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 路卿 刘含颖
摘要: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和传递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就是保护传承人。目前,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承人的延续面临重重困难。针对当前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传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關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定老调
文化遗产,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传承、不可再生的,是固化的模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是活态的,具有可传承性。因此,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指能够系统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人或群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历代人绵延不断的传递,是传承人的延续。没有了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丧失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因此,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就是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
(一)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化,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发展。而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它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它不可能像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以固化的形式被保存下来,而是必须依托于传承人这个载体延续下来。由此可见,传承人的延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传承人的认定、管理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依靠口头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些传统的技艺也逐渐消亡。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掌握者年龄越来越大,而年轻人大多对传统技艺热情不高,缺乏学习动力,非遗的发展面临断层的危机。鉴于此,科学地认定、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且在经济上予以资助、扶持,才能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想要文化得以继续传承,核心就是人的传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代化经济加速发展的进程中,举步维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实困境
当今社会,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而且保护制度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有所偏差,出现了“重项目,轻传人”的现象。人们虽然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却没有把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有些地方积极性不高,对保护工作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传承人出现断层趋势,并且传承环境也日益艰难。
在流行文化的影响和刺激下,大多数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并不想传承这些传统技艺。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济价值不高,部分老年传承者也逐渐将其遗弃、遗忘。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行业都是生产精神产品,这在人们的消费中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这就使原有的传承人举步维艰,而新的传承人越来越少,行业发展非常缓慢。
就保定老调传承人的情况来看,主要问题是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断层现象明显。和其它传统技艺相比,保定老调的传承方式比较开放,采用的是授徒学艺。早期时候,授艺方式是师徒间口口相传。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保定市艺术学校多次开办了保定老调学习班,系统讲授与老调相关的课程,为保定老调的发展储备人才。目前,保定老调的专业演员都在保定艺术剧院老调剧团。即使如此,代表性传承人周福才、王贯英等均已故或退休,专业演员年龄偏大,现有的传承人逐年减少。
(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扶持力度不足
广义上的传承人应包括代表某项遗产项目的文化传统,掌握传统技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有影响力的所有人。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扶持,只局限于代表性传承人,这就使绝大多数的传承人被排除在外。政府对传承人的保护措施也不全面,保护制度不够完善。政府只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作普通公民予以保护,而没有看作特殊人才给予特定的行政保护和刑法保护。
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投入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予以经济扶持,但是对于工程浩大的保护工作而言还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由于经费不足,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记录、保存,许多研究资料也濒临流失。由于非遗项目经济回报不高,政府的经济扶持有限,传承人的待遇得不到保障。
以保定老调为例,政府的扶持工作有诸多不足。首先,财政投入不足。保定老调的文化设施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保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戏曲演出的剧院反而减少,更没有专门的保定老调演出剧院。这不利于保定老调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能满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保定老调剧团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工资和演出经费,都是由剧团自筹。当前,人们对戏曲的兴趣日渐低迷,老调剧团的演出没有高额的经济回报,这严重影响了剧团硬件设备的更新和演职人员的薪酬和后续人才培养计划。而且,作为事业单位,老调剧团正式编制名额有限,很多演职人员是没有编制或临时聘用的。这都会影响他们的收入、福利和应有的保障。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重重困难,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非遗项目的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人民群众要改变观点,以人为本,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保护政策,并且加大经济投入;而作为传承主体的从业人员要以百倍的热情完成所有具体的工作。
(一)建立和提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观念和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可继承延续的活态文化,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根本。传承的载体是人,是由传承人把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下去。因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核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以人为本,以保护传承人为重点。人们不能再有“重项目,轻传人”的观念,而应建立以传承人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了对传承人的保护和重视,就将成为空谈,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加大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投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而政府相关部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制定出完善的保护传承人机制。保护传承人不仅是保护代表性传承人,而应保护掌握传统技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所有人。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制度,确定科学的传承人认定机制,合理认定传承人的数量和标准。
另一方面,政府要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不足,发展就成为空谈。地方政府应逐步扩大财政投入,同时应广开财源,全面吸纳社会资助。相关部门调动社会团体、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为核心,社会团体为辅助的融资形式。而且政府应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项目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一些非遗项目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可带来经济效益的商品,可以走商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经济资助的同时,也应对传承人予以经济生活的保障。在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之后,政府就应定期给予生活补助,保障传承人的基本生活还可设立特困传承人资助项目,扶持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传承人。相关部门还应完善传承人的医疗保障制度,为他们购买医疗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从保定老调的现实情况来看,除了保定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老调剧团也可和企业集团合作,融入社会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保定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老调剧团可以和旅游业相结合,在旅游景点搭设舞台,增加演出机会,拓宽演出市场,还可以出售与保定老调相关的纪念品,扩大保定老调的社会影响。政府相关部门还应提高老调剧团演职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为更多的从业人员解决编制问题,是这些传承人没有后顾之忧。
(三)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传承性决定了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保护传承人,培养后备人才,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
传习人是指通过传承人的传授,能够掌握某项文化遗产的技能,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承人的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重视传承人,更要注重传习人的培养,这样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传承人要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的传习人,以老带新,把自己掌握的技能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政府部门也应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广泛发展传习人,比如在学校开设一些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讲座等。
就保定老調的传承人现状来看,由于资金有限导致许多优秀的传承人流失,并且后备人才不足。除了通过各渠道增加资金储备,老调剧团还可在中小学开设老调兴趣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老调的兴趣;保定市艺术学校老调班应广招新学员,培养专业的后备人才。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目前传承人面临着重重困难,不过在政府、社会力量、传承人自身多方努力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传承人培养措施,定能使传承人一代代延续下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进一步发展,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韩少楠.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
[4]闫丽丽.保定老调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09.
[5]张邦铺,燕朝西.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机制——基于阿坝州的实证分析[J].文化遗产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