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法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代,如何体察大学生内心,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从而达到润化大学生心灵,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新形势下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发展
一、紧贴时代特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接地气,从教育内容上来说,就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主阵地,必须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大学生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大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必须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接地气,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去谋思路、想对策、找方法。如果教育者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无法反映大学生的愿望、诉求和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靶标”,就会无的放矢,教育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突出时代特点。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备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条件,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时代特点影响党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也是影响广大师生的现实活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贴这个时代特点,紧扣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吸收和运用体现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才能确保广大师生思想常新、信念永存。
二、树立良好形象,努力提升高校教师自身的素质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把你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高校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承担着神圣使命,而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三、改进教育方式,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时效性
注重思想启迪。讲好道理,使青年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也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基本环节。把理论讲实。要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就要把理论讲实,使其接地气、暖人心。如果只习惯于从理论到理论,不注意贴近生活、联系现实,不注重对象身份、千篇一律,大学生就难以消化吸收所谓的理论知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多结合事实阐释理论,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切实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有的放矢增强理论教育的实效。把常理讲透。情和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了情感,说理才有基础,只有融理于情、情理结合,才理能引起情感共鸣、暖人心田。
四、要立足于工作实际,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教育理念。理念一变天地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定位,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愿景与现实脱离,避免我们说的、要求的、引导的、期待的与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脱节背离。要确立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质量观,克服唯科学文化素质单向发展的质量观,在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全面发展;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现行课程与潜性课程并重的资源观,重视师生学习共同体、班级及宿舍文化、校园环境等潜性课程建设,让大学生接受全面系统教育,使之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要确立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承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作用观,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和教学因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创新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考试工作,就要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当前,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课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内容空洞乏味、形式陈旧落后,导致课堂抬头率和吸收率不高。面对这种现状,高校要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综合改革创新,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遵循教学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在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课堂教学上下足功夫,变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互动,把课上好上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带动,高校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潜力,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
五、结语
“无处不网络,一切皆互联。”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互联网改变了生活、改变了学习,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态结构。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超6.8亿,手机网民规模已超6.2亿,大学生几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把握不好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这个新时代的“最大变量”,就无法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场,就做不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国丽,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思考[J].中华少年,2016,18(1):57-58.
[2]李学书,何珊.改变教学环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2),31.
[3]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