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头无落阳

2018-08-30 10:41
妇女之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碑记造桥蔡襄

细雨绵绵的秋日,来到心仪已久的洛阳桥。江堤上矗立着十几米高的北宋名臣蔡襄的巨型石像,我赶紧跑过去,端立其脚下,拍照留念。

以往只知蔡襄是著名书法大家、政治家,还是茶学专家,如今方晓他两任泉州郡守,在第二任期建成洛阳桥,并亲自撰书《万安渡石桥记》,刻石立碑,就是后世所言之“三绝碑”:造桥、书法、文章均堪叫绝!

真是“名宦巨桥共千秋”啊!在峨冠博带的蔡襄慈祥眼神的目送下,我和同行大哥踏上这座千年古桥。

细雨中的石板桥面很是湿滑。石板虽厚,但经多年风雨剥蚀,已坑坑洼洼、凸凹不平,石板之间缝隙两指宽有余,有的地方,甚至能掉下自行车电动车的轮子。透过缝隙看着桥下湍急奔涌的激流,我这个“晕水之人”不免心惊肉跳、头晕目眩。

有些石板已经松动,脚下一踩,“咯登”一响,吓人一跳!然而,在这“咯登”“咯登”声中,仿佛混杂着千年来桥上商队车轮的辚辚声,官宦侠士骑马、妇孺老翁骑驴得儿得儿声,挑挑担担推车抬轿及各色人等的脚步声,更有中国军民阻击倭寇海盗的搏杀声……

桥长1.2公里,宽5尺余。遥想当年万千造桥能工巧巨杂役民夫,以何等大无畏的“战天斗海”精神和无穷智慧、高超技艺,兴建起如此浩大工程,套用现下很时髦的一句话:这是何等伟大的“工匠精神”!

对先辈的景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方才踽踽桥上,几无行人,更无车马,秋风萧瑟、秋雨飘零的苍凉之感一扫而空,又是一腔热血,百丈豪情……

桥的中亭至桥北间有一座“月光菩萨塔”,础座之上方石的四面分别刻有:梵文、佛教用语及“月光菩萨”“己亥岁造”等文字。遂以相机一一拍照留存。

桥南伫立一老一少两尊石介士,执剑相对,神情肃穆地立于桥的东西两侧,比真人略高,當为千年之前的北宋原物,虽经风霜雨雪而略略风化,但其忠于职守、不舍昼夜的“守桥人”精神,令吾辈肃然。

此时,许是天气的原因,偌大的香炉清冷空寂,任细雨冲洗得油光锃亮。

桥之右侧,有建桥时所立一圆锥形石塔,是为祀佛。塔基竖刻正书“南无阿弥陀佛”碑偈。明证泉州这所宗教城市,佛教之深刻久远的影响。

桥之左侧一棵高大繁茂古榕下,建有甘雨碑亭。碑上竖刻“西川甘雨”四字正书。“西川”乃嘉靖年间泉州郡守方克的大号。传说当年他曾跪求雨神移来西川之雨解救泉州大旱。事后,他为免西川遭受暴雨惩戒,奏明朝廷将“西川”更名为“四川”。

向右排列着《洛桥新城记》、“万家祝”“亘海长虹”、《重修万安桥碑》四通石碑。

再看,还有十一方碑刻:《重修万安桥碑记》《重修万安桥记》《重修万安桥记》,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万公祠记》《重修洛阳桥木板记》《晋邑令尹邓公爱民父母碑》《重修泉州府万安桥碑记》《重修洛阳桥残碑》,亦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览碑知史。这15方碑刻简直就是一部万安桥编年简史,简述建桥以来发生的大事、要事。概括以上碑记史料可知,万安桥自北宋皇祐五年(1053)四月至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历时七载建成。建桥采用的“筏形基础”“种蛎固基法”为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大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堪称“天下第一桥”!

在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万安桥为泉州港水陆转运提供了交通保障,功莫大焉!观赏“万古安澜”“带海襟江”“万安桥”等其他巨型石刻,真是书法至宝,大气磅礴!

在当地一位老翁引导下,我们找到“蔡襄祠”,又称“忠慧祠”,感觉是意外收获。在大门口和正殿外拍照留念,又向正殿中央端坐的蔡襄雕像深深地三鞠躬,以示钦敬。一一浏览大厅下廊子两侧各列的十来方碑刻,才恋恋不舍离去。

在路边大树下一块大石上坐定,感念四个多小时受用这融历史、科技、艺术之“三合一”精神大餐,充实且饱胀!时近黄昏,远眺洛阳桥横跨大江南北,又想起那块“亘海长虹”碑,古人诚挚,果无虚言。思忖,若晴天无雨,此刻当有夕阳余晖落于水面、桥头,那将是何等温馨而壮阔的画面啊!

倏地,八句七言叩开心扉,脱口而出:

洛阳桥头无落阳,宋代修桥有蔡襄。勤政为民积德善,青史留名四海扬。忠慧祠上三叩首,大榕树下再举觞。晚生今来桥上走,追步前贤路更长。

编辑/周六

猜你喜欢
碑记造桥蔡襄
乾隆《翼宿神祠碑记》与戏神信仰的正名
胡子怎么放
超大吨位造桥机长距离跨越连续梁施工技术
蔡襄
《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蔡襄之母:被皇帝奉为“君谟”
造桥机节段拼装64m简支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拼装式节段箱梁造桥机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铁路客运专线YZ2500移动支架造桥机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