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丹
摘 要:运用“留白”的课堂策略,设计一个好的“半成品”,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动手、去操作、去实践,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的要点,提高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学习情境与训练环境,最终达到使信息技术课更充盈的目的。
关键词:质疑留白;实践留白;创作留白;半成品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留白,指的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彰显的是作者的布局和智慧。因为画如果过满过实,构图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而有了留白,便给了观赏者遐想和发挥的空间。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也有必要“留白”。因为学生无论是吸收知识、操作实践还是自主创作,都得有个领会和体验的过程。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给学生留下“悟”的空间和时间。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但如何把握探究的“度”,却一直是令教师头痛的问题:如若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往往陷入“放羊”式的伪探究、被探究。反之,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紧抓不放,则又可能招致“圈养”的批评。恰在此时,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王爱胜老师首倡“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教学模具作品”。在加工“半成品”成为“成品”的过程中开展教与学,从而体现出技术点的功能与意义。这种策略与信息技术课的“留白”艺术不谋而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的要点,提高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了学习情境与训练环境,最终达到使信息技术课更充盈的目的。
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该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运用“留白”的艺术呢?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面对学生的质疑,我们不必直接给出答案,而应相机而行,激其趣而启其思。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质疑的留白艺术,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鼓励学生质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学生把学习上遇到的矛盾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时,原来并不十分清楚的问题便明朗化了,思维过程也随之清楚起来,这一“悟”的过程,就是质疑留白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腾出一块比较大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在深入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产生新疑问,随时质疑。第二层面是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教师应当作出判断与筛选,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宜直接作答,否则就可能迁就了学生,使其形成思维上的惰性。正确的做法应是让提问者再作深入的思考。面对有质量与有难度的疑问,则可以组织学生作一些讨论,甚至有些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与能力。
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往往存在这种“通病”:我们上课只介绍其中一种观点,并将这种观点当作结论告诉学生,不允许也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质疑的空间。例如,关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的问题虽然有一个通常的说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历史上围绕这个问题还有过不小的争论,甚至到了诉诸法律的地步,但我们的教材大多数是连提都不提这些,更遑论课堂上的质疑留白了。而学生了解不同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机会、了解科学技术具体进步过程的机会、体会创造的艰苦和乐趣的机会、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认识的机会就这样被一个个地错过了。
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就要在课堂上创作“质疑留白”的机会,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并为解决问题而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关于概念或理论的教学,我们从例题的选择、分析、求解到课后习题的布置,全部由教材或教师单方面实施,剥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权。例如,演示文稿的制作讲解完后,课本上早就给学生准备了几道练习题,对作品的内容,很多学生也不再去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操作,更不会去思考生活中还能解决什么更有意思的问题。要做“自我简介”,“我的相册”全都一个模式,师生双方死抠课本。因此,一些学生遇到教师不明确地布置作业的情况时,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了。
其实,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非常适宜采用“实践留白”艺术来激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比如,教学“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完整的介绍伟人毛泽东的多媒体作品。如果我们按照老一套的上课思路,那需要学生从前面几节就要开始创意与规划,就要进行作品布局与资料搜集。但是,学生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完成进度也不一样,每一节课结束时作品的完成程度也都不一样。这样,到了集成的环节,并不容易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成果。这样一来,集成的意义、各种媒体的作用、评价的实施等方面都出现了困难,学生的进程也相继出现了较大差异,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此时,如果我们的课堂不单方面依赖于学生的进程,而是由教师提供数个设计了“实践留白”的半成品,比如各种主题的多媒体作品,把其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相关的操作技术抽取出来,保留大部分的内容。教师只针对这保留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实践,一样不会削弱作品主题的丰富性,相反,还能强化知识点,突出基本过程中的“集成”環节,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取新知的能力呢!
学生的创造性犹如火种,需要教师用心去点燃。如在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跟信息技术行业及其发展有关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辩论和深入学习;在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打印机、显示器、手机和数码相机等常用硬件及聊天软件、游戏软件和工具软件等常用软件的易用性上入手,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体会到创造性地处理好产品的界面和功能关系的重要性。这时,我们教师就应注意运用“创作留白”的艺术,准备好多个“半成品”文档,可以是同一大类的多个小主题,由学生自主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练习。而在“网页表格的设计”一课中,教师可以以“中国十大园林”为主题,在网页表格中列举多个园林的素材供学生挑选。教师允许学生根据这些“半成品”和相应的图片进行表格属性(对齐方式、边框粗细、背景图片等)的创意设置。今后,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和教学都将是这样具有相当的开放性的,允许教师和学生享有自己的选择权。我们也应正确看待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存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用“创作留白”的艺术,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
总之,运用“留白”的课堂策略,设计一个好的“半成品”,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动手、去操作、去实践。让我们把爱的目光倾注于学生的作品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吧,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必将变得更加充盈、完美!
[1]辛 瑾.信息技术教学中“半成品加工”策略的运用技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6):40-41.
[2]秦 琛.妙用“半成品”,让信息课堂更高效[J].考试周刊,2014(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