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为抓手 引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8-08-26 18:02周小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文化自信

周小妍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其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通过育人主阵地——学校以文化自信为抓手,从小抓起,从小抓紧,从小抓好,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文化自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23-02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基于此,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要以文化自信作为抓手,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名人先贤文化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展实践活动”等四大方面树立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引领和促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是一个很“虚”的存在,是一种精神领悟。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下,人文精神、人民自信、人民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良好道德的支撑,国家的未来发展将受到阻碍,将会加快进入发展的瓶颈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文化自信更为未成年人文化的延续、思想的渗透、精神的彰显填补了这个空缺。[2]作为学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各种契机,各种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凸显自我。我们每年都举办的开笔礼,透过开笔礼让未成年人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妙;通过未成年人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或古诗词让未成年人领略经典;通过新生写“人”字让他们懂得要堂堂正正做人,通过家长的观礼让未成年人明白自己要有担当有责任心。同样,我们也可以结合传统节假日为学生德育建设注入切入口,如“我们的节日o元宵”系列活动。在元宵节到来之前,学校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作业,用环保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元宵节灯笼。他们制作的花灯富有创意,难能可贵的是体现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孩子的文化生活,也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更加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树起了民族文化之根。二、弘扬名人先贤精神,引领思想道德建设

古往今来,我国名人辈出,文人荟萃,这是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了解名人先贤事迹,体会和弘扬名人先贤风采对于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不同层次的正面影响。我们可以结合真实、独特的地方资源让未成年人体验到教材以外的延伸。其中,身为江门人的我们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如: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的江门市,这里因哺育了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而命名的“白沙大道”;这里因孕育了32位江门籍院士而建设了国内第一条“院士路”这些院士当中,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梁门三兄弟”:大哥梁思成、老二梁思永、老五梁思礼,他们的父亲是近代国学大儒梁启超,他们爱国报国是未成年人的楷模。这里也有棠下镇纪念周恩来总理德育教育基地,学习和传承总理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有“国宝”级的陈垣先生故居等等。这些地方名人先贤可以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走进生活、走进课堂。如开展“地方名人我来讲”“名人故事”等活动让未成年人从小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培养他们热爱国、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情怀。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道德建设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重点”。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学校是育人阵地,课堂是育人渠道,教材是育人载体。只有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把它全方位融入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有力的后盾。学校通过完善了校园人文环境,将24字价值观主要内容固化、闪动在校园和网站醒目地点。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如: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学雷锋志愿服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再是利用“中国文明网”上“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的有趣宣传图片,课堂上让学生“看图说话”解说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深刻理解价值观的内涵,真正把价值观融入课堂,融入学生脑袋。四、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引领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学校要重视未成年人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基本文明行为和道德品质。其中,活动有利于未成年人体验与成长,学校德育处应结合少先队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只有让未成年人把道理、知识融入到现实,把“虚”变为现实,他们才会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学习。如:“六.一”儿童节,我校进行“经、武”为主题的汇演。“经”是经以明理,“武”是武以强身的含义。“经、武”的开展不单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指引上明白、感悟道理,更让他们收获了强健的体魄、创新的精神。

如每学期我校组织都与结对学校开展“生活课程”——野炊活动,在活动现场,学生们自己动手,相互配合,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吃着自己做的美食,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活动为两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展示动手能力的平台,不仅增进了两校学生之间的情感,还通过“垒灶、炒菜、做饭、煮糖水”等活动形式,培养了学生团互助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我们将继续弘扬互帮互助精神,把我们的爱心不断地传递给社会,使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成为一种习惯。

文化自信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根”与“魂”。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主渠道,承担着重任,自觉以文化自信为抓手,做到上下协调,求真务实,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

[2] 倪素香. 论优秀传统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理论前沿,2014年11月.

[3] 王水兴.重视校园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J].未成年人教育/理论导报,2006年.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文化自信
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