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合唱艺术的特征及指导策略研究

2018-08-28 09:44梁姗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特征方法

梁姗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今我国也大力推广群众艺术,群众合唱艺术作为当代十分普遍的大众艺术之一,融合了艺术性与群众性,是人们十分喜爱参与的一种艺术形式,满足了人们的大众娱乐需求,但群众合唱艺术的展现形式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这就需要加强对群众合唱艺术的指导。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群众合唱艺术的特征,进而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群众合唱艺术;特征;指导策略;方法

群众合唱艺术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采用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类型,包括了多种延长形式,如轮唱、对唱、齐唱等,并且组织规模也十分灵活,融合了男声、女声、童声等各种特征,有无伴奏都可以形成良好的效果。群众合唱艺术虽然是民间集体艺术,但是演唱者的和谐度有着很高要求,注重整个团队的协调统一,也正是由于群众合唱艺术普及率非常高、参与面广泛,导致群众合成具有业余性、随意性、不均衡性等特点,这就需要针对现存问题进行指导。群众合唱艺术作为当今人们十分喜爱的大众音乐形式,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娱乐要求,因此加强群众合唱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合唱与群众艺术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群众艺术是指以自娱自乐为目标的主导动机,是社会群众广泛参与以及具有群众性的社会基础形式娱乐文化互动,其基本属性就是群众性。从合唱角度出发,合唱融合了大众性和艺术性,是社会群众十分喜爱并愿意参与的一种艺术形式。群众艺术也就是大眾艺术,是合唱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承担了社会群众娱乐人物。再者,群众艺术给合唱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让合唱艺术不仅仅表现在舞台上,同时也表现在各个公共场合,特别是城市广场。当今,合唱艺术和群众艺术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二者不可分割,因此,如何成功开展群众合唱活动,彰显群众合唱艺术性,是当今群众合唱艺术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二、群众合唱艺术的特点

(一)业余性

群众合唱是一种非专业性组织,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业余性。通常情况下,群众合唱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参与人员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歌唱理念,伴奏十分简单,甚至是没有伴奏,也没有合唱指挥人员,通常是一个人员带头之后,所有参与人员跟着演唱。从参与人员角度来说,很多参与者最初对音乐艺术了解甚浅,有些人员对音乐的基础知识一无所知,无法根据乐谱延长,而是采用口口相传的方法学习歌曲,很多合唱组织的成员五音不全,但也正是因为是合唱形式,因此可以掩盖其不足,让唱歌成为真正的乐趣。再者,大部分参与人员缺乏合唱基本常识,无法合理控制歌唱音量、音色,但是可以突出合唱中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而凸显群众合唱艺术的美感。但从专业角度讲,如果多数人无法控制音量和音色,会让整个合唱艺术变得非常突兀,无法凸显合唱的美感。

(二)较强的随意性

群众合唱艺术构成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在公共娱乐场所自发性的合唱团,通常都是中老年参与群体为主,并且缺乏有效的组织纪律,参与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无法根据合唱标准要求展开训练。在合唱练习当中,由于整个过程多数都是跟唱,并没有专业的指导,无论是演唱还是指挥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难以排练出非常整体的作品,艺术性也大打折扣。由于众口难调,因此有可能选择的歌曲并不合适,有些合唱团过于追求高难度作品,导致最终难以驾驭,甚至对参与者的发生系统造成损害。

(三)声音不均衡

对于群众合唱人员来说,整个合唱团的人员构成十分复杂,所以无法形成合理的专业合唱体系,在实际演唱中声音不均衡等问题十分明显。群众合唱艺术还是要讲究“合”,也就是和谐统一,合唱艺术表现中的基本形式就是多声部的均衡性。声部均衡性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合唱人数的均衡、音量均衡、音色均衡等。其中,在音量层面上,由于男性发生音量天生要比女性音量更大,这就需要男性演唱时要加强控制,不能压过女性音量,并且非旋律部分不得压过旋律部分,保证音量上的均衡才可以突出和声的艺术美,保证主旋律足够清晰。音色均衡需要参与者中不得出现过于另类的音色,在合唱当中也不可过于突出。这就需要对各个声部人员数量以及人员音色上进行选择。但实际上是群众合唱团人员配置往往不合理,无法实现声部上的均衡,男女比例失衡等情况十分常见。

三、群众合唱艺术的指导策略

(一)邀请专业人员开展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由于群众合唱参与人员多数都是普通群众,因此不懂得基础乐理知识非常正常,为了能够提高群众合唱艺术的专业性,可以邀请乐理老师给合唱团进行专业授课,让参与人员学会如何看谱,这样在新作品排练中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人们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提高作品质量上。合唱的技巧非常多,包括音色、音准、音调、节奏、和声等,需要对群众的声音进行强弱处理,并让参与人员学会看指挥。虽然表面上看似简单,但是每个参与人员的音乐基础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排练十分困难。而通过乐理老师,可以讲授一些专业的合唱知识,不断提高参与群众的基础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后续音乐团发展奠定基础。

(二)多听多看,加强知识累积

通过观察群众合唱艺术可以发现,很多自发性合唱组织很长时间只排练一两个作品,但是这个排练量导致群众合唱艺术发展较慢,很多成员也容易出现厌恶情绪。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积累才能够上更高的台阶,因此练习大量的优秀合唱作品,也能够推动合唱团取得进步。同时,当今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在网络上可以观看各种合唱视频,如果提出了一个想法或想开展新的曲目,可以先让成员在网络上初学,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内容后,再进行融合演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优秀作品的净化。通过多听多看,虽然不能说对每个作品都信手拈来,但是在面对新作品时会显得更加轻松,也可以提高群众的合唱水平。此外,从学习能力层面上看,学习能力是影响整个合唱团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听多看,学习优秀作品中的唱歌技巧以及协调方法,并找出自己组织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合唱团进行配置优化,从而发挥群众合唱的艺术性。

(三)加强业务交流

我国合唱艺术已经发展了近百年,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合唱艺术也在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社会群众不懈的努力下,将群众合唱艺术推向了新的高点,各个地区、各个领域都有独特的合唱艺术,我国大部分群众合唱都是以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为主,还有少部分合唱组织会有爵士蓝调等,但这些都是群众合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下,需要合唱团能够加强和其他合唱团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学习其他组织的合唱经验来提高本合唱团的水平。从本质上说,艺术本无界限,向他人学习除了在现实中,也可以在网络中,通过交流软件即可展开艺术的交流,从而推动群众合唱艺术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合唱艺术作为一门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在发展当中需要群众加强对合唱艺术的认识,并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彰显群众合唱艺术水平。总之,群众合唱艺术对推动社会文化事业以及大众文化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撑,提高群众的音乐素养,实现和谐文化社会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玲娜.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群众合唱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吴勃.以群众合唱艺术指导社区文化发展策略探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1):444-445.

[3]廖洪立.群众合唱艺术发展策略研究[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7(10):43-46.

[4]李新.群众合唱艺术的特征探析[J].大众文艺,2013(10):28-29.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特征方法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