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低碳经济和碳金融成为我国金融界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此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基于近年来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概述了碳金融的基本概念以及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等相关内容,着重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产品创新,现时商业银行主要存在的外部和内部障碍,进而结合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 碳金融 商业银行 清洁发展机制
一、碳金融发展背景
碳金融作为与低碳经济迅速兴起相关的新型金融,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截至目前,国际上最为被认可的定义是: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等。简而言之,碳金融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包含了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要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降低成本的途径,是低碳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碳金融是在全球气候变暖下产生的,而其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碳交易首次运用于金融系统的交易,监管,度量和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那么,在碳金融这样一个新型金融环境下,研究商业银行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碳金融兴起之后,由于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低碳及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投身于这一领域。目前看来,在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具有前景,显示着巨大的金融交易需求和利益。综合利益目的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考虑,中国的商业银行开始向低碳领域有所作为。目前的碳金融业务主要体现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碳市场交易(CDM财务顾问)和碳金融理财产品等方面的创新。
(一)开展绿色信贷业务
绿色信贷旨在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防范信贷风险,于是在2007年7月,国家环保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了文件——《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的加速实施。
(二)参与碳交易市场
我国商业银行在CDM交易市场中是财务顾问的角色,主要是在CDM项目中,因为企业需要与各方(国家发改委、境外的DOE以及CERs买家)进行协商,然后再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联系有潜力的CERs买家,协助企业合理的规划项目和安排资金。
(三)创新碳金融理财产品
就目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方面。
其次,开发低碳信用卡。
三、我国商业银行在碳金融环境下面临的机遇
(一)碳金融业务潜在收益巨大
根据清洁发展机制规定,发达国家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要使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削减5.2%,而发展中国家暂无强制义务。因此,这项机制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开启了一个巨大的碳交易市场。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向节约型社会过渡的转型期,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全球第二,碳金融市场也因较大的排放基数而极具发展潜力。企业减排的碳排放量越多,可以为发达国家提供的二氧化碳交易量越多,企业也可以从中得到越多的利益。
(二)碳金融业务融资需求巨大
据我国专家估测,我国商业银行通过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可达数亿美元。因此足以看出我国的碳金融减排业务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并蕴藏着无限商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积极参与这一交易活动,未来,我国的“碳金融”市场潜力将会更大程度的被激发出来。
(三)碳金融业务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碳金融市场要快速发展起来,从最根本的原则来说,必须靠政策推动。而现如今,我国政府已介入碳金融市场,制定碳配额交易规则,减排量核定标准,创新减排配额衍生工具,建立绿色信贷担保制度,放大环保信贷的投入规模,通过财政资金担保杠杆,设立投资于环保企业或为环保企业提供优惠借款的专项基金等。
四、我國商业银行在碳金融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障碍
例如,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建设滞后;国内缺乏理论研究的准备;减排企业力量参与不足;碳金融业务经验匮乏。
(二)内部障碍
例如,缺乏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碳金融业务风险高;缺乏碳金融业务的风险规避机制;缺乏开展碳金融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基础;碳金融业务市场不成熟等。
五、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策略
(一)合理地选择目标领域和客户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其业务及客户、人才结构、战略发展、产品和市场开发能力、风险控制方面有待提高,在涉猎行业、资源等方面也有待提高,而它的业务指导政策直接影响到它的业务和目标领域。银行必须根据我国节能减排、环保的政策标准,选择合适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及合适的客户,以具体的商业化模式介入投融资业务,这样才能保证碳金融业务的良好发展。
(二)自主研发碳金融创新产品
设计碳金融创新产品必须考虑社会责任和环境因素。我国商业银行要有足够的碳金融产品储备,持续设计并开发出被顾客和市场所接受的金融产品等,这都是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
(三)构建多赢的碳金融业务体系
不断探索更有效的业务拓展模式,建立并巩固双赢的顾客关系,是银行碳金融营销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已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合作,并获得了更多客户和项目,未来还可开展与公用事业公司、能效设备供应商、国际碳减排量买家等多方的合作,以此建立双赢甚至多赢的业务体系。
(四)建立确保碳金融业务健康发展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毕竟碳金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因此不可测量的因素太多,再加上我国在一些政策上的不完善、不确定,所以仍然存在着很多风险,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董玉华.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开拓[J].环境经济,2009(3)63期:15-16.
[2]初昌雄.周丕娟.碳金融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J].金融与经济,2010(2):85-86.
[3]张泽文.碳金融市场发展与我国的应对策略[J].河北金融,2011(1):101-102.
[4]于同申等.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及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辑刊,2010(2):199.
[5]潘小军.低碳经济浪潮下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策略[J].软科学,2011(7):18-25.
[6]陈柳钦.碳金融撬动低碳经济的杠杆[J].西南金融,2010(9):37-45.
作者简介:祁慧娟(1993-),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投资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