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8-08-26 18:02宋新珠任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口算能力良好习惯计算能力

宋新珠 任慧

【摘 要】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但对学生来说,计算太枯燥了,学生是越做越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关键是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要求教师重视计算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计算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计算能力;口算能力;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80-01

计算是“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但对学生来说,计算太枯燥了,学生是越做越烦。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使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历,我积累了一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经验,现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计算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让他们爱上计算,并乐于去计算。

1.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例如在学生学会了多位数的减法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卡布列克常数:把1、2、3,组成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再相减;将得到的答案中的三个数字重复实施这个变化,你将会有重大发现。先是学生组内合作寻找到结果是495。是巧合吗?再自己换一组数字独立验证一下。四位数是否也有这样的神奇现象呢?五位数呢?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远远胜于让他们算二三十道减法计算题,而他们却还不知疲倦地想再试试。

2.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

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加计算情趣。二、为学生的口算创造条件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当然,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1.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口算是要求天天练,每天家庭作业都有一面口算,要求家长尽量批改,如有特殊情况可以交给老师批改。

2.课前3分钟口算。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计算本,课前写好题号(1-10),课铃声一响,就进行口算练习,练习形式可以是视算也可以是听算,练习内容和近期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例如,学习圆的知识就经常练有关的计算,学习比的知识就练求比值和化简比,学习进位乘法,就练习乘加口算。但要注意练习时间和练习难度的掌握,以免学生心理上感到挫败和厌烦。三、生活情境与探究算法应有机结合

计算教学要联系生活,但如果整节课都是生活情境,那计算教学也就面目全非了。当前课堂教学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一个接一个,一串接一串,形成生活情境大串联,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探究算法,感悟算理。学生在这样的场景里一会儿要买这个,一会儿要买那个,课堂上只见生活不见数学,让学生自己也不知是在逛商场还是在学习数学知识。

因此,生活情境与探究算法应有機结合,适时适当的结合,让学生在头脑中经历数学化过程,构建计算模型。对于生活情境中所承载的其他信息我们也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本着有利于学生算法建构的思想及时进行再次开发与加工,使生活情境能在计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如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教师应对教材安排的生活情境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让学生结合情景去探究,努力尝试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全班同学的交流、比较,提升学生对各种算法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建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四、关注学生计算态度,从细微之处抓计算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绝大多数学生在计算题出错时,往往会以“我都会的”、“一时粗心”来解释,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先从源头上抓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应该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习惯:

1.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的书写是学生静心计算的前提,是学生看清数据的基础。数学练习要让学生按格式书写,做到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

2.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计算题都要认真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3.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是否合理、简便,分析所做题目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思考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再动手解题。

总之而言,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关键是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要求教师重视计算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计算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生笔算准确性的培养研究[J]. 刘玉莹.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7).

[2]有效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 曹萍. 新课程(小学),2014(12).

猜你喜欢
口算能力良好习惯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