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远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某科研院所人才流失现状入手,对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收入分配、处理好引进与培养关系、人才评价及文化氛围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采取应对人才流失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公益性科研院所;人才流失;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1-0233-01
1 人才流失现状
据有关材料统计,近20年来,我国科研院所人才的流失率达到50%以上。人才流失去向大致有三种:约30%出国深造或工作,20%-30%跳槽到企业,30%-40%选择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地区或单位发展,另有约10%自己创办企业。[1]再以某公益性医学科研院所为例,通过对近5年来人才流失现状分析流失人才的层次、流向,进一步归纳公益性科研院所人才流失的特征,总结人才流失原因。
从表1可见,该科研院所人力资源流失總体上呈逐年升高趋势。从学历层次看,硕士及以上学位流失38人,占流失人员的97.44%。从年龄段看主要是45岁以内人员为主,占流失人员的92.31%。从人才流失去向看,流动到科研院所、高校或医院等事业单位24人,占流失人员的61.53。
2 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2.1 人事制度原因
随着国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体系,使得人才流动的社会福利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已全面推行聘用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青年人才就业观念也随之改变,不再追求长期稳定在同一单位工作。这些都为人才流动提供了基本前提。
2.2 人才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具体表现在对科技人才的争夺和占有,而公益性科研院所属于知识密集型单位,拥有一大批具有较高学历、在本领域本行业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当前,公益性科研院所不仅面临着国外机构对人才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内同行的竞争;不仅面临着体制内的竞争,也面临体制外的竞争。各部门、高校和院所竞相采取各种人才优惠措施吸引人才。尽管目前公益性科研院所收入水平较过去有所提高,但由于政策原因难以提供具有外部竞争性的薪酬待遇,与市场经济下人才竞争趋势仍不相适应。
2.3 院所内部收入分配机制不尽合理
科研院所在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中基本建立了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为主的三元工资结构。但中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内部绩效考评机制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尽管一些单位采取措施解决分配大锅饭的现象,形成了一定的体现业绩的内部竞争机制,但在实施过程中又侧重于选择易于量化的指标,比如论文数量、期刊影响因子等,造成科研人员追求短期效应,难以取得有突破性的创新成果。一些从事基础性科研人才待遇和发展受到了影响和制约,产生了对单位的不满。
2.4 晋升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有待改进
科研人员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和需求,部分院所在晋升方面没有发挥好正向激励作用。在晋升方面“唯影响因子论”,影响因子总分高者上,低者下,没有根据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强弱势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晋升政策。不同类型人才纷纷以发表SCI论文为目标,导致优势学科强者恒强,部分弱势学科和应用研究学科发展停滞,人才逐渐流失。
2.5 流失人才个人原因
除单位内部原因、人才竞争环境原因外,人才本身个人原因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希望获得更好的薪酬待遇、更优厚的配套支持条件(比如子女上学、住房等)、更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一些取得一定的科研业绩或学术荣誉的人才,倾向于把流动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不仅肩负着国家政策落地和单位管理的职责,还要承担大量服务性工作。其大量的幕后支持工作很难衡量业绩,付出和获得常常不对等。大部分科研院所管理人员都具有较高学历,经过几年培养锻炼已成长为本专业领域的能手,一旦有合适机会就会通过跳槽来实现自身价值。[2]
3 防止人才流失的应对策略
3.1 进一步改进内部收入分配制度
在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内部科研院所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强化薪酬激励机制,使人才贡献和业绩得到合理回报。在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合理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绩效工资分配管理机制,提高实际贡献和工作业绩在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加大分配向人才倾斜的力度,探索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和办法,注重薪酬分配内部公平性。
3.2 处理好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协调发展问题
对于引进人才要积极帮助他们适应国情,避免水土不服引起的“归海”现象。对于原有人才,要在科研项目立项、学术交流、进修培训等方面要一视同仁,机会均等。在人才计划的遴选上,要给予公平合理的上升通道,要将引进人才和原有人才同等对待,用科研业绩说话,减轻和消除引进人才和原有人才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减少因此而产生的人才流失现象,避免走入“引进—流失—再引进”的困境。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
科研院所内部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建立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完善不同类型人才分类评聘体系。对于基础研究人才,要强调创新性、学术贡献和业界学术影响力,注重考察他们实际需求,解决瓶颈问题,不应僵化以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对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要注重考察其专利、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实际贡献。对于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探索破格晋升,直接聘用。
3.4 构建公开透明和谐宽松的所院文化
留住人才除了要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还要重视人才的需要,学会用感情留人。首先要重视科研人才参与科研院所民主管理的需求,通过学委会、职代会等不同渠道,充分发挥他们在科研院所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归属感[3]。其次,科学研究是对前沿未知领域的探索,具有一定的风险,科研院所要建立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第三,要定期地举办学术和文化活动,通过学术交流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通过组织文体活动等活跃所院氛围。第四,探索建立员工关爱计划(EAP),搭建交流平台,经常性地了解员工的情绪、心态及对单位的意见建议,有助于发现人才流失的苗头,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预防性的措施,缓解员工的不满情绪。
参考文献
[1]张佳泳.我国科研院所人才流失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2002,(6):80-82.
[2]师雪茹,陈刚,林培群,叶世旺.农业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流失的成因与风险管理[J].热带农业科学,2011,(3):72-75.
[3]付文清.事业单位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5,(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