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美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对不同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学段目标和要求。其中“阅读”部分落的笔墨最多,凸显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上得有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向
本人觉得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要有三个指向——语言运用、个性阅读、课外阅读。
一、阅读教学要指向语言运用
《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据统计,《新课标》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一共出现了33次之多。某教育专家在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中反复说到:反思十年课改,我们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意识和实践探索有所不足。十年来,我们的阅读课堂存在着“重意轻言”的现象。落实、实践《新课标》就是要从“重意轻言”转变为“重意重言”,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某著名作家在他的讲座中也讲到:选入教材的文章,之所以为文章,就是因为它们在写作上有其特色,这些文章是作品,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要站在艺术的高度,用鉴赏的眼光去欣赏这些作品,学习这些文章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名家的阅读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课堂都是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如:某大师上的《猴子种果树》。整节课设计分为三个流程,非常简约。首先是根据文本内容学习词语,朗读词串;然后是听老师讲故事,边讲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内容,感受文章的构段特色;最后让学生模仿着讲故事、编故事。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提升了。
二、阅读教学要指向个性阅读
《新课标》在“具体建议”部分关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出了两个“应”、两个“不应”和三个“要”。
两个“应”是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啟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两个“不应”是指:不应(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三个“要”是指: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以上画了横线的部分是《新课标》新增添的内容,括号部分是试验版《课程标准》的表述。从新增和改动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非常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仅仅是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教师应该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者、引路人。
尤其是《新课标》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代替了实验版《课程标准》中“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句话。虽然仅仅少了“完全”两个字,却是彻底要求阅读教学中不能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阅读教学理念的一次提升,是对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人地位的充分肯定。
我想,《新课标》进行以上内容的调整主要是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出现的一些偏差。例如,有的课堂老师成了阅读的主宰者,老师自己在文本中挖掘到一点很深的内容,就完全不顾及学生的个性体验,迫不及待地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包装强加给学生。这种现象在我们平时的研讨课上经常可以看到,甚至在一些名师的课堂上也有类似的影子。
这让我想起本学期我校一位骨干老师上的一节研讨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的优美的散文《三峡之秋》。以下是其中一个教学片断。
师:自由朗读中午片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读并汇报
生:感受到了“热烈”。
师:哪些词语带给你这种感受?
生:金甲、跳跃、翻滚、呼啸、激荡跳跃、波光荡漾。
师: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把想象到的放进读中,体会长江是怎样热烈的?
生汇报读
师:为什么这样读?你想象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体会
生:我感受到长江水的凶猛。
生:我感受到这里的节奏由原来的慢变成了快,这样一慢一快很有一种美感。
集体朗读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非常珍视学生个体理解和感受,非常强调个性化朗读和理解。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也有其独特的感受,尤其是有学生说到给她的感受是一快一慢很有节奏美感时,我觉得学生真的自己会读书了,真的是个性化的阅读了。
三、阅读教学要指向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多学者提出“语文学习,三分课堂,七分课外”。这充分反映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对每个学段都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并且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老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的目光既要看到课内,更要投向课外。
阅读教学要做到以上所说的三个指向:“指向语言运用”是对语文教学价值的一种回归,“指向个性阅读”体现的是生本教学理念,“指向课外阅读”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的最终指向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指向的学生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