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2018-08-28 04:49黄英美
求知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语感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黄英美

摘 要:所谓语感,它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理解的能力;是一种顿悟,更是一种文化积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而教师只有掌握学生的语感心理,才能形成正确的训练方法和策略。文章从语感的含义出发,对语感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感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多种因素构成的心智活动,如感知觉、记忆、表象、直觉、思维、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等。这些心理因素不断交互作用,产生语感。而且这些心理因素往往是在语感形成的过程中综合体现出来,很少单独出现,如情感体验自始至终伴随着语感的各个心理因素。当然,语感的各个心理因素在语感形成的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层次性。因此,语文教师要促使学生的认知由低到高转化,最终形成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创设开放式语文阅读教学

只有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才能让全体学生达到自觉参与、主动感悟境界,为语感能力的培养创造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实践,掌握知识,提升语感;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主动感知领悟,使课堂成为学生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采用多向的学习交流方式,引领学生不但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还要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使教学真正成为向生活开放,向心灵开放,向未来开放式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品词析句 揣摩语言 感受生活之美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领悟,注意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析,长期熏陶,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例如,在读古诗时,让学生去发现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句中宁静优雅的动态美,“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的秀美,无处不入画,无处没有美。

三、表情朗读 再现语言 把握特点

无论是语感实践还是语感分析,都离不开朗读,饱含深情的朗读富有巨大的感染力。在朗读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作者或敬佩激动或悲伤同情的感情,而且能够琢磨作者的“意味”来。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对于文中“我”的感受,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他们用略读带颤抖的、低沉的声音去读,语音轻重缓急交替进行,如三个“为了”要一个比一个读得激昂有力,而对烈火中邱少云的描写,则慢语速重轻音,最后用虚声拖音压下去,这样才能读出“我”内心的悲痛,才能体会到邱少云的伟大。

四、联系生活 活化语言 选好突破口

在阅读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突破口和读法,使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情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像,从而使文本语言变得鲜活。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饱经风霜”一词,我们先让大家闭上眼睛,回忆在生活中看到“饱经风霜”的脸,然后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车夫的那张脸,在学生的生活积累中,已有了大量的词可以用,这样学生的这些记忆被激活了,他们会纷纷各抒己见,对车夫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这样通过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情感,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減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语感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个具体过程通常可分为感知、领悟、内化、积累和运用等几个阶段,因而语言实践积累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语文的同时,要结合大纲要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既要在课堂中适当增加读写结合练习,把语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加强表达能力;又要努力将课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杨 军.小学语感培养方法探究[J].大观周刊,2012(18).

[2]费敏伟.也谈小学语感培养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3(22).

猜你喜欢
语感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