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2018-08-28 03:49米亭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挑战

米亭

摘 要 青年大学生在自己的历史际遇中实现梦想就要心怀祖国,情系祖国,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本国国情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指导大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爱国主义行动,是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挑战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新的历史内容,同样也面临着阶段性的历史考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种社会思潮的泛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纯洁性和正确性,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誘惑,一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渐下降,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理论界定

由于学科专业研究的需要不同,学界对爱国主义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从三个方面科学的阐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首先,爱国主义是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情感系统的反映;其次,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和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最后,爱国主义是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人一出生就享受着祖国的恩惠,受到祖国历史文化的惠泽,无形中接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和祖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熏陶,逐渐形成了对祖国的归属、认同和依赖,上升到主义就是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感意义上的爱国在面对现实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化为“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实际行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完美地阐释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爱国主义教育通常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受教育者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怀为目标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性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范围广大,涉及领导干部、企业职工、学生等在内的集体组织和个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以大学生为受教育的目标对象,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热情,指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爱国主义行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远离错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爱国主义态度端正与否直接关乎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因而,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各高校及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情况分析

爱国主义是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的一面旗帜,是升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精神纽带。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浪潮来袭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造成强烈冲击,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入侵使部分大学生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无所适从,迷失了方向,爱国意识淡化,崇洋媚外的现象泛滥。

(一)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淡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文化多元化趋势逐渐弱化了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大学生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发展方式、经营运作上趋同,中国会逐步向资本主义制度接近,进而全盘否定本土的文化、经济产品和价值观念,导致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逐渐淡化,民族意识日渐淡薄。

其次,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各国之间的政治交流日益密切,经济往来频繁,文化交流节活动越来越多,国与国之间日渐缩小了时空距离,世界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之间广泛传播。不少大学生全球意识泛滥,甚至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要有世界情怀,而不应该局限在本民族的狭隘空间内,对全球的经济、生态等问题和整个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对本国、本民族的关注,这就导致民族意识、国家情怀在一些大学生的头脑中渐渐抽离,爱国主义意识日渐淡化。

最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影视资源向大学生传输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念,如美国的“美国梦”思想,强调个人的成功与逆袭,否定国家、集体的利益与发展,这与中国传统的集体本位相对立。一些大学生面对新鲜的价值观跃跃欲试,追求西方的文化观念,个人主义逐渐弱化了国家意识。

(二)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低效导致大学生群体爱国主义热情不高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课程教育的必修课程,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大学生一方面接受着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却空有爱国情怀却没有爱国行动,甚至对教师正面灌输的爱国主义知识持有不屑一顾的态度,这说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与挑战。

在教育内容上,不少高校课堂讲授以书本知识的填鸭式灌输为主,授课内容脱离社会实际,没有时代性,不能将爱国主义的本质和内涵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偏见;而大学生思维活跃,价值观更新速度快,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不甘于接受书本上偏政治性和伦理性强的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们信息渠道通畅,他们通过新闻媒体、电视文化、网络等渠道获得各色各样的文化观念,求新意识强的大学生更愿意接触网络上生动的、有趣的新闻知识,而舍弃课本上枯燥无味的说教。

在教育方式上,一些高校大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校大学生反映没有参观过红色教育基地。当前的大学生出生在和平的年代,他们对民族压迫、外敌入侵等屈辱的历史史实感触较浅,对老一辈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不能感同身受,和平年代出生、成长的他们缺乏忧患意识,对国家安全重要性了解不深入,而这仅仅靠着教师在课堂上空洞的理论说教是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的。

在教育目标上,大部分高校追求高就业率,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知识的培养,忽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难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归属和认同感,导致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热情不高涨。

(三)自我中心主义导致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不强

一方面,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不是在以国家需要或者为社会做贡献为主,而是越来越偏向于受聘者自身的专业素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加偏重职业技能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学习。集体主义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传统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选择,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成为一种学业负担,而不是价值观培养的关键一步。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于急速转型期,社会矛盾激化,腐败、贫困差距大、环境污染等政治弊端日渐显现,而部分大学生由于未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这些社会矛盾,出现极端的政治思想。如腐败之风,这无疑是让爱国主义教育黯然失色。一些国家的党政工作人员利用手中职权便利的条件,大肆收受贿赂,侵吞国家财产,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这直接消弱了党和国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另外,形式主义作风兴起推翻了“知行统一”的优良作风,不少大学生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参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严重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

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地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愈演愈烈。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归属感,将爱国主义精神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激发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强大精神后盾,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丢掉历史、丢掉文化,爱国又从何谈起呢?因此,面对西方敵对势力的强势文化入侵,我们必须首先使大学生加强学习、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在了解的过程中接受与认同,在实践生活中感悟与运用,在文化对比中坚定自信,才能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其次,全社会都要加强传统文化学习,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积极的人文环境可以陶冶情操、调动大学生的爱国行动积极性,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上升为爱国主义思想,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最后,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继承,更加注重文化的创新创造。因此,党和政府要加大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度,才能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入侵,也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文化导向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结合国情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是空洞的理论说教,乏味地讲解书本知识,这样难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因而,高校应该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支教等社会实践项目。最重要的是,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将国情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与时俱进,将书本知识与现实情况有机结合,学校也应该从我国社会的实际现状出发合理安排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现实依据。大学生处在思想成熟的初期,思维与对事物的认知存在感性的认识,情绪波动较大,如果没有正面的引导与教育容易产生极端行为。因此,加强国情教育,结合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实事求是的分析中国社会现状,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与认识社会矛盾的根源与社会进步的艰巨性,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现实迫切性。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在深入了解社会前进过程中的艰辛,才能真正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才能在西化思潮面前坚定爱国主义情感。

(三)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的、虚化的,而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人文气息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延展与拓宽,是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实体寄托,是巩固与升华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桥梁。因此,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起来是解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瓶颈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各教育基地建立合作关系,长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将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思政课挂钩,计入学分,形成一整套完事的课程体系。另外,高校还应该高度重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主动的进行正面教育与引导;还可以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等形式督促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真正从实践中有所感悟,获得情感的升华。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要充分重视重点节假日的教育资源契机,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等,结合国家的节庆活动,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始实践调研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的践行爱国主义,实现爱国主义情怀与爱国主义行动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吴潜涛.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科学内涵——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挑战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