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G1基因新发突变致先天性Rett综合征变异型一例报告

2018-08-29 01:58:52牛岩赵澎蔡春泉舒剑波
天津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变异型基因突变癫痫

牛岩,赵澎△,蔡春泉,舒剑波

Ret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早期神经发育的退化,累及运动、认知及社交能力,常有刻板运动和癫痫发作。FOXG1(fork head box protein G1)基因突变所致的先天性Rett综合征变异型是本病较为罕见的一型,临床表现与其他突变相比有其特殊性,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我院收治了1例临床确诊病例,对其基因型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此疾病提供参考。

1 病例报告

患儿 女,11个月龄,因自幼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于2016年5月16日就诊于我院。患儿系胎1产1足月阴道分娩,出生体质量2.9 kg,其母亲否认孕期异常及围生期窒息史。患儿自幼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就诊时竖颈仍欠稳定,不会翻身;运动、言语、认知、社交能力严重落后于同龄儿水平。患儿吃辅食较少,自入院前3个月至入院期间,母乳量不足,体质量增长缓慢,仅增加800 g;睡眠时间短,易醒;喜欢吃手,喜爱摸索衣领、被褥等物,经常伸舌;未报告可疑的癫痫发作事件。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家中无类似病史。入院时体格检查:头围40.5 cm,前囟已闭,略见连眉,鼻头稍圆,硬腭弓高,小下颌,目光不注视,呼之不应,不能逗笑。可见水平眼震,颅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颈软。四肢主动活动少,双上肢肌张力减低,下肢肌紧张不全,双侧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阴性。双手中线位活动可,能互握,但主动抓物意识差,频繁吃手,见刻板样摸索动作。俯卧位仅能双肘支撑挺身,辅助翻身欠灵活,扶坐不能,叠腰状。扶站时双下肢过伸、尖足。辅助检查:血生化指标大致正常。血液氨基酸谱、酯酰肉碱谱及尿液有机酸分析未见明显异常。染色体核型46,XX。神经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右侧潜伏期大致正常,波幅降低,左侧正常;体感诱发电位示四肢皮层段异常;听觉诱发电位、四肢肌电图、神经电图未见异常。Gesell量表提示各测试功能区发育商严重落后于正常同龄儿水平:适应性27,粗大运动19,精细运动24,语言22,个人−社交10。国际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 Scoring System,ISS)评分[2]23分。脑电图(EEG):主要异常为双侧枕区可见稍多散发中幅尖波(图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主要表现:额顶叶脑回发育不良,胼胝体细小(图2)。基因测序:获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2 mL[枸橼酸钾(EDTA)抗凝],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靶向基因捕获二代测序法对遗传代谢病进行测序,并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同时应用CytoScan HD芯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ze,CMA)。结果显示:位于14q12的FOXG1基因有c.506dupG,p.G169Gfs*286杂合突变,该重复突变可导致移码,进一步引起蛋白质序列的异常以及功能的改变。经验证其父母FOXG1基因均为野生型(图3),CMA检测未检测到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

本例随访至今,目前29个月龄,仅能进食流质食物,且进食时间长,总量低,偶有呛咳,便秘,大便2 d 1次。体格发育显著落后于同龄儿水平,身高90 cm(<P10)、体质量12.5 kg(<P3)。可自主翻身,尚不能独坐,可短距离腹爬,双踝关节挛缩,背屈受限,未见脊柱及髋关节畸形。16个月龄时有1次无诱因强直−阵挛样发作病史,发作间期脑电如前。追视及注意力较前稍改善,双手有主动抓物意识,但不能完成抓握过程。

2 讨论

Ret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早期神经发育的退化,累及运动、认知及社交能力,伴有刻板运动,常有癫痫发作。经典的Rett综合征是X连锁显性遗传,与MECP2(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 2)基因突变有关。另有一些变异的表现型与Rett综合征非常相似,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先天起病型、婴儿期癫痫起病型、语言保留型等,后经研究证实,其中一些变异型与其他基因的突变有关,如CDKL5(cyclin−dependent kinase−like 5)基因及 FOXG1 基因[1]。FOXG1基因在端脑结构的发育及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编码一种转录抑制蛋白,其表达局限于胎儿及成人的脑和睾丸,在脑发育过程中,限定可以形成端脑的区域,如端脑神经上皮、视网膜鼻侧半以及视神经表达。FOXG1突变及其基因周围的异常均可引起发育性脑功能障碍。该基因的缺失、突变或失活与先天性Rett综合征变异型的发生相关[2]。与其他基因型相比,该表型突出表现为先天或早期起病、获得性小头、语言功能严重受损、注意力缺陷、社交障碍、癫痫、喂养困难、身高体质量发育落后、严重的刻板运动、手功能及整体精神运动发育迟滞[3]。

Fig.1 The awake EEG of the patient图1 患儿清醒脑电图

Fig.2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child图2 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

Fig.3 Genetic sequencing results of the patient and her parents图3 患儿及其父母基因测序图

以“Rett syndrome,FOXG1 mutation”或“Rett综合征,FOXG1基因突变”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自建库至2018年2月发表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20篇,其中因包含混杂因素、病例资料不完善或不明确、部分论文及简报资料不完整等原因,最终入选10篇。其中符合FOXG1基因突变且符合先天性Rett综合征变异型临床诊断病例,包含本例共19例(男2例,女17例),除2例[4,10]未获得父母血样及确切家族史证据外,其余病例均无显性家族史,共发现19例FOXG1基因突变,其中9例为移码突变,5例为无义突变,5例错义突变,临床表现详见表1。

综合上述文献报道及本例患儿临床表现,FOXG1基因突变所致19例Rett综合征变异型,除1例[8]未详细描述起病时间外,其余18例均在6个月龄以内起病;所有病例[4−13]均描述了确切的先天或者获得性小头,多数病例报道了额叶及胼胝体发育不良[4−12];同时,患儿可能存在睡眠障碍、注意力缺陷、刻板样上肢运动,手功能障碍等表现。上述症状从临床表型上体现了FOXG1基因在胎儿期及早期脑发育的重要意义[4]。除个别病例[9−12]外,大多数病例报道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癫痫发作,包括婴儿痉挛样发作[6,11]。在癫痫发作的预后方面,绝大多数FOXG1基因相关癫痫可通过3种以下抗癫痫药物控制,以达长期无临床发作状态,预后较CDKL5基因突变病例轻[6]。除1例[6]外,其余患者均描述了明确的肌张力障碍症状,该患儿在7岁时可勉强行走,且稳定性差,其他患者均未获得步行能力,少数长期随访病例显示患儿持续处于卧床状态[11−12]。吞咽过程中,口期及咽喉期相关肌肉多为随意运动肌,亦存在相应的肌张力障碍。吞咽障碍是导致患儿体格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也是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应作为长期随访及诊疗方案的重要内容。多数病例[4,6−13]描述了吞咽、喂养困难、营养不良,部分大龄病例采用长期鼻饲、消化道造瘘等方式以改善整体营养状态[9,12]。因长期随访病例较少,样本中仅少数大龄病例报道了脊柱侧突、足内翻以及关节挛缩的问题[9−12],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早期预防相关骨骼畸形的发生。

对于FOXG1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Rett综合征变异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确诊后应进行综合康复管理,以尽可能地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具体内容包括:认知、言语、心理、运动等多方面整体康复;对癫痫发作、肌张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进行药物干预;采取适当的方式改善喂养,从而改善营养状态;注意早期预防骨骼畸形等。

本例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及倒退,头围小,癫痫发作和刻板的手部摸索动作,肌张力不全,额叶、胼胝体发育不良以及脑电图异常等,ISS评分23分,符合先天性Rett综合征变异型诊断标准[1]。基因测序结果提示FOXG1基因c.506dupG,p.G169Gfs*286杂合突变,该重复突变可致移码,进而引起蛋白质序列异常及功能改变,其父母FOXG1基因均为野生型,考虑患儿为新发突变(de novo)。经查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Clinvar遗传变异数据库及dbSNP数据库,该突变位点为新发突变,丰富了FOXG1基因突变谱。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符合先天性Rett综合征变异型表现的病例,建议行FOXG1基因突变检查,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管理,并对部分可预知的功能障碍进行预防性治疗。

Tab.1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Rett syndrome表1 FOXG1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Rett综合征变异型主要临床表现

猜你喜欢
变异型基因突变癫痫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9:10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饮食科学(2017年5期)2017-05-20 17:11:53
多索茶碱辅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8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