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英
摘 要: 如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于赣州市七个县/市针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着重研究分析了该区域存在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困惑,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与措施,以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破解,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赣州市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产生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进城务工与经商的人数不断大幅增加,以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随之留守儿童问题愈发严重,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通常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外出到城市务工或经商,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群体。他们一般与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正处于各方面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认知、价值观上极易产生偏离,个性、心理发展不健全,以及厌学、逃学等问题。若不妥善应对处理,则不仅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孩子的安全也容易受到危害,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或被不法行为所侵害,甚至导致未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衡量的影响。因此,关注及正视农村留守兒童教育问题,深刻分析和研究其产生的本质原因,试图探寻其解决路径,将对保障留守儿童的人身及心理安全,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赣州市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一)赣州市留守儿童现状
赣州市位于长三角、珠三角中国最活跃的两大经济板块沟通的主要通道上,是劳务输出大市,全市留守儿童近45万人,大多数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呵护与关爱。经调查发现,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家长常年在外省市务工,一年跟孩子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几乎很少打电话、写信进行沟通,对孩子的关注微乎其微。家长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留守儿童因缺少情感沟通、父母的关爱与呵护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身心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性格偏差、学习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
(二)赣州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隔代教育问题突出。调查数据显示,赣州市留守儿童家庭中,隔代教育家庭比例占据半数以上,因祖孙辈年龄差距至少在40岁以上,加上祖辈年纪大,受教育水平有限,基本是文盲或半文盲,与孙辈的观念思想等也有较大差距,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有的必须同时照顾几个孩子无精力监护孩子的教育;有的体弱多病,忙于农活或日常琐事无时间监护;有的只满意于物质需求而缺乏道德上、精神上的教育引导,放任不管。
2.家庭教育工作的缺位。近些年来,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相关领导及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不重视,缺乏针对性的宣传与培训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教育思想观念落后,不注重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更不具备家庭教育方面的相关素养等种种原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困难。
3.家庭学校的沟通不畅。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监护从一般为祖辈,常年缺席孩子的家长会或学校相关活动,较少主动与孩子的教师联系,与学校的沟通几乎为零,也不关心孩子在校学习及日常行为等情况。另一方面,村支教师条件艰苦,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钻空子在家里隐瞒其监护人,在学校蒙骗其老师,导致监护人及教师双方无法得知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接脱节,留守儿童的学习过程与品质发展不健全。
4.留守儿童学习力不从心。留守儿童缺少来自父母应有的关爱,监护人对其功课的辅导更是无从谈起,导致部分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家庭作用不能及时完成等。
二、留守儿童教育产生的问题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家长在子女教育与经济收入两者间存在思想斗争。务工农民之所以离乡背井到城市谋生就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家庭生活,他们希望为子女创造更宽裕的生活条件,然而在外出务工的同时与子女的学习教育两者之间产生冲突的同时,他们仍然选择前者。这既有来自教育观念的原因又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但最终结果都是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2.家长方面,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学需求方面存在差距。外出务工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关注本来就少,更没有过多的时间及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在家监护的祖辈们忙于家务等,仅限于让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而家庭教育则是一片空白。正处于身心健康正常发展关键期的儿童,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生长发育的变化都有太多问题急需解决,然而家庭教育无法给予他们知识上或精神上的解答。
3.学校方面,教学的课程内容与儿童的身心发展不符。留守儿童长期在不完整的家庭生活,心理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学校应适当给予更多经历帮助与关心他们,通过老师、班集体的温暖消除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不健全的负面影响。然而,乡村教学条件、教育理念及师资力量落后,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及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较少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及法制教育等开展辅导。
4.社会方面,家庭化流动趋势随着流动人口量的不断增加而越发明显。由于户籍制度而使得子女无法享受义务教育,或必须在原籍所在地才能参加中考或高考制度等,农民工经济甚至无法承担子女高昂学费,更别提解决升学考试等问题,各地教学内容及师资力量的不同使得他们的子女教育内容存在不衔接等问题,直接诱发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首先,重新重视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工作,建议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列入议事日程,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网;其次,政府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同等对待,收费标准及教育政策一视同仁,创造条件为留守儿童与城镇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再次,从留守儿童群体产生的真正原因入手,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留守儿童”的产生,如政府可以发挥农村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导向引入投资,大力发展当地产业,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让农民在家也能产生收益,取代外出务工,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最后,竭尽全力解决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赣州市区政府可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通过扶贫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图书、安装网络电视等以方便这些留守儿童感受积极的、正面的、健康的知识和事物,广泛学习外界知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2.家庭方面。一是针对赣州市的地域状况,孩子家长可以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在家乡从事某一行业,发展家庭经济而不需要离开自己的孩子。其次,实在不得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就可选择离家近的地方,如在本市其他地方或省内其地域等离家较近的地方务工,各方面或经常必于与孩子谈心、沟通及团聚;二是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就可带孩子一同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三是确实是长时间方能回家的话则需要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并与學校教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情况。
3.学校方面。首先,开展学校留守儿童统计,建立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开展教师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帮扶活动,建立学生、家长与教师的经常性联系;其次,丰富学校的“第二课堂”,让留守儿童消除父母离开的孤独与失落,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健康成长;最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教书育人的作用,给学生家长般的关爱,如可设置心理咨询室,疏导儿童心理,解决其心理问题、开展多形式的儿童教育宣传活动等。
4.社会方面。社会各界应亲情培育祖国花朵的未来,集合社会各领域的共同力量,努力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与监护体系。例如可以通过媒体及社会舆论等力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群体,要呼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并通过社会媒体、舆论给政府施压,加大对该地留守儿童的关注及投入力度;要呼吁学校给予这些儿童群体在心理、思想、学习、行为等各方面更多的教育和引导;要呼吁家庭更加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认清外出务工与孩子健康成长之间的利害关系等。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有赖全社会的教育与保障机制的完善与健全,同时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个层面统一行动起来,将适当的、必要的措施有机结合,从而保障留守孩子健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珍.浅谈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期刊[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10).
[2]王世璇.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研究[M].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3]陈京军,范兴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1).
项目来源:本文系2017年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州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