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龙,申婧翔,苏静,靳媛媛
(长治学院 化学系,山西 长治 046011)
苯胺是一种剧毒且高致癌物,一旦被人体接触,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工业中所排污水、废水是水质中苯胺的主要来源,比如染料业、化工厂等。用含该物质的水灌溉作物后,不仅使农作物枯死,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引起头昏、瘙痒、贫血等症状,更甚者会引发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甚至会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且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非常严重。根据国家水质监测标准对生活饮用水的规定:苯胺含量不得大于0.1 mg/L。目前已报导的测定水中苯胺含量的方法有比色法[1]、电化学测定法[2]、分光光度法[3-6]、可变角荧光法[7]、吸收光度法[8-10]。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在同一酸性介质不同酸度条件下,苯胺的荧光强度存在差异且差异较大,苯胺在中性条件下荧光强度最大。因此文章通过控制溶液的酸碱度,实现了直接测定长治市太行公园和滨河公园水中苯胺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可作为测定水样中苯胺含量的有效方法。
取50 mL容量瓶,向其中加适量待测样品,用pH=6.86的缓冲溶液定容至50 mL,摇荡至均匀,待用。
取两支比色皿,其中一支只加pH=6.86的缓冲溶液作为空白;另一支加入上述待测液。测定苯胺在特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然后根据标准曲线测得其含量。
由于苯胺易被氧化而变为棕色,在使用苯胺之前要进行纯化,但其沸点较高,因此不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蒸馏提纯,可用减压蒸馏,在蒸馏之前加适量锌粉防氧化。在压强为0.085 MPa条件下,得89℃的馏分即为纯苯胺。
用蒸馏水配制500 mL 1000 mg/mL的苯胺标准溶液,以备使用。配制方法;用移液枪移取0.4900 mL纯苯胺于250 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进行稀释,搅拌至均匀,在少量多次原则基础上用蒸馏水清洗烧杯玻璃棒后,置于容量瓶中,最后定容即得1000 mg/mL苯胺溶液。
要获得灵敏度高的实验结果,首先要获得苯胺的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用狭缝为2.5 nm条件下用荧光光度计扫描知苯胺发射波长为340 nm,激发波长为279 nm,其发射光谱图如图1。
图1 1 μg/mL苯胺溶液的发射光谱图
2.5.1 pH计标准液的配制
(1)pH=4.00:取邻苯二钾酸氢钾固体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干燥2-3 h,温度调至115℃,取干燥后邻苯二钾酸氢钾(KHC8H4O4)10.12 g溶于蒸馏水,在1L容量瓶中定容稀释。
(2)pH=6.86:取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固体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干燥,条件同上,之后取干燥后磷酸酸二氢钾(KH2PO4)3.3880 g、磷酸氢二钠(Na2HPO4)3.5330 g溶于蒸馏水,在1 L容量瓶中定容稀释。
2.5.2 配制2 μg/mL的苯胺溶液
在10 mL比色管中盛放用移液枪移取1 mL 1 mg/mL苯胺溶液,标为1号。在新取的10 mL比色管中盛放从1号管中取的1 mL溶液,稀释至10 mL,此管标为2号。再取一10 mL比色管,步骤同上。即得2 μg/mL。
2.5.3 苯胺的酸度曲线
在7支25 mL比色管中加入备用的2 μg/mL苯胺溶液适量,分别用 pH=3.00、4.00、5.00、6.00、6.86、8.00、11.00的缓冲溶液定容至刻度,然后测定波长340 nm处的高度。结果如图2。
由图2知,溶液酸度即pH为3.00与4.00时,在波长340 nm处荧光强度为0,当酸度为pH=5.00到pH=6.86时,荧光强度随pH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pH=6.00之后的荧光强度随pH值增加而突增至pH=6.86处对应的荧光强度,之后荧光强度开始下降,pH=11.00时荧光强度降至最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苯胺的化学结构、解离作用与荧光有关(酸碱度的改变会影响苯胺的氨基,当溶液显酸性时,氨基会带氢离子而带正电,与苯环共轭从而影响荧光强度)。未解离苯胺不产生荧光,而苯胺的解离又与pH有关。因此,实验时选择pH=6.86作为苯胺测定的最佳酸度。
取上述pH=6.86缓冲体系的苯胺溶液,将温度分别调至15℃、20℃、25℃、30℃、35℃、40℃,然后测荧光强度。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由图3可知,荧光强度随温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15℃处强度最强。因为随着温度增加,苯胺溶液粘度减少,导致苯胺分子之间碰撞几率与去活化过程增加,最终表现为荧光强度减少,但下降趋势不明显。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选择15℃作为最佳实验条件。
25 mL比色管中放1 mL 2 μg/mL苯胺溶液,用pH=6.86的缓冲溶液(在本文中此酸度溶液用的是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体系)定容至刻度,将此溶液放置 1 h、2 h、4 h、8 h、10 h、24 h 后在15℃条件下测定荧光强度,其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稳定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由图4可知,当时间为1-8 h之间时,苯胺的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随着时间的增加,当时间为8 h之后时,荧光强度随苯胺溶液放置时间增加而降低,10 h之后的荧光强度大幅减少。因此,检测的水样要在新配置溶液放置时间不超过8 h之内进行检测。
在15℃,pH=6.86,放置时间不超过8小时的条件下配制一系列浓度的苯胺溶液进行测定,可得在浓度为0.1-6.0 μg/mL范围内,浓度与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取新配置的浓度为0.1、1.0、1.5、2.0、2.5、3.0、3.5、4.0、4.5、5.0、5.5、6.0 μg/mL,pH 为6.86的苯胺溶液,在15℃下,放置时间不超8 h条件下分别测其荧光强度,每个浓度测三次,然后取平均值。以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曲线。可得线性方程为 F=651.326c+162.8(R2=0.99742),(F为荧光强度,c为苯胺溶液浓度)。其标准曲线如图5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方法测定2 μg/mL的苯胺溶液11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可用来表示精密度),得1.00%,,并计算其检出下限。检出下限计算方法为: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测定空白溶液9次,计算9组数据的标准偏差,用标准偏差的3倍除以标准曲线的斜率即可。得检出限为5.8 ng/mL。
图5 苯胺溶液浓度与荧光强度关系图
2.8.1 水样的预处理
用聚乙烯塑料瓶取样。取样之前瓶子要用硝酸(1:1)浸泡24 h,实验中所需仪器都用硝酸进行浸泡并用蒸馏水冲洗。取回的水样先用活性炭吸附杂质,然后进行过滤。滤液加热至沸,浓缩。取水样于烧杯中,用pH=6.86的缓冲溶液调配溶液pH到6.86,即可在15℃,8 h内对水样进行荧光测定。
2.8.2 水样的测定
用此法对滨河公园和太行公园的水样进行测定,其结果如下。
表1 水样测定结果
根据表1可知太行和滨河水的苯胺含量分别为0.671 mg/L和0.072 mg/L,相对国家饮用水标准浓度偏高,因此不可饮用。虽不是饮用水,但结果显示其水体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我们应积极采取行动保护环境,避免进一步污染破坏,这一切需要全民的努力。
文章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苯胺含量,并通过条件实验测定影响苯胺荧光强度的溶液酸度、温度、放置时间,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从而保证实验灵敏度,提高精确度。本方法不仅操作快速简单,而且回收率较高。因此,该方法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测定水样中苯胺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