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储能效率的测试与分析

2018-08-29 11:00罗常举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1期
关键词:蓄电池

罗常举

摘 要:蓄电池是新能源应用主要技术形式,具有电力应用便携式、电力传输稳定性高的优势,随着社会新能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蓄电池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本文以蓄电池储能的理论为基础,对蓄电池储能系统运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测试实验进一步论证,对蓄电池储能效率的测试与分析,将为社会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探索理论支撑。

关键词:蓄电池;储能效率;充电模式

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1-0193-02

随着社会资源应用范围的逐步延伸,电力应用模式的社会传输体系也不断变革优化。蓄电池是现代绿色化能源的代表,具有电力传输能源充足、电力输送稳定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激发蓄电池能源存储、应用的优势,必须对蓄电池的储能效率进行综合分析,为充分激发蓄电池在电力传输中的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蓄电池储能的理论分析

蓄电池是社会新能源应用的代表,在社会能源转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蓄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板、电解液、隔板、电池槽、以及端子等细小零件组合而成。蓄电池储能传输的理想模式是,外接电源的电流输送,与内部电流产生、存储构成一个完整的能量传输结构,实现电流信息结构的综合式传导,但在实际进行电流传输的过程中,往往达到蓄电池电力饱和、电池槽百分之百用于电流传输,因此,蓄电池实行电力传输分析时,也要考虑到蓄电池自身存在的电流存储、转换问题,从而达到对蓄电池储能效率的准确分析。

2 蓄电池储能效率的影响因素

蓄电池电力传输主要分为完全休眠状态、半休眠状态、最佳状态、以及损坏状态四各阶段,这是由于蓄电池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蓄电池内部电容、放电量、以及内阻感应器等各个元件发生的变化情况不同,结合以上对蓄电池储能理论分析,对蓄电池储能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2.1 充电体系循环状态

蓄电池储能达到最佳的基础,是蓄电池充电体系达到相对稳定的电流周期循环状态,直接影响蓄电池的储能效果。按照蓄电池储能数据运算的结构来看,蓄电池中电池槽中存储率在95%时,蓄电池内部电流周期循环的变化就会达到最佳,当电池槽中的存储量低于40%时,蓄电池内部电流周期循环的变化呈现下降状态。但从现代社会中蓄电池的应用情况来看,蓄电池应用时基本上是蓄电池发电在85%-90%,就已经是最佳状态,蓄电池存储电量在20%之下为最差状态,那么,我们可以说蓄电池的储能效率的稳定循环阶段为90%-25%之间。

2.2 充电电压高低的影响

随着社会中蓄电池能源存储与应用技术不断探究,蓄电池种类也在基础设置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蓄电池形式的开发。但不论哪一种蓄电池的开发,都必须注重蓄电池储能、运用过程中,必须保障蓄电池储能时的电压协调,如果蓄电池储能过程中,外部电压的稳定性较低,则蓄电池正负极板在电流存储时,自动放电保护蓄电池中总体电流,如果蓄电池储能过程中,外部电压相对稳定,为蓄电池正负极板则只需要借助周期循环结构,实行电力循环即可,无需构建蓄电池自我保护系统,蓄电池自身不会有电力传输“负担”,自然也就能够达到蓄电池稳定存储电量。

2.3 电池应用电流传输效果

蓄电池储能效率的影响因素中,也包括蓄电池应用时的外部电流总量,以生活中常见中电动自行车为例进行分析,如果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最高动力档,与持续最低档相比,蓄电池需要在同一时间损耗高于低档1.5倍的电流,电动自动车的行驶耗电比例就较高,因此,当蓄电池储能达到最高时,应用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反之,当蓄电池储能达到最高时,低速电流传输的动力供应的时间就较长。

2.4 蓄电池应用环境温度影响

蓄电池储能效率最优化,必须保障蓄电池的效率存储,外部温度处于额定电压下恒温状态,如果蓄电池应用环境电流低于恒温水平,蓄电池内部电流扩散的速率减缓,但此时对蓄电池电流传输的密度影响不大;如果蓄电池电流传输的外部温度变化高于恒温水平,则蓄电池内部电流扩散的速率就会提升,蓄电池内部电流周期循环的速率提高,蓄电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系统传输。蓄电池长期处于这种综合式传输的周期循环结构中,会造成蓄电池内部电解液密度较大比例的损耗,蓄电池自然也就不能达到长久性循环应用。

3 蓄电池储能效率的仿真分析

3.1 蓄电池储蓄分析仿真环境

蓄电池是社会新能源应用的代表,在社会能源转换中发挥动力供应作用。基于以上对蓄电池储能效率的四种原因,将蓄电池仿真环境设定为:山西太原A地区太阳能蓄电池路灯电路设计,依据当地蓄电池运用需求,实践人员设计了四种蓄电池储蓄方案:

分析分为:

第一种情況为:1、2号蓄电池均为500MA,其中1号蓄电池在实验时,能够达到95%的饱和状态,电力损耗为40%;2号电蓄电池储能50%,损耗50%。经过三个能量周期实用后,对比两组蓄电池的储能情况变化。

第二种情况为:1、2号蓄电池均为500MA,1号蓄电池在实验时,始终保持220V额定电压储能;2号电蓄电池储能的电压分别为220V,170V,270V。经过三个能量周期实用后,对比两组蓄电池的储能情况。

第三种情况为:1、2号蓄电池均为500MA,1号蓄电池在实验时,始终保持95%的储能状态,在应用的过程中,以每分钟70MA损耗;2号电蓄电池储能95%,实际应用过程中,以每分钟50MA损耗。经过三个能量周期实用后,对比两组蓄电池的储能情况。

第四种情况为:1、2号蓄电池均为500MA,蓄电池储能恒温为15℃,1号蓄电池储能1小时,始终保持在10℃-14℃之间,2号蓄电池储能1小时,其温度始终保持在16℃-20℃之间,经过三次放电、储能监控图进行分析。

3.2 蓄电池仿真结果分析

结合蓄电池电力传输控制结构来看,蓄电池在不同的仿真环境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笔者将本次仿真探究的分析结果归纳如下:

依据以上仿真环境蓄电池储能三次实验后,1号蓄电池的储能水平,依旧保持为储能饱和比例为95%,储能损耗最低点为剩余20%,而2号蓄电池则饱和比例降低至75%,储能损耗最低点为50%,也就是说,长期将蓄电池处于非饱和储能,长久式损耗状态,将会致使蓄电池内部电解液大量损耗,导致蓄电池电流储能效果大大降低,从而致使蓄电池储能效率较低,实用时间缩短。

第二组试验后,1号蓄电池三次储能时间均维持在2小时内完成,三次储能为90%、92%、95%,2号蓄电池的三次储能时间在4-4.5小时之间,三次储能的效率为90%、88%、83%。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当蓄电池储能的外部电压发生变化时,蓄电池内部电池槽电流存储的过程中,也要借助内部传输电流,对自身电流传输的损耗情况进行分析,已达到稳定蓄电池储能的需要,但这种传输、损耗同步的方式,也会对蓄电池的储能效果和效率造成损耗,缩短蓄电池的储能应用寿命。

第三组实验数据对比得到的结果为,1号、2号蓄电池在对比过程中,当蓄电池的总体储能效果相同时,外部蓄电池储能应用的力度越大,蓄电池进过3个周期循环后,内部正负电极板的电力感应能力下降,电解液的电力传输强度也会降低,造成蓄电池储能效果、储能效率均呈现现将趋势。

第四组实验数据分析来看,当蓄电池储能过程中,蓄电池的储能电阻变化温度控制在一定区域,会出现高于恒温时,蓄电池内部电解液损耗速率加快,经过三次蓄电池周期循环后,蓄电池的储能效果降低,蓄电池的应用状态也逐步下降。想要始终保障蓄电池的储能性能和效率,就必须适当的进行蓄电池储能电阻调节,确保蓄电池储能温度达到低于恒温。

4 结语

综上所述,蓄电池储能效率的测试与分析,是社会绿色化能源传输模式全面優化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对蓄电池储能效率、性能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储电循环状态、储电电压、储电电流、以及储电环境温度四部分,并通过仿真实践,进一步论证了这四方面因素。因此,浅析蓄电池储能效率的测试,为社会蓄电池的综合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崔琼.储能系统在微网电能质量整治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蓄电池
纯直流蓄电池放电仪的设计及实现
蓄电池性能测量判断及修复
蓄电池观光车电气系统的设计
新旧蓄电池为什么不能混搭使用?
几种新技术铅蓄电池的研究进展
2014款奔驰S65AMG车辅助蓄电池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