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突发事件的源头治理机制研究

2018-08-25 08:51李天书
科教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

李天书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矛盾转移变化,社会突发事件呈现上升趋势,给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应用信息化手段,在对社会突发事件内涵、特点和产生原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源头治理机制改革创新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信息化 社会突发事件 源头治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75

1社会突发事件的内涵及特点

1.1社会突发事件的内涵

社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本文研究的社会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社会突发事件中社会安全事件。

1.2社会突发事件的特点

发生在身边的社会安全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爆发的突然性、事因的偶然性、局势的扩大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1)爆发的突然性:社会安全事件的爆发周期大多极为短暂,很多安全事件或是群体性事件甚至在没有经过酝酿和组织的情况下就已经发展到了高峰期。信息的传递和情绪的传输、共情现象等往往在其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矛盾一经触发,就迅速引爆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2)事因的偶然性:社会安全事件的事因不定,有可能只是一些孤立的民间纠纷或者官民纠纷,情况并不严重,但在其他因素,例如情绪因素的烘托下,起到了一种导火索的作用,迅速引燃了民众内心长久以来的不满情绪。

(3)局势的扩大性:社会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可能相互并不相识,仅在相同的利益诉求和不满情绪的激发下参与到事件当中,甚至有可能挟带身边的无辜群体卷入群体性事件当中,在没有经过合理控制的情况下,参与人数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长,形成更大的破坏性。

(4)危害的严重性和多样性:社会安全事件的危害极为严重和广泛,首先危害的波及面广,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大,参与人数多,极有可能干扰事发地区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其次,危害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简单的游行、示威到冲击政府机关、纵火、抢劫等,危害程度大小不一。

2导致社会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全面开启了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这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机遇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个体的家庭背景、知识水平、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成为了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

2.1城乡差距

城市基础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较为全面,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充足,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较好,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造成城乡经济生活矛盾日益突出。

2.2地区差异

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后对于不同地区实行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使得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较悬殊,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状况就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沿海地区又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为首,远强于其他地域。

2.3行业差距

因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尚处于上升阶段,社会对于不同的行业需求不同,加上长期分配和再分配体制的不均衡,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加深了个人对社会和政府的不信任程度。

2.4社会信任度低、人情淡漠

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道德文化建设并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使得公民精神生活较为匮乏,社会成员之间信任度低、人际关系薄弱,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缺乏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2.5民众对政府缺乏信任

面对大量涌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政府并不能面面俱到地予以解决,面对各种利益分配冲突,民众对政府给予厚望,但官员的腐败现象、民生問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市场秩序混乱,上诉无门等情况逐渐使得官民关系陷入紧张局势。当民众无法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利益,满足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时,群众就会转而投向非法渠道的方向,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6法律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在不断出现的新领域,例如网络领域的立法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某些仓促立法也没有办法全面地指导实践的发展,民众法律意识也不强,这就导致法律法规对民众行为的约束力弱,同时普法行为又使得民众对法律一知半解,遇到事情就套用对看似自己有利的条款,提出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利益诉求,加剧了社会的混乱局面。

上述因素成为导致社会突发事件产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溯本求原,从社会突发事件的原因出发,探寻社会突发事件的源头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3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突发事件的源头治理

3.1源头筛查机制创新

要进行源头治理,首先就要明确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来源。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长时间的物质文化基础的积累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极大增强,基本上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在当今社会,国内的矛盾指向发生了转移,社会关注的重点更多表现为:资本剥削过于严重,工作压力大;就业形势紧张,竞争压力大;房价物价持续上涨,生活压力大;感情生活矛盾多,离婚率居高不下;特权阶级膨胀,官民关系紧张等。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使得社会突发事件的源头筛查任务变得更为艰巨,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源头筛查机制。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手段。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网络舆情监控、信息监控、视频监控等新时代条件下的信息化侦测、监控系统,通过信息手段对获取的重点信息、敏感信息进行自动筛查和智能辅助研判。二是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在广泛筛查的基础上,应当规划出特定群体进行重点筛查,例如没有工作和生活保障的无业群体、位于社会边缘化的闲散人员、认为被政府不公正对待过的人员、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员、经常发表反政府言论或不满情绪的人、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人员等。

3.2源头监测

在筛查出社会安全事件的源头后,就要开展对源头的立体检测,激活针对源头的危害级别测评机制和预险联动机制。在巩固社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数据分析技术、视频结构化分析技术,对近期言论、情绪、活动、地理位置等出现反常情况的个人、群体或社团进行重点监测。

近年来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一项主要的科技革新的成果,应用几乎重新塑刻了数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机制。使用其中一部分成果,官方组织和个体公民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交流突发事件信息从而获得最优的解决途径,社交网络平台创造了一个比以前更加开放和普遍的社会权威与个体公民之间的信息流动渠道。在突发事件中对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和规制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获取信息,设定危机等级,提议或强制特定的缓解危机的行为等。这要求我们拥有获取并且提供最新、最可靠情报的能力,从而使得官方组织能够控制网络舆情和社会局势。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社群成员即个体公民可以获得突发事件的概况、规模、等级从而可以做出对于自身行为的决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社交网络平台也可以用来提高公民对于突发事件危险性的认知以警醒公众,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减少不确定性以及减少社会的过度反响。

3.3源头跟踪

通过社区工作、公安数据库、视频监控、网络信息平台等途径获取了准确的源头及其动态后,应该对源头的实时变化加以跟踪。首先在数据库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对于源头危险概率和級别的预测,根据预测对可能爆发社会安全事件的人员进行专门的交涉、谈心、疏导等,对其行动和日常活动进行技术追踪和回溯归纳,通过一名重点监控目标顺藤摸瓜发现其他潜在的监控人员,例如进行频繁聚会、在网络交谈上提出不正当看法的人群、同地区相同阶层或相似经济文化水平的群体等。对于进行源头跟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摆正位置,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明确监督人的主体资格: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关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行使社会治理的权力的,因此有权对社区内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排查。

(2)明确事件背后的利益诉求:在源头跟踪的过程中要弄清潜在安全事件背后的具体社会因素,关系到具体哪一种社会矛盾、哪一项政策、哪一个阶级、哪一些群体,当公平合法的诉求无法被满足时,同质的利益诉求者之间基于相对类似的社会背景以及共情因素,就可能从合法渠道的利益诉求转向大规模的不合法抗争,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迅速扩散,甚至在网络谣言的宣传下严重打击政府的威望以及公信力,使得参与群体规模不断增大,自己控制能力以及理性判断能力大幅度下滑,诱发大规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3)避免对重点人员实施强制措施:如果对重点人员的交涉态度过于强硬、或在筛查出源头后不明事态立刻采取强制措施,有可能引发其他利益诉求者或者社区群众的反抗情绪以及畏惧情绪,将潜在的社会矛盾直接通过官民矛盾爆发出来,民众在对自身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基础上夹杂着对政府机构的愤怒和不满,极有可能导致冲击党政机关等安全事件的爆发。

3.4源头综合治理

在对突发事件源头的情报掌握、监测、跟踪基础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关应当对突发事件进行源头。

3.4.1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聚焦网络信息疏导

对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应用和调控是当今社会政府组织的日益重要的任务和挑战之一,合理的使用和规制社交网络平台可以提高和协调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参与度,同时向全社会公示突发事件的状况和等级、救援情况等,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严。突发事件中网络社交平台的应用就是一个以网络社交平台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风险的社会放大过程,也是一个在网络与社会现实不断互动中放大社会风险的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上:第一,政府和官方组织在突发事件中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组织和宣传,降低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和危害;第二,防止有意或无意的,大规模网民使用客观存在或编造的负面性信息,迅速传播蔓延而成为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危害或可能危害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的情况出现。在政府应当制定的工作办法或地方性规章中应主要围绕这两点进行规制设计。

在当今社会,政府和官方组织需要在突发事件中对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和规制已经成为了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方式也有其局限性。网络的自由性使得调控具有不小的难度和阻碍,同时网络信息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有可能使得公民被不全面的信息所迷惑,从而在政府部门刻意的误导或者自身错误的理解下模糊对于事态的认识。在突发事件中对于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和规制必须进行明确的立法规定,对于各个环节所应当实行的工作流程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导。

3.4.2加强社区工作,消除公民不公平性认知

在日常的社区工作中,应当针对本地区的特殊情况,在专项教育谈心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认知体系,明确自身以及自身所在地区真实的发展情况,明确自身社会责任,满足民众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缩减民众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从而消除民众不公平的认知。

3.4.3完善事件预防和应对的决策结构

公权力的行使需要进行严格和缜密的讨论以及决策,杜绝决策的“家长制”以及“一言堂”等现象,在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应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适当听取社区民众的意见建议,针对重大安全事件或安全隐患召开全体会议进行研判探讨,从而提出预防和解决事件的有效应对方案。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聚焦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2016信息化视听行业“Best of the Year”年度榜单
2015年信息化视听行业年度榜(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