一些健康知识和健身技能,有利于走向工作岗以后,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工作时间、场地设施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自我锻炼,达到终生受益的目的。
(三)高校开展体育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注重情感培养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便于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学生居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要求,统一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体育选修课“三自主”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体育基础和体育学习能力选择体育课的内容和教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较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选修课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的限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科学实用、自己喜爱的健身知识技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展个人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顺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激发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选修课可以选择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课余训练相结合等形式,帮助高校学生全面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打下牢固基础。
(四)体育选修课成绩考核需更加全面和人性化
高校体育选修课的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不能仅以专业技术成绩为标准,考核内容应该更加全面,任课教师在体育选修课考核内容设置上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例如篮球的考核可以允许学生在篮球运球、传球、投篮技术和篮球裁判中选择自己的优势项目,四选二或四选三做为考核内容,健美操的考核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成套动做为加分项,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项体育活动。体育成绩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考核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会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体育选修课不能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打分,学期结束后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这既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体现了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选修课改革必须以人为本,加大学生选课和考核成绩的自由度,从而改善体育课教学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体育选修课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利用网络或其他宣传手段让学生了解课程开设的内容、方法、标准以及任课教师信息,以便于自主选课;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期结束后研究分析学生选修的目的与动机,开发丰富教学内容;针对同一项目不同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建议同一专项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根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组织教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完美结合,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加快体育课程改革步伐,努力培植和发展体育选修课,完善组织和管理,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合理配置体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确立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人才。
项目基金:湖北理工学院2017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校体育选修课的改革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立平,曾石山,刘志宏.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89-92.
[2]初永和.对高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2,(2):61-64.
[3]郑重.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3,(3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