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严复的教育思想研究

2018-08-28 09:44李树明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逻辑学西学严复

李树明

摘要:严复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引进西学提出教育救国的思想,企图通过教育革新挽救国家于危亡。他批判旧的教育体制反对八股取仕,提出“三育”教育思想,以图在教育上破旧立新来改良国性;他主张西学格致引进逻辑学,辩证地看待归纳和演绎,在教育上主张实证的科学方法,强调读无字之书的重要性;他创立实体教育并提出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方针,提出教育的三个阶段,宣传西语重要性和重视妇女教育。

关键词:严复;教育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严复一生几乎大半时间都贡献在教育事业,他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他不仅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还兴办学校,是现代教育的雏形。26岁的严复留学归来入天津水师学堂,后协助张元济创办通艺学堂(通艺学堂之名便由严复提出,通艺学堂后来成为京师大学堂成立初期的一部分),他创办俄文学校,曾担任国上海复旦公学监督、安庆高等师范学堂监督、北京大学校长。严复渴望以教育的方式实现救国,他是提出“教育救国”的第一人。严复在对西学的传播中兼收并蓄,认识和发展国学,他宣扬弃旧学倡新学,提出了“德智体”的教育纲领。他改革教材教法,渴望通过教化民众使中国得以富强,严复不仅在思想上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将他的教育理论付诸于实践。严复在教育纲领设置、学校教育、教材、实业教育的近代化意识等方面推动了中国现代化教育进程。

一、“破旧立新”改良国性

严复把教育作为一个民族觉醒的标志,他主张“教育强国根本”引进具有西方文化意识的的教育观,严复通过中西教育的比较,认识到封建教育的种种弊端,特别是科举制度禁锢了人民的思想和眼界,最终导致人才缺失、民智低下,人民思想萎靡不振。严复认为唯有推崇新学才能改良国性实现教育救国,因此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严复对旧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旧学教育已成为科举的附庸,旧学只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他批判陆王心学,认为他们的理论空虚缥缈,属于闭门造车不符合实际,“自以为闭门造车,出而合辙,而门外之辙,与其造之车,果相合否?不龃龉否?又不察也。”[1]批判宋学汉学“无实”、“无用”、“无救危亡”,他向许多从事旧学的知识分子提出问责,以求学术思想研究偏向于实践。严复对八股选拔人才的科举进行批判,指出旧学科举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害处,知识分子为追求仕途而一味地专研旧学,这些人如果有幸做官则“以巧宦为宗风,以趋时为秘诀,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苟利一身已矣,遑恤民生国计也哉!”[2]这种科举制度下产生的知识分子,一小部分人能够步入仕途,步入仕途的人专注于升迁技巧,而大多数没有考中的人则无所事事成为游荡的市井之民,他认为这种旧的体制“破坏人才,国随贫弱”。

针对旧学严复提出“体育、智育、德育”的三育思想。他认为,一个民族的强弱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3]他在政论《原强》介绍斯宾塞的思想时说,“《劝学篇》者,勉人治群学之书也。其教人也,以濬智慧、练体力、厉德行三者为之纲。”[4]严复把这三方面作为中西教育比较的异同,并把这三个因素作为教育救国的根本大力宣扬。“鼓民力”加强体育锻炼增体质,禁鸦片以强体魄,呼吁妇女解放“小脚”;“开民智”废除旧学的八股制度,抛弃对封建传统治学理念如训诂注疏、词章小道,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具有具有自由和实践色彩的群学;“新民德”提倡修养民族德行,讲诚信,提倡爱国教育和西方的平等、自由。严复认为这三样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此三者,自强之本也”。[5]严复不仅提出三育说还辩证地论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强调三者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促进的有机联系,三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轻重緩急,有各自的不同阶段和侧重点。

严复晚年推崇尊孔读经并强调读经的重要性,严复这一观念虽具有一定的复古守旧成分,但其实严复还是本着塑造国民国性,激发知识分子的忠、孝、节、义出发,从国学的层面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严复认为“吾人教育国民不如是,将无人格,转而他求,则亡国性。无人格谓之非人,无国性谓之非中国人”。严复把是否具有国性作为衡量是否是中国人的一项标准,其所谓的国性是超脱三育教育论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认识,更强调国民的人格。“人格即国格的养成儿童做起,其宗旨则是使人‘感发行期合群爱国观念,这表明,国学从来都不仅仅是学问,国学最基本的内涵是国格,其存亡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6]

严复提出的教育论对后世教育体系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对于那个特殊的时代来说多少有点“不免予人急惊风遇到慢郎中之感,药不对症”。[7]

二、“西学格致”重逻辑讲科学方法

严复在对中西教育体系的比较中重视对科学方法的研究,他认为西方科学发达,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在于思想方法落后。他主张引进西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重自然科学在教学内容中的分量,他全面地介绍了西方的逻辑学,严复认为“黜伪而崇真”的科学方法即逻辑学是西学的命脉“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严复介绍西方的科学方法和治学方法主张是实际考察和切身实践,他提倡读“无字书”或“天地原本书”,呼吁中国的的教育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严复翻译了《穆勒名学》、《名学浅说》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的逻辑方法,“其名数诸学,则藉以教致思穷理之术”他指出逻辑学对掌握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是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方法论。他在著书和学术研究中大量宣传西方的逻辑学,《西学门径功用》就详细地介绍了西方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严复提倡从实践中学习“读无字之书”,从中西学的对比角度提出“内籀”、“外籀”,“内籀东译谓之归纳”,“外籀东译谓之演绎”。他说“而于格物穷理之用,其涂术不过二端。一曰内导,一曰外导。......内导者,合异事而观其同,而得其公例。......学至外导,则可据己然己知以推未然未可知者”指出了不同推理方法在不同领域方面的应用。

严复对逻辑学应用进行了严格的说明,特别是在检验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乃明用思之理,立言之例,别嫌疑,证是非,穷理之利器,而正名之要术也”,他认识到逻辑检验可以矫正实践的认知,可以指导实践并能触及到事物的本质。严复在推崇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二者的相互结合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必需途径,他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据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8]在教学中严复指出“盖教育要义,当使心德不偏。故所用学科,于思理、感情、内外籀,皆不可偏废”,[9]严复重视逻辑学的均衡教育,这就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缺陷。

严复所提倡的逻辑学融合中国的传统形而上的方法,具有鲜明的斗争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虽说严复在中西方法论的比较中,多少有些重归纳轻演绎的说法,但他所推崇逻辑学对教育思想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体制改革”重视教育革新

严复大半生都在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不仅从理念上宣传他的教育思想,还在办学治学的实践中提出改革方针。京师大学堂成立初期,中西学并存体制混乱,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书》中突破传统理念的禁锢,大胆提出他的教育体制思想改革,其中包括学制年限、课程、教学方法等。

严复是我国较早地提出对人的教育进行分段培养的,他把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并强调不同阶段的側重点: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小学堂以国学为主,浅析西方自然科学;中学堂其功课“洋务功课居十之七,中文功课居十之三”,主张用西文授课;高等学堂分高等学堂和专门诸学,高等学堂学毕入专门学堂研修其专长。在严复的分阶段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教育的雏形。严复还主张把优秀的人才送到国外去留学,学成归国后以备国家发展之应用。

严复主张学习西语。他特别宣传学习外国语的重要性,认为学校当务之急是治西学,只有精通英文才能“博学多通”。他还特地编了《英文汉诂》一书,并对封建保守派反对国人学习外国语的观点进行批判,“而欲通知外国事,则舍西学洋文不可”,“盖非西学洋文,则无以为耳目”[10]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严复这样重视西语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看到西方的民主富强,认识到只有把西语作为一门工具学好,才能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西方文化思想的精髓。

严复大力提倡家庭教育和妇女教育,他认为妇女教育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基础,还亲自为《女子教育会》写序,“故使国中之妇女自强,为国政至深之根本;而妇女之所以能自强者,必宜与以可强之权,与不得不强之势。禁缠足、立学堂固矣,然媒妁之道不变,买妾之例不除,则妇女仍无自立之日也。”[11]严复主张男女在教育上平等,妇女不仅要读书还要参加社会活动,妇女作为“为国政至深之根本”要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深入到实践中去学习。严复所提倡的妇女教育符合时代的发展对中国妇女突破的传统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思想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对中国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从批判旧学提倡新学到实体办学,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和思想,特别是对西学、自然科学等西方教育思想的引进和重视,直接带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严复教育思想中所宣传的民主、科学也为五四运动的发起奠定了学术和思想基础,但在当时中国人民所承受的多重压迫下,特别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下,列强和封建专制是不会让教育救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2][10]王栻.救亡决论,《严复集》第一册[M].中华书局,1986,44、41、46.

[3][4][5]王栻.附: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一册[M].中华书局,1986,18、17、32.

[6]魏义霞.中国近代国学研究[M].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3,299.(第1版).

[7]杨正典.严复评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98.(第一版).

[8]王栻.天演论自序,《严复集》第五册[M].中华书局,1986,1319-1320.

[9]王栻.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第二册[M].中华书局,1986,284.

[11]王栻.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严复集》第二册[M].中华书局,1986,469.

猜你喜欢
逻辑学西学严复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简单的逻辑学》
国内逻辑学教育普及理论模型的建构研究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襄阳市中医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办西学中班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