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阳
摘 要: 本文以江汉大学经济学类专业为例,通过问卷的方式对该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江汉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先修课程掌握不好、学习主动性不够,教师上课不够生动幽默、教学中作业布置、上课点名和板书多媒体使用的比例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问卷调查 问题 建议
1998年7月教育部首次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八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1]。江汉大学2个经济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和金融学)从2004年开始把“计量经济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经过近14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进行专业写作类(如:学年论文、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等)课程时对计量方法的应用不多;二是期终考试卷面成绩偏低。说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掌握不牢,理论结合实践能力不足。江汉大学2014级和2015级两届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和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总计294名,其中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46人,金融学专业84人;20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58人,金融学专业106人,平均分分别为:55.77、62.80、65.30和73.13。可见,如何提高我校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变得十分迫切。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查找我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该课程改革建议,望任课教师在后期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加以改善和重视。
一、数据来源
笔者在江汉大学长期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从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等方面设计了一份包含24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方式对江汉大学2014级和2015级两届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和金融学专业的29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47份,占84.01%;其中有219份問卷通过手机完成,占88.66%,28份问卷通过电脑完成,占11.34%。有效问卷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实证分析
(一)学生方面因素分析
在性别变量中,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性别变量对教学效果有正向的影响,说明男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中有明显的性别优势。高中时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计量经济学”的成绩并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我国从小到大对“数学”教学一贯十分重视有关。
在先修课程中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和《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影响最大,其次是《线性代数》,大家认为影响最小的是《高等数学》。
在学生的努力程度方面,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教学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但课前预习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课后复习的影响程度。有课前预习的学生仅84人,占受访学生的34.01%,这84人中课前预习小于30分钟的学生占86.23%,30分钟-60分钟的占12.15%,大于1小时的仅有1.62%。有课后复习的学生仅159人,占64.37%,复习时间小于30分钟的占61%,仅有约10%的人复习时间超过1小时。这说明学生并未认识到“计量经济学”课程在经济学科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主动性并没有调动起来,稍显不足。
(二)教师方面因素分析
学生最喜爱的授课方式是“幽默风趣,授课生动形象”排第一,其次是“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单方面传授,课堂上涵盖的知识量大”的传统授课方式并不受欢迎。教师单方面授课的形式必定导致课堂上互动不够,更容易让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产生畏惧感。
(三)课堂教学方面因素分析
学生普遍认为每次课程结束前提示下次课程内容要比上课前回顾上次课内容的效果好。并认为布置课后作业有助于该门课程的学习,而认为课上提问,特别是课上点名并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改善,对于这部分调查结果作者持谨慎态度。
在调查中,有56.28%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的实验课程应该单独成为一门课程,可见应用性的特点已在学生中达成共识。受访学生认为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的时间分配为58%:42%。可见学生对实验教学课时少有较大意见。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多媒体和板书的时间分配上,学生认为多媒体和板书占比应为56%和44%,和其他课程相比说明学生更希望老师通过板书的形式把相关内容讲解详细。
三、课程改革建议
(一)加强对先修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特别注重对《西方经济学》和《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教学工作。商学院要多与数学和计算机学院沟通协调,望数学和计算机学院加强对商学院学生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任课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相比,课前预习效果较好。
(二)任课老师要加强学习,更加系统全面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通过丰富的形式把相关内容呈现出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鼓励计量经济学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甚至鼓励报考数量经济、数理金融等专业的博士。老师们应多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使用FLASH动画将晦涩难懂的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呈现给学生。同时老师们应尽量收集更多身边案例,特别是有关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建设方面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展现“计量经济学”的魅力。并多从事科研工作,将科研和教学工作充分融合是“计量经济学”任课老师的一大优势。
(三)加强实验教学,把经济和管理类杂志上的文章结果重现,让学生体会到利用计量经济理论从事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抓紧调整教学大纲,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加强对如Eviews、SPSS和STATA等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使用的实验教学内容,应该是地方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使学生将“学”和“用”充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过多借助多媒体,应多使用板书,尽可能把相关理论推导以板书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了解理论的精髓。
(四)引导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从近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研究方向上看,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是这些获奖者的共性。让学生知道“量化分析”是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郭学能,石群.“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以红河学院为例[J].科技教育,2006(9):361.
[2]曹文献,何莉.地方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以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4(10):70-73.
[3]李南成,张卫东.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教学参考,2003(10):35-36.
[4]郑振雄.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实证研究—基于福建江夏学院调研数据[J].高教学刊,2015(22):61-64.
[5]苏方林.浅析西部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实验过程中的若干典型问题[J].科技向导,2010(2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