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度评价研究

2018-08-29 15:27李妍李颖
时代金融 2018年14期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产城融合

李妍 李颖

【摘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载体,在产城融合视角下研究开发区的产业发展与城市服务功能方面的有机对接问题,有助于破解追求园区城市功能或产业转型的单边效应的误区。本文运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对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分析,以此验证产城融合度评价模型的适用性。从而为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提供了系统的分析工具,并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 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城融合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创新驱动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深化改革推动各地发展的伟大尝试,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生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聚集的主引擎。根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1中国开發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截至2018年2月,国家经济开发区有219家,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39亿元人民币,第二产业增加值575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299亿元,税收收入14018亿元,财政收入15371亿元,分别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1.2%、19.4%、6.3%、12.1%、9.6%;2017年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675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9339亿元。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为技术密集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合点,加速推动了产业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开发区政策优势的削弱,市场竞争主体的地位逐步平等,以及土地、资金、人才、能源等要素瓶颈制约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以政府主导的规模聚集和土地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再具备优势。经济开发区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产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不够,满足城市功能方面的生产和生活配套服务公共设施建设不足,同时不能实现与周围区域实现共享,进而出现追求拓展产业空间的单边效应现象。另外,开发区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在产业发展中创新驱动不足。因此,在此背景下,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服务功能的融合发展有待提高。国务院2014年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发布《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另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要求加强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推动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的步伐,拓展开发区的服务经济功能空间,开发区的产业转型过程中要注重与城市化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国家经济开发区提升产业竞争力要走集聚、创新、融合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产城融合状况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的开发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不仅对现阶段开发区产城融合理论提供必要补充,还可以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开发区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参考依据。

一、产城融合的内涵及评价方法

(一)产城融合的内涵

关于“产城融合”概念,学术界很多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一定成果,部分学者在区域规划层面研究城市与产业园区的融合,有的学者从微观角度探讨产业园区内部产业融合。一是在城市与产业园区发展方面,指出产业与城镇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产城融合是产业、人和城市功能全方位融合,是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从产城融合视角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有机对接,有助于破解追求产业转型和园区城市功能单边效应的问题。二是在产业园区内部发展方面,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三个方面的融合,要加强创新型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园区要注重向生产、商业、服务、消费等方面综合化拓展。产城融合要将生产和生活要素实现在空间上融合,要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实现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融合联动。

(二)产城融合的评价方法

目前关于“产城融合”的定量研究不多,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客观指标和主观评价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指标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经济方面的生产总量和增长类指标、社会方面的居民服务方面的指标、空气质量和绿化率等环境方面的指标发展程度来作为产城融合的评价工具,这种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其客观性,但是指标整合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精确性还有待改进。二是主观判断方法。有一部分学者通过问卷发放方式进行调查产城融合度,这种方法的结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对象的主观感受。

从目前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对于产城融合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性地探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过程中的产城融合问题并不多见,尚未针对国家经济开发区形成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F-AHP)则是将模糊数学原理结合AHP分析法一种对不同层面因素评价和整体性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获取历史数据较难、评价因素层次比较复杂等问题。本文将依据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展评价考核指标,在结合以往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国家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体系,并以河北省石家庄经济开发区为例进行研究,从而对其国家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开发区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构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产业融合内涵中强调的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视角下,通过研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展的评价考核指标,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产业发展、空间融合、人口发展和城市功能四个方面构建了如下指标体系。一是开发区产业发展情况,主要从经济规模、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评价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反映人口融合程度,包括就业情况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两个方面。三是反映空间融合程度,这里主要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和交通情况作为开发区在空间角度上与周边区域的融合程度。四是反映城市功能融合指标,包括医院和学校教育等公共设施、环境保护与城市管理三个方面。这里构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的分析

(一)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本文选取河北省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上述构建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这里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对开发区内专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一般专业技术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首先,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之前F-AHP方法的步骤,分别构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两两因素之间的判断矩阵,计算出产城融合度各层评价指标权重大小并进行排名,分析产城融合度各评价指标因素的影响程度。其构建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值及排名见表2。

在上述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产业聚集、创新能力层面包含的二级指标中有七个指标权重排名在前十,分别为第一、第五、第二、第十、第四和第九,在29个二级指标中影响度相对靠前。

1.經济发展。一般来说,开发区贡献度能达到该地区GDP的10%左右,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占有很大的分量,其带来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值也不可忽视,同时也会使得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因此,开发区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经济发展和产业聚集的指标是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首要考虑的。

2.产业聚集。开发区一般是由开发区管委会直接管理,作为地区政府的下属机构,管委会主要负责开发区的规划、定位、招商引资等,同时享有政府一些特定的优惠政策,相对拥有更好的投资价值,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开发区积极与微软行业等专业平台联盟,瞄准一些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那么,发挥企业主体能动性,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开发区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促进园区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是开发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3.创新能力。目前的开发区硬环境基本稳定,那么创新的软环境建设是追求更高层次的产城融合关键途径。一是创新环境,开发区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都是创新的重要主体,充分激励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所有权的保护机制;二是创新科技投入机制,鼓励发展创新创业基金,完善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三是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政策,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知识产权入股、创新投资贴息资金等方式,搭建人才与产业对接平台;四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机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开发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开发区产城融合的模糊评价

首先,调查对象对构建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因素进行评价,评价其融合效果有5个档次“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非常高”,其评价结果见表3。

然后,对各指标因素进行综合归一化处理,

C=A*R=(0.011 0.131 0.272 0.339 0.147)

为了对开发区产城融合度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这里需要对评判集V中5个档次进行数值转化,从而通过定量方法来反映一个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度:

V1=1(非常高),V2=0.75(较高),V3=0.6(中等),V4=0.35(较低),V5=0.10(低),从而计算出该开发区产城融合度的总体评价度是0.611。

根据表4可以得到,本文选取的河北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度评价得分为0.611,这说明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度处于中等水平。在以上一级指标中有五个指标因素评价分析得分是低于0.65分,分别为经济发展、创新能力、城市规划、公共设施和环境保护。

1.经济发展方面。河北省在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包围内,拥有较为丰富的生产要素,虽然河北位于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但是区位优势效果不明显,河北开发区发展程度相对发达省份仍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611亿元人民币,其中,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61亿元,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905.59亿元,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805.01亿元,因此,相比这些发达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一定差距。

2.创新能力方面。开发区一直坚持用创新为“创建”聚力,创新引领是实现产城融合的重要途径,而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相比其他发达的开发区,企业知名的商标较少,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技术创新对外依存度高,产业持续创新能力较弱,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不多,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能力,一是找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这个关键点,建立孵化基地和生产基地。二是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和创新发展模式,具体地,鼓励开发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健全开发区金融支撑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环境;通过建立创新型特色园区和众创空间等,引导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

3.城市规划方面。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形成了以生物医药、食品、新兴产业、装备制造的四大产业板块,但是在产业、居住、商务、科教、娱乐方面的多样功能混合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城市规划方面主要体现在功能复合和空间多样性融合方面,一是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实现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完善自身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才能将开发区打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产城融合度高的新城。二是空间规划方面,要将服务、产业、绿地等空间做出科学合理规划,借助空间的整合来缓解产城分离的问题,可以把开发区划分为中心服务区、配套住宅区和产业发展区,每个区又包括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和配套服务功能,各自区域可通过调整功能空间的分布和规划面积来满足自身需求。如开发区中心服务区域的配套服务同时满足生产和生活的服务,采取以配套服务空间为主、居住空间为辅助的模式。

4.公共设施方面。伴随着开发区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在生活配套方面还是较少,并不能跟上成熟的产业园区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产业规模大、人口多的区域,主要考虑主城区配套设施建设,以此达到辐射带动开发区去配套设施需求,但是开发区本身在医疗、住宿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还是不足,一方面会造成很多开发区的从业人员在居住地和开发区之间来回奔波;另一方面,内部基础设施不完善对外资集聚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耗资大、回收期长等特点,尤其是一些污水和废水处理、垃圾处理、废弃物品循环回收等基础设施项目仍然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开发区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开发区自身类型来选择不同的路径,一是主城区包含在内的开发区可以实现与主城区的配套设施和资源共享;二是依附主城区发展型开发区可以与主城区实现部分配套设施共享;三是毗邻主城区发展型开发区往往与主城区之间交通便捷,要增加建设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吸引人才;四是独立发展型开发区需要注意全方位的配套设施功能,否则很容易像曹妃甸开发区一度出现产城分离的典型案例。

5.环境保护方面。在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保护工程已经成为河北省开发区主要的任务。面临资源匮乏问题,由于河北是人口大省,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河北开发区快速发展付出了大量的资源和环境作为代价,大气污染严重,2016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河北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衡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产城融合”理念指导的开发区发展不仅要关注产业和功能发展,更要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开发区不再是一个生硬的“经济推手”,要站在人性化角度,通过提高绿化面积等措施保障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开发区的整体魅力,构建和谐的产城协调发展。

四、结论

本文从产业发展、空间融合、人口发展和城市功能四个方面构建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了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度。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城融合度评价方法在反映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实际情况上有一定的适用性,对于开发区产城融合方面的政策建议可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仅选取了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出了实例分析。未来可以对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不同类型的开发区在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主城区包含在内的开发区、依附主城区发展型开发区、毗邻主城区发展型开发区、独立发展型开发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评价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进而要从开发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发展阶段角度提出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二是文中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进一步全面和细化,考虑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方面的区域协调等方面的因素,以及产业、空间、人口和城市下面的一级指标因素和二级指标因素内部之间存在的互动性和影响性也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顾子恒,孔翔.基于熵值法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3(01):89-93.

[2]唐晓宏.基于灰色关联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06):85-92+102.

[3]肖林,马海倩等.产城融合引领上海新城和产业转型发展[J].上海综合经济,2012(8):3-14.

[4]谢呈阳,胡汉辉,周海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J].財经研究,2016,42(01):72-82.

[5]阳镇,许英杰.产城融合视角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研究——基于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7,(04):79-87.

[6]钟睿,张捷.基于“就业—居住”空间视角的产城融合内涵分析——以西宁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6,(04):125-130.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7YJ098)绿色PPP支持河北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适用性评价与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李妍(1983-),女,河北河间市人,博士,副教授,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李颖(1972-),女,河北秦皇岛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猜你喜欢
模糊层次分析法产城融合
美国经济金融化测度研究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公私合营模式下港口工程建设风险评价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