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的拇指技巧的探究

2018-08-30 10:49李璐伶刘瑶
艺术评鉴 2018年9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艺术古筝

李璐伶 刘瑶

摘要:古筝指法的运用对筝曲情感的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教学中,对于拇指的训练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而影响了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重视拇指的科学训练,能拥有扎实的弹奏技能,再加上丰富的情感融合才能使筝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关键词:古筝 古筝教学 拇指 拇指的技巧 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120-02

古箏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具有越来越强大的音乐影响力,它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也越来越受到古筝教师的重视。

一、教学过程中拇指容易出现的问题

拇指在古筝演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是撮、轮、摇,都是以拇指为轴心。高超的拇指弹奏技巧会让筝曲更加灵动、宛如活物,但在教学中却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五个手指,最容易出现大拇指凹陷问题

大拇指的中关节凹陷又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麻烦,特别在小孩子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原因一是孩子年龄小或者是受先天条件的局限,导致关节比较软,容易塌陷;二是急切的心理使得老师和家长无法细致耐心地教导学生一定要坚持去注意自己的手型,保持虎口的圆度,强调大指状态的支撑,坚守基本技巧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二)没有注重技巧的变化

拇指的技巧要根据不同曲子来的,还要根据不同的流派区别来弹奏。而在现在古筝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传统筝曲中拇指的不同弹奏方法都不怎么了解,有的甚至采用同一弹奏形式来处理不同风格的乐曲。比如有着“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曲是大关节游摇,而有着“七老八少”的山东筝曲中是拇指的小关节托劈,应该把这些拇指在不同筝派中的不同细节不同表现区分开来,混为一谈是不行的。而大关节与小关节的运用在大拇指的训练中必须分步骤进行梳理,让孩子一开始在脑海里就要有发力点不同的认识。

(三)没有与时俱进,“老曲新弹”“死曲活奏”

随着现在古筝曲目的不断创作,演奏技巧也在进一步的加深,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根据不同的曲目灵活的运用我们的双手来弹奏,根据不同的创作背景来演奏曲目。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丰富,大拇指的训练难度和演奏要求也要适应曲目难度的变化,针对性地找寻一些新的技巧练习。

二、不可忽视的拇指基本功

任何时候,古筝教学都不能忽视基本功的重要性。面对家长一味的要求教快,级数弹高,却忽视了基本功、驾驭能力和诠释感情这些重要的因素,古筝老师应该坚持自己的教法。想要孩子弹得好,首先应该从基础开始,大拇指的练习至关重要。很多孩子弹琴最难攻克的难题就是拇指的灵活运用,随着曲子越来越难,技巧性的东西越来越多,对拇指的要求也就越来严格,要提高认识,不要有为难情绪,练习的时候动作和力度要到位,切忌“快而忘形”。

如陕西筝派的《秦桑曲》,这些音乐的表现要求拇指要有不同的力度、速度、情感的表现。还有王巽之取材于《水浒传》第十回“林冲雪夜上梁山”,当中使用摇指肯定果断,突出“7”到“1”的按滑音,摇指落指准确,音色清晰,力度时强时弱,速度快速而富有情感。拇指摇时必须要很好的控制身体肌肉的松弛有度,还要经过拇指把力量传达出去,摇的时候又快速度又要均匀。因此无论是拇指的托劈、摇指还是扫摇等这些用到拇指,或者和拇指结合使用的技巧都离不开最基础的东西。

三、拇指的科学训练方式

(一)加强基础练习和拇指技能练习

拇指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它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拇指的根关节在大指根部和手腕交接的地方,它支撑着大指的开合,一定要训练它的发力方向、力度、肌能及速度,我们平时可以通过手指操等一系列方法来多加训练,大指根关节的训练尤为重要也比较难。而中关节小关节的运用也关系到演奏力度、速度和音色,根关节的发力带动着中关节和小关节的发力,因此分步训练再整体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大指基本功的训练是要有针对性的去教学的。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学习的进度更方面都不一样,所以不能所有人都一样的教法,这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很快,而且手型规范,指法灵活,但是力度过轻,手指过软,那么就应该有正对性的练习他的力度问题,多布置一些练习曲让学生练习;有的学生则是力度很强,但是却非常的僵硬,而且一谈到速度比较快的曲子就快不起来,对于这样的学生就不能够一味的强调力度了,应该叫学生放松,让学生先学会呼吸,以气息带动身体,从而带动指关节的运动,这样就解决了生硬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拇指手型就不对,拇指弹琴是都是凹陷进去的,虎口无法成半弧形,要改变拇指的这种状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学生的大指和食指中间放一个乒乓球,一个圆形的球体在中间怎么用力他的关节都不会凹陷下去的,久而久之,拇指的这种坏毛病也就改过来了。

(二)加强各流派传统筝的拇指技能练习

河南筝《郑卫之音》的弹奏是右手大拇指连续运指,《苏武思乡》这首板头曲中从开头弹奏就已经很明显的体现出了大指连续运指的技巧,这是别的筝曲所少见的。在大拇指运指的过程中要有力度的爆发,练习可采用小指或者是无名指扎桩的方法,通过腕部来带动大指连续运指,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

浙江筝与别的传统筝派与众不同的就是“摇指”,它的摇指非常的细致且快速,大拇指非常均匀的快速摇动。听了或者弹了《将军令》的就知道里面第一部分就大量的运用了右指摇,通过快速摇动来展现出战场上那种战鼓号角紧催。运用“勾托”“抹托”的指序组成的四点技法,练习的时候用“扎桩法”,手指弹奏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弹奏练习的时候不能间断,尽管再吃力也要不断的多弹,先慢练,然后慢慢的加快速度练习以到达它所需要的速度,通过大臂把力量传到到指尖上去。

(三)加强与其它手指的配合和与肌肉相结合的练习

对于现代筝曲的练习又要和传统筝有所区分,它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生动。如王昌元的《战台风》,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等来制造出台风效果的这些技法。训练时,要注意大指根关节的灵活运用,要有连贯性,靠近岳山的部分弹奏音色明亮清脆,越往筝码部分移动则越深沉暗淡,身体的动作幅度比较小,小关节发力来是音色更加干净清脆。时值长时则选择靠近筝码部分,这时候大臂的幅度比较大,比较缓慢,采用小关节推进的方法来弹奏,厚实而饱满。

四、结语

大拇指在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练习中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对于拇指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的有重点去练习。平日里多思考、多研究、有目的地、持之以恒训练,才能不断的进步和成长,积累良好的肌能和肌肉记忆能力,真正达到用起来非常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2]陆媛媛.古筝教学中拇指的技巧与肌能训练[J].艺术百家,2011,(05):242-244.

[3]王燕.当代筝乐的发展及其表现特点[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王江莉.浅析古筝弹奏技巧的发展及应用[J].音乐时空,2015,(05).

[5]李利飒.古筝教学基本原则刍议[J].艺术教育,2008,(04).

[6]华筝.筝乐之魂的魅力——古筝教学散论[J].艺术百家,2004,(05):179-182.

[7]王莹.论古筝教学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J].音乐生活,2008,(03).

[8]赵曼琴.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音乐艺术古筝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