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版权问题及平台应对措施

2018-08-29 17:05朱迪齐
科技传播 2018年16期
关键词:版权平台短视频

朱迪齐

摘 要 随着移动网络的成熟,宽带资费的降低,短视频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从短视频的定义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短视频版权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短视频发布平台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短视频;版权;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7-0117-02

根据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79亿,占网民总体的75.0%。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49亿,较去年底增加4870万,占手机网民的72.9%①。

4G移动网络的成熟和即将到来的5G网络时代为短视频提供了技术基础,宽带资费的逐步降低则满足了短视频用户对流量的需要。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短视频本身的动态内容传播优势都将是的短视频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放大,短视频的创作、观看、消费等环节的门槛都在降低。与短视频平台的繁荣相对应的,是海量视频的上传。然而,一些短视频博主以“剪刀手”对他人视频重新编辑,在多个平台随意转载等行为严重侵犯了原视频创作者的权益。短视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之前一直被忽略的版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行业的痛点。

1 短视频的定义和存在问题

短视频的具体时长和定义,目前没有特定能作为行业标准的答案,关于标准的讨论更多是集中在平台属性、用户特征和生产者等方面进行探讨。

2017年4月19日,快手为短视频给出定义:57秒,竖屏。今日头条则认为4分钟才是最适合短视频播放的时长。艾瑞咨询在《2017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中将短视频定义为“播放时长在五分钟以下,基于PC端和移动端传播的视频内容形式”②。

综合以上定义,本文中的短视频是指区别于长视频,主要在新媒体上播放,易于传播分享,时长在五分钟以内的视频内容。

短视频不只是视频内容在时长的缩短,也并非使用终端的简单迁移。当前语境下的短视频具有创意门槛低、社交属性强、碎片化消费和传播的特点。它对摄制器材和技巧要求不高,一个手机加一个App就可以让普通用户参与到短视频制作中来。相比于一般图文,视频包含的内容更大,而时长短,则更适应了移动化、片段化的消费场景。相比于长视频和直播视频,短视频更具有交互性和社会属性,成为消费者网络社交、展现自我的新手段。

然而,繁荣的另一面是短片视频野蛮成长中存在的诸多版权问题,其中以下几点显得较为突出。

1.1 短视频的侵权判定难

对于短视频侵权的判断,不能只以机械复制、抄袭作为标准。而应从“行为人是否使用了别人具有独创劳动内容”的角度进行判断。《著作权法》保护的是创造性劳动成果,一些短视频作者在造型、场景、剧情、台词、剪辑等方面抄袭他人,便足以构成侵权。短视频本身时长就短,判定抄袭时更不能以时长作为单一标准。

1.2 二次创作是否侵权

二次创作的视频属于剪辑短视频的一种,然而却值得单独讨论。有声音认为影剧评、混剪、鬼畜等二次创作节目满足“额头出汗原则”。并且,中国的著作权除了人格权,还包括财产权,即信息网络传播、改编、翻译、编绘等权利。因而二次创作可以被视为合法权利的一种,但需指明来源和出处。

而2018年3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特急文件明确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这个通知,规定“不得擅自对经典文艺作品、广播影视节目、网络原创试听节目作重新剪辑、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不得截取若干节目片段拼接成新节目播出”。该规定为二次创作属于侵权行为提供了依据。

1.3 直播录屏是否侵权

一些短视频作者将游戏、舞蹈、唱歌、明星等直播录屏片段进行编辑,对于这种行为是否侵权,要结合直播者本人意愿进行综合判断。直播录屏编辑行为多见于粉丝,其传播目的以分享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偶像人气的上升。只要不违背直播者本人意愿,该行为可被视为是合理引用,并不构成侵权。

2 针对短视频版权问题平台发展的具体策略

针对短视频版权存在的问题,短视频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鼓励原创内容,加强版权保护。

2.1 利用科技打击盗版,有效规避侵权现象

为了彻底解决版权问题并确保与未来版权所有方的谈判更为透明、迅速且有效率,YouTube于2007年底率先采用了名为“内容身份证”(Content ID)的内容鉴别及过滤技术。每个视频内容上传后,会得到唯一的“内容指纹”文件,系统会将这个文件与其他上传视频进行对比,一旦发现侵权,版权方可以立即让侵权视频下架删除③。

而国内,2017年12月1日,阿里发布鲸观平台,为版权检测提供一站式保护,以其独特的iDST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进行智能编辑。和Youtube Content ID技术类似,智能编辑在打标签的同时,还在音视频素材上抽取“指纹”,实现全网范围内的追踪,让盗版行为无处可逃④。

此外,最新的区块链技术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有效率且更为安全的版权保护,视频内容可以被区块链技术确认,最大限度打击盗版。未来,最新的区块链技术将成为版权保护的新着力点。

对于检测出多次侵权的用户,平台应当建立创作者实名制和黑名单机制,多个平台间可以实现黑名单共享,对于多次侵权的账号进行封查,且加大其重换“马甲”的难度,让侵权惯犯无处可逃。

2.2 和各电视台及视频平台签订许可协议,实现合作共赢

短视频平台上有许多博主只是简单地将各个电视台的节目做了剪辑,挑出其精彩片段进行播放。这种行为极大地侵犯了原著作权人的权利。针对这种情况,各短视频平台可以与各电视台及视频平台签订许可协议,达成版权合作,实现内容授权使用。甚至在该基础上可以实现短视频平台和传统电视节目的联动,开设内容新板块,玩出新创意。如2017年11月,快手正式成为《快乐大本营》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在节目中开设全新内容板块——“不是你以为的世界”。短视频平台可以对各电视台及网络视频平台发布的內容进行精准分发,与其分享广告收益,实现双赢。

2.3 由UGC向PGC转变,建立MCN机制,加大对原创的支持力度

多个平台以大资本投入自媒体,以鼓励优质原创短视频内容的产生。美拍等平台还推出了短视频打赏功能,意在专注于内容本身质量,走自愿式内容付费道路。该模式将更利于激发整体CP活力,起到“良币驱除劣币”的市场效益。

然而,对平台来说,一方面与海量的内容生产者直接对接并不现实;另一方面,内容的规模化、系统化变现也无法依靠单个的PGC来完成,加上在追逐内容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平台因而成为最积极的垂直品类MCN推动方。

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是指将众多PGC内容联合,在资本方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⑤业界普遍认为“有能力和资源帮助内容生产者的公司”都可被称为MCN。具体来说,MCN一般都会根据自身对市场以及品牌合作方的了解,深度介入CP的内容生产与投放,帮助其内容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对内容方创作者来说,MCN可以通过签约和孵化的方式整合内容资源,帮助内容创作者降低生产成本、洞察平台用户需求、实现更好的商业化探索。对平台方来说,MCN可以实现更精准的内容分发,帮助平台方在海量内容中获取更加合适的内容资源推送给用户。对广告商来说,MCN可以帮助其进行实现更精准、更具规模化的广告投放,实现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短视频创作者加入MCN机构保证内容的持续产出,同时帮助内容创业者释放更大商业能量,实现商业模式的有效运转。

3 结论

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网络技术的进步与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促使了短视频行业的飞速崛起。无论是作为广告营销平台,内容平台或是拓展业务的视频社交平台,短视频无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其强大的发展潜力背后是侵权问题的日益突出。短视频是创作者的劳动智力成果,应当予以保护。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和短视频平台都应自觉承担其应尽的责任,不去侵害他人版权。短视频平台更应思考,如何更好地承担义务,保护短视频版权,推动原创内容蓬勃发展。

注释

①参见C N N I C第4 1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803/t20180305_70249.htm 访问日期 2017年6月5日。

②艾瑞咨询在《2017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http:// www.199it.com/archives/670553.html访问日期 2017年6月5日。

③何天翔.音视频分享网站的版权在先许可研究——以美国YouTube的新版权商业模式为例[J].知识产权,2012(10):90-96.

④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视频也能提取“指纹”人工智能破解行业盗版难题》.http://m.21jingji.com/article/2017120 5/22e398f1b1eca50ae60cd5c049cecced.html?from=singlem essage&isappinstalled;=0 访问日期 2017年6月7日。

⑤参见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 MCN/3551331?fr=aladdin.访问日期 2017年6月7日。

猜你喜欢
版权平台短视频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
微信传播与版权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与建构
新闻作品权利归属与行使中的利益平衡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