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探析

2018-08-27 03:23袁琳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

袁琳

摘 要: 面对教学处境发展、教学现实问题、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过程三个方面发力。大力做好“加减乘除”,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供给侧改革

供给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的是劳动者能够提供的一些商品、资料、劳务等,即生产。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和學生的“学”组成的系统传授知识、技能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肩负着造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的重要举措,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民族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民族地区的重要接班人。因而,分析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供给侧改革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是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存在的突出矛盾——结构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当前,为应对主客观多方因素的需要,从供给侧入手进行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非常必要。

1.满足教学处境发展的需要。社会潮流总是滚滚向前。一方面,由于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带来一个崭新的智能时代,挑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各种思潮、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意识。除此之外,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处境还具有新的情况。由于民族院校大多建在民族地区,相对其他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滞后,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追赶时代步伐,推进教学改革的难度。教学处境的发展变化,要求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大力进行改革。

2.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需要。当前,一些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如下问题:①“思政课就是政策宣传”的认识,在一些教师同行中存在;②教学不精彩,“照本宣科”的状况依然不少;③部分学生不重视该课。究其原因,主要是:①教学理念缺乏科学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学规律、民族理论及其教学规律的研究不足,导致一些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系统的学术支撑;②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不够,提供给学生的东西单一、平淡,不适应民族院校各民族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多重需求;③教学过程欠缺生动性,师生双向交流少了,比较程序化,手段单一,缺乏生机与活力,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不够。教学现实的问题要求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解决教学供需之间的矛盾。

3.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其他院校相比,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带有明显的民族性,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大部分来自于民族地区。由于各种不同民族的族别背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在思想、心理等认知和行为上存在差异。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是为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培养人才。当代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要具备很强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极大地挑战着现有的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求教学者以学生为主体,从供给侧入手,提供跟得上学生发展的、满足学生需要的营养丰富的、口味适合的教学产品。

二、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从供给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生产,通过教学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满足民族院校各民族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供给主体:多元协同。供给主体回答谁来提供?“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的主体很多,主要包括党政人员、教学人员、学生管理人员。①民族院校的校党委、各院系分党委、各级党支部、各级党员干部和每位党员都应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确方向。②各级行政部门和政治工作人员也是教学的主体,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机制方面的支撑。③教学师资人员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④学生管理队伍,即学校的学生工作部、各院系学生工作科、学工人员和校团委、各院系分团委及校学生会和各院系学生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各方力量需明确自身的责任,密切合作,多方联动,协同发展,形成教学命运共同体,才能切实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

2.供给内容:立体多样。供给内容回答提供什么样的供给?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的内容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和形式。①构建立体化教学内容体系。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具有民族院校教学的规律,因此,可以探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平台,将基础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隐性知识(网络、社会等)三种教学资源融合在一起,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五门主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平台,有机融合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等内容,构建“理论+实践+隐性”三维立体教学内容体系,从而打破教学空间的桎梏和教学资源的壁垒,拓宽知识结构;②构建多样化教学形式。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结合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将课堂内外相结合,采取体验式、研究式、活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运用网络、视频、手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思想灌输”方式,形成理论引导、实践体验、熏陶感染、自我教育等多样化教学形式。

3.供给过程:全程交互。供给过程回答怎样供给?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的过程主要包含“教+学”的过程和“知+信+行”的教学过程。①“教+学”的过程,包含了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在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师的身份,把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单向的“教师理论灌输”为双向的“教师学生互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認知和行为。②“知+信+行”的教学过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变的是人的思想-心理-行为的三维立体结构。通过理论教学,教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品德认知,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同,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信念,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行动中,使学生不断健全人格,最终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教+学”的过程和“知+信+行”的过程彼此交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交互的全程,实质是“教”者和“学”者形成的思想政治“知识”、“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

三、做好“加减乘除”,推进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

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突出矛盾问题,从而有力推进我国的改革。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从供给侧入手,做好“加减乘除”。

1.加法,指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补齐供给体系中的短板,增加教学供给要素,提高教学供给质量。①教学目标的增加。民族院校在制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时,除了符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国家要求外,还应符合民族院校的教学要求——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培养“三维”(维护社会主义方向、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认同)民族人才,需要将“五观”(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政治观、历史观)培养纳入教学目标。②教学内容的增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内容与社会、时代、国家发展的现实内容相结合,同时增加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特色教学资源。如贵州的民族院校可以将贵州地区的长征历史和红色革命传统纳入特色教学资源;广西的民族院校可以将壮族的民歌文化加入到特色教学资源。③教学方法的增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量“两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学生状况,探索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设疑提问、辩论讨论、比较分析、情景创设、材料例证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

2.减法,指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清除供给体系中的过剩产能,减少教学负效应成分,激发教学活力。①教学内容的减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既有中学政治课程内容的延续,又有相互的交叉和重复。在将教材内容转换为教学内容时,应删减与中学教材相同的、教材之间交叉的部分。②书面语言的减少。在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时,教学语言的转换关系到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论性、政治性很强,更需要教学者在讲授时,将书面语言转变为各民族学生易于接受的口头语言,减少晦涩难懂的文件语言,多运用通俗生动的生活语言。

3.乘法,指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引入创新理念,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开拓教学供给新空间,推动教学质量的成倍增长。①以创新理念推动教学改革。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就是理念的创新,有了创新的理念,才能有创新的行动。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为核心,创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的特点,用新供给满足时代和学生对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求。②创新教学方式。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适应无线网络新时代的网络学习新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要积极探索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教学内容为主题的网络调研、讨论、体验等组成的教学活动。既可以从学生入手,利用大数据技术研判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从而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又可以从教师入手,利用微信、微博等“微”时代新媒体技术,探索微视频一对一情境教学,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4.除法,指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给教学松绑,为教学减负。①转变教学管理思想。民族院校的学校管理层应该转变思维,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民族院校“两民”学生特征的特殊教学状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给予特殊的政策,制定细化的、规范的管理制度。②转变教学行动方式。转变单一的“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消除课堂、校园、社会之间的距离,缩短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各民族学生提高思想政治品德素质,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合格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龚雯,许志峰,王珂.权威人士再论当前经济形势,阐释如何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N].人民日报,2016-01-04(0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共性与个性研究”(编号:15068)。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