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玲
摘要:小说和戏剧是两种十分相近的文学体裁,可以互取所长。小说可以成为出色的戏剧,而戏剧也能转化成为一本小说。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说经常会借助戏剧的写作和表达手法来集中展现故事的矛盾冲突。本文将从场景人物设定、矛盾冲突处理、对话语言特点等方面探析俄罗斯作家布宁的短篇小说《幽暗的林荫道》中的戏剧化特征。
关键词:布宁;幽暗的林荫道;小说;戏剧化特征
一、引言
我们知道小说、戏剧、散文、诗歌都是不同的文学体裁,但是这些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界限有意识地模糊化了。从本质上来说,戏剧与小说的近似度更大一些,因而,更易于交叉和互相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剧作,有很多就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李爱荣 2014)。布宁的短篇小说《幽暗的林荫道》具有明显的戏剧化特征。
布宁作为俄罗斯侨民文学家的代表,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作品一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根据CNKI统计的指数结果分析,近年来对布宁作品研究的学术关注度也不小。所以,对布宁小说进行有关戏剧化特征的探析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二、小说简介
布宁在流亡海外时写下了短篇小说《幽暗的林荫道》(?Тёмные аллеи?)。故事的记忆充满了温柔、失恋的悲伤以及时间不能扭转、错误无法纠正的无奈。这篇小说从场景人物的设定到故事情节发展,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也得以充分展现:对矛盾冲突也进行了戏剧化的表现、对小说情节也做了戏剧式的安排、人物设定具有脸谱化特点等。
三、戏剧化特征分析
(一)戏剧化的场景设定
该小说正文故事冲突开展的地点唯一(在客店房间里),故事发生时间较短,男女人物之间的矛盾始终围绕爱情主题。这些小说场景设定的特征(故事时间十分紧凑,场景集中整一等)几乎暗合了古典戏剧“三一律”的要求,如果将原文稍做修改,可以得到一部形式结构完整、故事冲突饱满的独幕剧了。
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理论是对矛盾冲突集中化处理的典范,它规定了戏剧创作在时间上的集中性,地点上的固定性和情节上的一致性(于宏伟 2010)。虽然“三一律”对时空设定和故事的发展都规定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它有利于集中表现戏剧的故事冲突。
小说可以学习戏剧,提炼矛盾冲突,将矛盾冲突戏剧化,这样能够增加故事情节的生动性。本小说作者对故事发生的时空加以高度浓缩,将文中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个人经历化繁为简,舍弃与情节发展关联甚微的部分内容,并能在固定的短暂有限的时空中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篇小说是与戏剧精华的融合,将戏剧场景设定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戏剧化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发展的根本动力。小说可以运用叙述、描写、分析等多种表达手段来揭示矛盾冲突,而戏剧冲突只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和动作来揭示,它是建立在独特人物基础上的人物冲突(吕煜 2009)。短篇小说《幽暗的林荫道》同样是基于人物的冲突,娜杰日达与尼古拉之间的冲突是推动整个小说情节发展向前的主要力量。全文的矛盾冲突皆是依靠两人的言语及动作来揭示,具有明显的戏剧化特征。
娜杰日达温柔善良能干,对待感情忠贞不渝,三十年来不婚,孑然一身等待真爱。老军官尼古拉出身贵族,十分高傲善变,性格与娜杰日达十分不同。两人性格冲突、立场不同、观点不合、身份差别等方面的矛盾为人物冲突发展推波助澜,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现了具有戏剧效果的矛盾冲突。
在《幽暗的林荫道》中,人物冲突之中并没有穿插用来交代故事背景、前因后果或推动情节矛盾发展的叙述性语言:娜杰日达和尼古拉的长篇对话之间穿插的只有简洁的人物动作描写(如,Женщина все время пытливо смотрела на него,слегка щурясь.)。且几个话轮之间没有叙述性语言辅助过渡,而是人物对话争论自然衔接,这一点与舞台表现性突出的戏剧冲突十分相似。
(三)戏剧式的情节安排
在戏剧的创作理论中,每一部戏剧基本上都包括说明、上升动作、高潮、下降动作、收场五个过程(参考吕煜 2009)。以下,将从戏剧创作的五个過程试析《幽暗的林荫道》的戏剧化情节安排和创作手法。
说明部分:小说开篇描绘了泥泞道路和温暖客店,给两个主人公分别提供不同的出场场景。在人物出场之后,细致描写了人物的相貌及穿着打扮,透露人物身份地位。这些都作为矛盾开始上演之前的说明、交代和铺垫。
上升动作:此阶段中,主要是人物刚出场时的话语交谈,涉及尼古拉和娜杰日达的相认。氛围较和谐,尼古拉欣喜激动,两人矛盾还没有出现。
高潮:两人开始就爱情问题展开讨论,随即触发最激烈的矛盾——娜杰日达对尼古拉负心背叛的控诉和指责。这部分,两人的态度都急剧转变,矛盾冲突达到最高点。
下降动作:尼古拉回避矛盾,带有些许命令意味地让娜杰日达离开,不愿直面娜杰日达的指责,转而诉苦自己生活家庭的不易,企图寻求对方的理解和同情。
收场:尼古拉野匆匆上了马车和马车夫简短交谈后驾车远去。至此,文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正式结束。
可以看出,这篇小说运用戏剧化的手法,把情节安排的戏剧化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人物形象脸谱化
戏剧或小说中的脸谱化人物可以说是真实生活中固定人群的浓缩代表。特定的脸谱规定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台词语气、动作风格等。小说《幽暗的林荫道》中的人物也具有了这样“脸谱化”的特性,人物一出场,读者能够判定角色具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
马车夫:有着一头暗色稀疏的头发、乌黑胡子,看起来像个强盗一般。这是一个典型的为生活劳苦奔波的、五大三粗且威猛强壮的农民形象,为后文他对女主人娜杰日达能干赚钱的羡慕埋下伏笔。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位外貌十分像亚历山大二世的老军官,坚毅的眼神里透出一些旅途的疲惫。这是一位典型的贵族军官形象,酷似亚历山大二世的面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娜杰日达:旅店老板,一位有着深色头发、黑亮眉毛的典型茨冈女人,已过中年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独特美貌。有能力独自经营客店,还有着性感和美貌,给人一种精明能干的感觉。
这篇小说出现的三个人物都十分典型:朴实的马车夫、高傲的老军官、能干的女主人,人物的设定都具有脸谱化特点,且性格、动作也紧随人物设定,非常适合舞台演出,具有明显的戏剧化特征。
四、结语
小说和戏剧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但是这两种体裁往往可以互相转换。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里都有戏剧化特征。分析至此,我们可以说,布宁的短篇小说《幽暗的林荫道》在场景布置、冲突处理、人物设定、对话语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戏剧化特征。
参考文献:
[1]陈辉.新现实主义美学视角下的《幽暗的林荫道》[J].俄罗斯文艺,2011.
[2]陈彦文.戏剧冲突之赏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方小兵.基于话语文体学的戏剧语言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
[4]郭雅婷.萧红小说的戏剧化特征[J].中国市场,2013.
[5]李爱荣.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痴》的戏剧化特征[J].文学研究,2014.
[6]李新美.试论《傲慢与偏见》的戏剧手法及反讽艺术[J].黑河学院学报,2017.
[7]廖克成.戏剧语言与人物性格[J].贵州大学学报,2002.
[8]刘道泉.论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戏剧化特征[J].许昌师专学报,1990.
[9]刘昱.中西戏剧结构中的情节问题之比较[J].大舞台,2010.
[10]呂煜.浅谈小说《午餐》中的戏剧化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9.
[11]施添逸.张天翼小说戏剧性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
[12]司维.浅析戏剧结构[J].戏剧探讨,2015.
[13]王世德.论戏剧语言的动作性[J].戏剧美学,2001.
[14]杨雪燕.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
[15]于宏伟.论张爱玲小说的戏剧化表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
[16]赵红梅.论戏剧冲突[J].职大学报,2005.
[17]周京京.戏剧冲突中的性格冲突探析[J].大众文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