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

2018-08-27 03:18马战勇
新课程·小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

马战勇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自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这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师生交流中的不确定因素所形成的必然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筛选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利用生成出来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富有灵动和活力。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关键词:数学知识;探求知识;作业资源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如何有效地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资源。

一、借助错误性资源,引导学生在析错、纠错中理解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学生随时都会出现认识上的错误和偏差。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析错、纠错,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一道关于按比分配的练习题:“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4 cm,长与宽的比是4:3,求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这道题是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应用中一道典型性习题。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发现不少学生是这样解答的“4+3=7(份),84÷7=12 cm。长:12×4=48 cm,宽:12×3=36 cm,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8 cm,宽是36 cm。”学生做完后一检验,发现(48+36)×2=168 cm,周长不是84 cm,哪里出现错误了呢?我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最后学生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4+3=7(份),并不是长方形4条边的和(周长)对应的份数,而是2条边的和(长与宽的和)对应的份数,所以总量与份数不对应,如果直接用84÷7当然不对。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我再组织学生自己更正错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解决办法,有的学生先将84÷2=42 cm,再用42÷7=6 cm,然后顺利地求出了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还有的学生将7×2=14(份),再用84÷14=6cm,也正确地求出了长方形的长与宽。

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错误根源,找出错误原因,学生加深了用“归一法”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关键是数量与份数必须对应的体验和认识,而且学生在与同伴的探讨交流中,加强了合作意识,增进了對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抓住“问题性”资源,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学生的一些非同寻常的想法,往往可能蕴涵着创新的思维、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抓住问题根源,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六年级上册“认识圆”这一内容时,我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中导入圆这种图形的学习,然后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用圆规画一个圆。突然,有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在生活中看见过很大的圆,请问老师这些圆应该怎么画呢?”我就这名学生的疑问组织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的学习。学生怀着好奇心很快就认识了圆的这些基本特征。而且,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很快就总结出了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这节课的知识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交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学生作业资源,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数学问题的解法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每一种解法无不迸发出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当你平时批改学生作业时,时不时就会遇到有的学生不一样的巧妙解法。这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作业中的宝贵资源,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例如,我在批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学生作业时,有这样一道题:“将2千克的盐放入10千克的水中,配制一杯盐水。如果要配制60千克的同样盐水,问需要多少千克盐?”一般学生都是先求出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即2÷(2+10)=,再用60×=10(千克),就是需要盐的质量。可有些学生解法很巧妙,他们是用对比倍数的方法来做的,即先求出要配制的60千克盐水是原来盐水(10+2=12千克盐水)的倍数,60÷(2+10)=5,然后根据盐水的倍数与对应盐的倍数相等,求出了需要盐的质量,2×5=10千克。当我看到学生这种解法时,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而且为学生的这种解法暗自喝彩。这样精彩的解法,作为老师的我怎会轻易放过。为此,我在课堂上将学生的这些作业资源拿来作为典范评讲,其他学生听到这种解法后,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解题思想,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那些被拿来做典范的学生更是一种激励,他们学习数学就更加有自信了。

总之,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在课堂上多一点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多一点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关注,多一点对学生错误的关注。我相信教师只要潜心钻研教材,尊重每一个学生,就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生成性的资源,就能使教学过程充满变化与灵动,充满诗意与创造,就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海军.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12):67-69.

[2]刘居民,黎艳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运用[J].小学数学教育,2017(7):14-16.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