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娴婷 何祥鹏
摘要:王皮影作为川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代表,凝聚了雕刻和戏曲艺术的精髓。在南充市起到了独树一帜的作用,既有传承意义,又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王皮影不仅显示了工艺制作的效果,更将一个个人物卡通化、艺术化、形象化。生动的形象特质被彰显得淋漓尽致,同样,王皮影在四川南充市也拥有着较为明显的地位,是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演绎着民间艺术。本文从南充市王皮影的起源出发,分析其发展,并提出传承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王皮影 南充市 艺术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156-03
一、关于南充市“王皮影”艺术的介绍
南充市“王皮影”历史悠久,传承谱系,充分利用了雕刻艺术,传承和演绎技艺。王皮影又称为灯影,在西汉时期出现生长的萌芽,在唐宋时期广泛流行,普及到各个角落,一般由4-7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表演出神入化的剧目。通过生旦净丑末等角色按照不同的性格、身份在舞台上,展现出故事画面呈现给观众。
南充市王皮影,造型较高,头帽相连。最为常见的是傀儡戏,孕育着中国民间工艺的文化瑰宝。同时加带各种配乐、说唱等,人物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脉络清晰,每一件王皮影都折射出精湛的工艺,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王皮影”是位于四川北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民间艺术大师王文坤一家八代相传的雕刻和表演艺术,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名录;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关于南充市“王皮影”艺术的课题研究
“川北王皮影”作为我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是我市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蕴含着川北地区民众特有的精神价值、想象力和思维方式,是代代相传的活态文化。遗憾的是,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在南充知道“王皮影”的市民依然不多。所以加强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据调查,市内外对“王皮影”的研究仅停留在对其发展起源、音乐风格,制作材料、人物造型、表演形式等方面,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及创新“王皮影”近乎空白。
幸运的是,我校即将成立“王皮影”技能大师工作室,拟在我校艺术类专业(影视动画、广告设计与制作、音乐教育等)及学前教育的近2000名学生进行直接对接,让非物质文化直接走进高校校园,和当今大学生直接互动是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如何让学生接受、喜爱并传承“王皮影”并赋予皮影艺术新时代的内容,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南充市“王皮影”研究的具体方案策略
(一)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南充市阆中地区“王皮影”的起源发展、生存现状、制作特色、音乐风格、传统剧目和特色剧目等资料进行整理和保存。
(二)系统学习“王皮影”的道具制作、音乐唱腔、舞台表演等技艺,对其独特的各项技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系统有序地总结“王皮影”所蕴含的深邃人文内涵。
(三)走访各地皮影艺术团,尤其是阆中“四川川北王皮影艺术团”,进行艺术团组成成员基本调查,传统剧目调查,年平均演出场次调查,年平均观众数量调查,演出收入调查等。对整个皮影艺术的生存现状进行基本评估。
(四)不断挖掘传统元素,收集皮影观众对“王皮影”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南充本土文化特色、风土人情,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巧妙结合,与时俱进的推出新型皮影戏,创新人物造型、引入现代音乐和流行唱腔。同时探索开发皮影周边产品,力求扩大“王皮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从事皮影戏艺术的专业人员增加经济收入。
四、南充市王皮影的研究价值
“王皮影”是我国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将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充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川北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充旅游文化的资源,因此传承与发展“王皮影”势在必行!
将“王皮影”引入我校,打造我院专业师资队伍,安排我院美术、音乐、艺术设计及手工类专业教师学习“王皮影”制作及表演技艺传承培训。开发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结合影视动画、广告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或设立专业选修课、或采取嵌入式、单元化课程方式进行教学。筹备组建跨专业的皮影技艺选修班,动员和组织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音乐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学生进入选修课专门学习和掌握皮影艺术,遴选和培养王皮影潜在徒弟。同时在我校面向各专业师生举行皮影戲专业讲座和皮影戏表演;组织或动员个别王皮影爱好者向皮影大师拜师学艺,对拜师成功者给予奖励学分或学费减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及与王皮影艺术团签订就业协议;组织相关专业学生成立学生皮影社团,或通过自编自演皮影,或通过皮影作品展览等方式,扩大皮影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校有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等教育类专业,主要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将皮影艺术引入校园,让这些未来的教育者们了解、喜爱并初步掌握皮影艺术表演的各环节,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就业,也能通过他们将这门古老的表演艺术带入各地幼儿园、小学校园,让孩子们从小认识皮影,喜爱皮影表演。保护非遗从娃娃抓起,从源头上做到对“王皮影”的传承与发展。而我校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皮影雕刻技艺,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人物造型的创新,还可将雕刻的皮影作品在网上和阆中地区旅游纪念品店出售,既增加了学生创业成功几率,又丰富了阆中旅游文化。让“王皮影”这一古老的艺术为南充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王皮影”艺术在南充发展的作用
“王皮影”艺术扎根于南充,彰显了南充市的社会风貌、人文习俗,除了值得借鉴欣赏和收藏外,更影响着当地的文化气息,以东方艺术形成一定的教育环境,在当时的发展沿革中,王皮影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状态以及人的心态。文化的发展,涉及到文明的起源,也推动着艺术的演进。皮影艺术百家争鸣,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兴衰进步,从精神层面上,可以鼓舞后人,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从意识形态上,有其存在的审美价值,推动社会群体对“王皮影”的认知,起到了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的价值观。
六、南充市“王皮影”的发展与传承
南充市阆中王皮影产业园已经建设成功,并初具雏形。在文化园内成立王皮影艺术社团,聚集一批王皮影爱好者,参与王皮影的宣传活动。据析,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园位于阆中古城大东街,规划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投资达4400余万元,是阆中首个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的建设项目。自2014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项目进展顺利,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包括展览、演绎、销售与传承等。王皮影与木偶、剪纸、刺绣等共列为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阆中产业园中设置王皮影展示区,以及传承王皮影相关艺术品,陈列并售卖王皮影纪念品,并分展馆表演等。
南充市王皮影艺术在当地得到了高度的重视,阆中产业园以皮影展示为重头戏,与川北的一些特色文化项目联合起来表演,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歌舞剧院为王皮影量身打造展现民俗的综合展览会。王皮影宣传工作已经得到了长久且有序的发展,通过此文化产业园尽显北国艺术风光,让观众一览民俗风采。此外,阆中市文化产业园的建成,为王皮影的后期创作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七、南充市“王皮影”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面临着消亡的困窘,传承和发展较为艰难
尽管“王皮影”艺术鼎盛一时,可如今却无人问津,见证皮影发展的人越来越少。南充市很多民间艺术团因为层层阻隔而解散,一些剧目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失传,王皮影的延续,危在旦夕。
(二)知名度低,群众对于“王皮影”艺术认知浅薄
“王皮影”作为一项传统而古老的艺术,极其容易被更多的人忽视掉。互联网时代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南充市群众对“王皮影”的关注度较低,从社会地位来讲,提升速度慢,就连从事王皮影工作的人也在精力的消磨中逐渐选择放弃。
(三)“王皮影”难以激发大众的兴趣爱好
社会上的青年人占绝大多数,他们并不喜欢冗长且枯燥的皮影剧目,从本质上来讲,不能真正读懂王皮影所表达的内涵,无法理解其传递的内容,看不懂所以觉得没有意思。“王皮影”不能让大众更好地理解,所以不能激发大家对“它”的钟爱和向往。“王皮影”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四)“王皮影”自身存在局限性
“王皮影”在制作过程中,是一道精湛的工艺,包括制皮、描样、上色、雕镂等十多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则会前功尽弃,出现一丁点制作上的瑕疵或者小错误,都将无法修改和弥补,对操作人的手法以及技能要求相当严格。同样,成品保存完好也是一个难题,在较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中会掉色,温度的原因也会使皮影变形,然而在王皮影的工业生产上,投入力度和研发程度低,以上都是亟需解决的致命弱点。
(五)“王皮影”传承后继无人,出现严重的市场萎缩
从王皮影的工作性质来看,工资较低,且没有保障,很多人身兼数职,工作内容繁重且劳累,多数年轻人不爱学习王皮影。再加上王皮影的形式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导致没有过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发达的市场信息技术对南充市王皮影是多样化且全面性的冲击,致使出现市场萎缩的状况。
八、完善南充市“王皮影”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传承王皮影文化,加大产业化的投入力度
从王皮影的造型,到自身的改进,再到形象的设计,都要巧妙地融入时代元素,赋予现代化的色彩和气息。在剧目上做到改良和创新,体现当代消费特点,与时代需求看齐,在选题上新颖,活灵活现,增加资金对于王皮影产业化的投入力度,鼓励在南充市大学、高中以及中小型校园内普及戏曲课程,宣传王皮影艺术,成立兴趣小组和社会科研社团,进行王皮影知识的宣传推广和学习,在社会上寻找懂王皮影的专业人才。
(二)增强王皮影的知名度,提高群众对于“王皮影”的认知
在保存保留南充市王皮影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宣传媒介提升王皮影的宣传深度与广度,优化民俗产业园与产业链结构,培养群众对于王皮影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对传统艺术传承与保留的意识和使命感。作为南充市独有的特色,其它地方很难抄袭,制定明确的王皮影宣传目标,开发训练场地,定位王皮影的受眾群体。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对王皮影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将这类人群作为重点发展和培养的对象。组织开展王皮影公益活动,售卖理念品,进行王皮影展览,建立线上网站,宣传图、文化,同时可以网络下单购票,为群众了解参与王皮影提供便捷的途径。
(三)提升群众对“王皮影”的兴趣爱好,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表现
借助互联网及影视的力量,将王皮影由静版变为动版,由单一形式变为多样化演绎,通过技术手段达成3D视觉效果,选择成立王皮影表演的专门场所,打造类似影院的外形感觉,利用灯光的明暗度调试,将场景聚焦在某一个固定的点上,给观众惊心动魄的感觉,使王皮影表演更具有立体节奏。在王皮影售票过程中,免费发放小礼品,随礼挑选用户亲自体验王皮影,拍摄南充市王皮影宣传记录片,与电视台保持连线,呼吁更多人主动参与王皮影宣传录制。
(四)克服“王皮影”自身局限,力求打造精品
对王皮影展示品做密封保存,并进行清洁整理,保证王皮影艺术的完整程度,培养专业化的王皮影制作人才,挖掘社会力量对他们进行考核和培训,秉持着高质量,高要求的原则,对制作团队进行严格化的管理。此外还需要有背后支撑的工业团队,以及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五)继承“王皮影”发展,立足市场,与时俱进
推动王皮影发展走向大舞台,形成完整,高效的王皮影生产运作链条,使传统与大众兴趣相互兼容,与时俱进促进市场发展,在传播体制以及剧目情节上推陈出新,引领时尚。
九、结语
川北王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在南充市颇有名气,作为拥有王皮影历史和收藏的城市,更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去继承和发展。对于王皮影的传承,有以下几点:1.成立王皮影宣传保护机构,对王皮影艺术进行开发和挖掘;2.提高公众对王皮影的认知度,增强其影响力;3.将王皮影与互联网紧密衔接起来,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王皮影展示内容,增强视觉效果和展示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波.阆中:国家级非遗川北王皮影的传承之变[N].四川新闻网,2017-04-05.
[2]李浪,朱燕杰.川北“王皮影”发展史[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4).
[3]田晓荣.小议李十三皮影戏《十王庙》中典故的运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