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西柏坡精神作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涵育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情怀和执政理念。探寻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我们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很有作用。本文在探寻西柏坡精神的传承中,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定举措,以期能对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红色文化;新青年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7-0044-02
研究西柏坡精神是弘扬红色文化和传承时代价值的必需。人们考察过去、研究历史,一方面是为了弄清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一方面是为了总结经验以服务当下。研究西柏坡精神,就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视野中,从新时代新青年的视角进行考察和呈现,通过对西柏坡精神传承的探讨,建立弘扬西柏坡精神的理性基础。
一、研究西柏坡精神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一方面我国各领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获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样成绩与不足、胜利与考验共存的当下,特别需要年轻一代头脑清醒。就年轻一代而言,必须认识到红色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历史虚无主义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本、影视上,对革命事实和红色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尊重。本文以西柏坡精神为例,探讨在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发生大的变化的情況下,如何让西柏坡精神等一批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过时,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更具影响力。在新时代里,弘扬西柏坡精神等一批革命精神意义重大。
我们党的领导人对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大力弘扬非常重视。西柏坡精神作为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图强自律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曾经在西柏坡对革命斗争的胜利、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醒全党,在新的考验面前,一定要“考试合格”;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前往西柏坡,在此沉思良久,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学习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全面小康的建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学习西柏坡精神很有必要。
二、西柏坡精神的渊源与内涵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的伟大实践产生了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和弘扬。
解放战争后期,在西柏坡精神的激励下,在党、军队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建立新中国这一伟大历史转折发挥了关键作用。西柏坡精神不是偶然形成的,是有着深刻思想渊源的,一方面凝练了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发展和升华了中国革命精神;另一方面也指引着党、军队和人民实现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战争转移到建设,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西柏坡精神,不仅是历史转折中的伟大革命精神,更是我们党从井冈山一路走向北平、走向全中国历程中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西柏坡精神作为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凝练的重要革命精神之一,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从内涵而言,西柏坡精神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一是“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两个敢于”首先是对革命信心的阐释,是革命大无畏主义的生动体现。1947年5月中央工委选定西柏坡作为党中央临时所在地时,整个解放战争的实力对比还是敌强我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鼓舞了全党、全军和进步人民。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始终保持敢战必胜、革命必胜的信念。在这样的精神下,我们党指挥人民军队以弱克强、以少胜多,在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后主动出击转变态势,并开展了决定胜败的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大量有生力量,为解放全中国写下了决定性的一笔,这一切都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生动体现。在西柏坡的党中央旧址体现出这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地图上的红圈和箭头无不体现着党中央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两个坚持”,即坚持依靠群众、坚持人民参政。在革命战争时期,党为什么能够在国内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下发展壮大,并最终走向胜利?关键的一点就是依靠群众,让群众自己掌握权力。在1945年黄炎培等国民参政员访问延安时,黄炎培先生就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的答案是“民主”,只有依靠群众,让群众参政,群众才会衷心地拥护你。依靠人民、发动人民、为人民服务已成为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在西柏坡陈列馆中,土地改革资料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在解放战争期间,地主阶级占据着大量土地,并以此来剥削人民群众,土地革命的开展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党也是通过土地革命赢得了人心。除此之外,在西柏坡时,党中央旧址与群众居住地并不遥远,群众与党中央之间没有隔阂,始终能紧密相连。
三是“两个善于”,即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纵观中国近代史,无数仁人志士救国图强,结果旧世界破坏不好,新世界也建设不好,所以近代中国长期处于一个混乱状态之中,这使我们党深刻意识到建设新世界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作为“新中国摇篮”的西柏坡就是这一认识的见证地。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离开这里前往北平的党中央也在思考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最后是“两个务必”—“务必请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请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革命时期,党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话距今已近七十年,但是如何保证我们党在长期执政中不腐败变质,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三、当前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变革,西柏坡精神这一红色传统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已经开始式微。把西柏坡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相混淆,或者只知道西柏坡但不知道西柏坡精神的现象较为普遍。西柏坡精神最近几年在中央媒体的报道中多次出现,但是地方媒体对西柏坡精神的报道却少之又少,即便有报道,从形式和内容上也是对中央媒体的照搬。在西柏坡精神的弘扬过程中缺乏上下联动,在弘扬形式和内容上生动性欠缺。二是时间久远。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对于任何事物的记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演而遗忘,对于红色传统而言也是如此。这在进一步解释人们对于西柏坡精神印象式微的同时,也更加说明了加强宣传力度的重要性。
西柏坡精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名词,但在许多人眼中很容易将其与土地革命时期相联系,没有看出西柏坡精神在革命精神中的独特性以及占据的独特地位。在很多时候,西柏坡的知名度都是逊于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的。在革命精神中,井冈山精神重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长征精神重在坚持不懈,坚定不移跟党走;延安精神重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一类革命精神都有其独特的内涵,都具有不可替代性。西柏坡精神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西柏坡是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从农村斗争转移到城市斗争,如何做好城市工作,如何抵挡“糖衣炮弹”,建设好新社会的思考所在地,西柏坡精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如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准备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学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有重要意义的。
另外“强国一代”受网络影响极大,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虽然近年来社会风气和网络环境有了大的改善,但是意识多样化的冲击还是存在的。红色传统、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生动性欠缺,在这样的环境里青少年对红色传统、革命精神的了解是缺乏和易扭曲的。
四、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方式
首先要把互联网宣传与常规宣传结合,以互联网宣传为主,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自觉学习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另外利用影视等进一步加强宣传,多渠道做好革命精神宣扬,进一步弘扬红色正能量。其次是要注重归纳西柏坡精神,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对西柏坡精神的宣传,还要注重对西柏坡精神的总结和凝练。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被总结和凝练为十二个词二十四个字,简单明了,易于记忆,西柏坡精神的总结和凝练也应如此。让革命精神朗朗上口就更有利于人们的了解和践行。最后我们应通过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的三方互动,进一步在青少年中宣传西柏坡精神。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把红色传统、革命精神认识到位并传承下去,对于青少年的红色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加强体验式学习。“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共和国的未来在青少年的肩上,共和国的历史也将由青少年书写,让西柏坡精神这一类革命精神融于骨子里,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葆青春色彩。
参考文献:
[1]张全省.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保持纯洁性的历 史经验及当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2]邱小云.论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史[J].江西 社会科学,2013,(33).
[3]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史—從“红船精 神”到“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 学院学报,2011,(4).
[4]石仲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源—兼谈 “西柏坡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1996,(3).
[责任编辑:马雅兰 宁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