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多渠道互动教学研究

2018-08-27 08:35李娜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雨课堂

摘 要:本文研究如何依托社交网络平台和时下飞速发展的移动教学工具,整合多种渠道的资源构建立体化课程,并思考如何从移动端着手,着力打造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习惯,满足当下学生学习诉求的一站式互动教学课程,以延展课程的触角,提升课程的整体效果。文章从作者的实践经验出发,详细介绍了基于社交网络平台设计多渠道互动课程的思路,并涵盖具体使用的工具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多渠道互动;雨课堂;社交网络平台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网络社交平台迅速崛起,微信以其语音、视频和图文相结合的交流方式以及便于接入性、信息和话题多样性、群体相关性强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它的出现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甚至改变了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

《2016年微信影响力调查报告》显示,现有的微信用户中44.6%的用户在19-25岁之间,其中将近六成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在10次以上,而且微信也是目前占用手机流量最大的App。大学生群体是微信的主要用户之一,他们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利用微信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甚至发展社交圈子。基于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大胆的探索,将符合学生获取信息习惯的平台和工具引入教学环节,对教学内容做基于交流平台和沟通工具的加工,改变传统的教学互动模式,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沟通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课程教学互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中的互动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环节,开展课堂互动的形式主要有问答式、发表式、案例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游戏式等。上述课堂互动形式基本上以现场参与为主,学生的参与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总是个别几个同学是“主角”,绝大数同学是“观众”,因此导致教师无法确定绝大多数同学的理解吸收情况。另一方面,在互动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具有集群性尤其是小组发表式的课堂互动,这直接导致教师在评价时难以把握各位同学在小组成果中发挥的作用,降低了评价的精准性。除上述问题外,在课堂以外的其他环节如课前、课后环节,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互动比较薄弱,缺乏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参与课程讨论的有效引导。

要想打破现有课程教学互动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拓展教学互动的范围,既包括对课堂互动环节参与面的拓展,也包括对课堂以外其他环节的开发;二是提高互动的精准性,既包括评价的精准性也包括学生个体定位的精准性。具体来说,可以借鉴线上+线下的模式,利用一定的网络平臺和教学工具,适当调整现有课堂互动实施的途径,并对课前、课后环节借助平台和工具做适当开发,引导学生参与的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数据,借助数据掌握每位学生的水平,从而调整课堂互动的针对性,提升其精准性。

二、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多渠道互动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线上线下的思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将多种网络平台,包括微信平台、问卷星、小鸟投票等与移动教学工具雨课堂相结合,并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的课程资源,构建多渠道互动的立体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以雨课堂作为贯穿课程的工具,串联其他平台资源

首先,要利用雨课堂组建授课班级。由于雨课堂是一款基于微信平台开发的教学工具,只需要老师提前在后台提前建立班级,学生扫码加入班级即可。不需要学生另外下载安装软件,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无负担,认可度比较高。班级建立起来后,教师仅需根据课程需要将不同平台的资源组织起来,并适时的借助雨课堂直接推送到每位同学的微信上,包括PPT、视频、习题、链接等,学生可以轻松通过微信接收老师推送的各个平台的资源,既避免了学生切换平台的麻烦,又解决了课程的多站式问题,实现一站式课程的转换。

(二)课前预习推送在线课程平台的微课资源,并设计配套的练习

课前环节以调动学生预习和自学为主,通过推送在线课程平台的微课资源,并配以检验自学情况的练习,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根据笔者的经验,该环节一定要配练习或带有反馈类型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习完微课视频后给予反馈,并事先说明该项目将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以此来鞭策主动性差的同学也参与其中。如若不然的话自学效率和主动性会大大下降。由于雨课堂具有数据采集和统计功能,学生们课前预习的反馈结果将被精准的记录在后台,并被统计成图表一目了然的反馈给任课老师,老师可以借助统计结果发现学生们的薄弱点和已经掌握的程度,并将原本在课前相对割裂的教与学双方联系在一起,以此调整课堂的内容和侧重点,使得课堂内容有的放矢,更符合学生的水平和接收能力。

(三)课上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互动,线上线下相互推动

在课堂上,将传统的线下互动与线上互动有机结合。一是:对于一些需要现场了解学生理解程度,或者需要了解课上所讲知识点在全体学生中掌握的覆盖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设计一些主观或客观的题目,让学生限时反馈。教师不仅可以实时看到每位同学的反馈结果,还可以根据统计结果掌握全班学生整体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出指导。二是:为了鼓励不喜欢现场回答问题的同学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教学工具的弹幕功能,引导学生以线上的方式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组织现场探讨与互动,实现线上引导线下,线下带动线上的课堂互动。

(四)课后实行多渠道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作业模式,并体现差异化

课后作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作业的反馈以线上为主。书面作业可以利用雨课堂平台直接推送到学生的微信端。该类作业通常以主客观题的形式呈现,需要事先在后台设置好答案,以便学生提交后便可直接获得批改成绩,解决了作业批改的覆盖面问题和反馈不及时问题。小组作业形式比较多样,其中以图片形式或视频形式呈现的报告和作品比较受学生喜欢,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该类作业需要学生在线下自行组织完成,成果线上反馈。一般可以借助投票平台,比如说小鸟投票、问卷星、QQ投票等,把所有小组作业上传平台后,将生成的投票链接借助雨课堂推送到其他班级,组织班外投票,以投票结果作为最终评定依据。除此以为,为了提高互动性和反馈性,课后还可以发起基于平台的跨班级的问题讨论。不仅教师可以发起问题讨论,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在课后复习或者做作业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发起讨论,向老师或者班级内、班级外的同学寻求帮助。在提高课后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共享学习成果、互助学习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课程氛围。(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课后环节还要把握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差异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偏好也是千差万别的。而课堂上时间有限,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因此要在课后环节利用好其它平台尤其是在线课程平台的冗余资源,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而且是难易度不等的学习资源,以便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组织学习。其它平台资源的提供最好也是采取一站式推送的方式。

三、結语

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移动教学工具,移动教学工具的出现为教师打造优质课堂插上了翅膀。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本文仅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了笔者基于社交网络平台以及雨课堂工具构建互动课程的思路,以及将多渠道多平台融入到课程的各个环节的做法,希望能为开展同类课程改革的同仁提供有用的启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自身课程特点、班级状况以及使用习惯等选用其它更顺手或者更完善的移动教学工具,调整课程各个环节的设计方案。但是无论如何设计,一定要以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前提,新式互动课程的构建理念为思路,从而打造出满足现在学生偏好和学习习惯的优质课程。

参考文献:

[1]2016年微信影响力调查报告.

http://www.sohu.com/a/84881671_204728

http://www.51diaocha.com/report/5700.htm

[2]赵宏梅,洪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7).

[3]顾苏军.线上线下(O2O)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2014(6).

[4]姚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9).

[5]蒋雯音,杨芬红,范鲁宁.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5).

[6]王钰莹.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8).

作者简介:李娜,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注:本文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多渠道互动教学研究—以外贸基础理论类课程为例,项目编号:XJSC2016314。

猜你喜欢
雨课堂
基于移动学习APP的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雨课堂的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思考
雨课堂对《模拟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的启示
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研究
基于雨课堂的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雨课堂”在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