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迪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不可否认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课堂多以理论授课为基础,而第二课堂多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两堂课的有机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以高职院校的普通话课程和播音社团为例,探讨在有机融合下产生的教学效果,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播音社团 普通话 有机融合
一、普通話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的作用
普通话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工具,作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作为我们的母语,说好普通话是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沟通技能,也是事半功倍的前提条件。以第一堂课授课为主开设普通话课程,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虽然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但是我们国家的地方语言也很多,有很多刚入校的学生普通话说得不好,所以在语言表达上面很难达到标准,更谈何字正腔圆。而在高职教育一课课程体系中,普通话的课程不会安排得很多,真正得到普通话教师指导的时间很少。所以,我们一直探索一条一课以外的有效途径,作为一课的延伸和拓展。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建立播音社团
第一堂课开设普通话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都是以理论讲授为内容,所以缺少实践锻炼和教师的专业指导是一课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问题,高职类院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生社团,例如开展播音社团,作为第一课堂普通话课程的有效延伸和拓展。第二堂课的实践锻炼使得第一堂课的教学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播音社团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标准普通话的要求是字正腔圆、抑扬顿控、舒展流畅以及节律美等。所以,播音社团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势必会促进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得到提升。播音社团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助推普通话课程的消化和掌握。播音社团有着几大优点:首先,社团有着一定的自由性。在学习上,少了课堂的约束性,多了活跃性。其次,社团的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表演和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实践。最后,通过担任校园各类各社团活动主持和组织各种语言类比赛来检验普通话水平的成果,这样不仅可宣传掌握普通话的重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浓厚兴趣。
三、普通话课程和播音社团的有机融合
在高职院校中,普通话作为第一课堂的课程,播音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是共青团改革工作中重要内容之一。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几点:第一,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层次的社团实践训练,由浅入深、由非专业到专业的训练内容,逐步提高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水平。第二,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学校的广播站等多媒体激发同学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高主持人普通话的水平,同时也使得全校的学生增加了使用普通话的意识。第三,可以举办各类社团活动,学生自主参加,当然也可以邀请老师一起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第三,普通话与播音社团的相融合,两个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普通话的水平。这两者的融合是学习效果提升的有效体现,也迎合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普通话和播音主持社团的有机融合是普通话教学的最佳方式,也是高职院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提高育人水平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学习普通话的前提下,方言的使用地位在学生的日常交流中也是占有一定的分量,所以普通话的接受程度也是决定普通话水平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第一堂课和第二堂课的相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普通话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所以在国家的提倡下,普通话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推广普通话也有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方言和普通话还是会出现一定的矛盾,但也正由于这种矛盾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所以,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首先不应该否认方言存在的地位,方言的存在是地方的正常交流的主要语言。普通话的普及是从学生的义务教育开始的,所以论接受程度,方言要更胜一筹。普通话课程的开设对以后的生活有着必要性,而播音社团的建立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社团的自由性和活跃性是学生最喜欢和需要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中,不仅要把基础知识筑牢,也要学会通过其他的学习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第一堂课和第二堂课的有机融合是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喜双.解放区新闻播音语言规范的形成及特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06):52.
[2]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训练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