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丰子恺的儿童教育思想

2018-08-25 08:51白雪
科教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丰子恺漫画

白雪

摘要 丰子恺先生创作了许多儿童漫画和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教育思想虽然比较零散,但内容很是丰富,无不包含着丰子恺先生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做和谐的人是丰子恺儿童教育的主要目的;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是丰子恺的儿童观;爱的教育是丰子恺儿童教育的主旋律。丰子恺的儿童教育思想基于他了解儿童、观察儿童、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为儿童灌输和谐理念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意义。

关键词 丰子恺 儿童教育思想 漫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j.cnki.kjdkz.2018.02.069

丰子恺先生(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著作等身,影响深远。丰子恺先生疼爱孩子,了解孩子,关注孩子,虽然在《丰子恺文集》中明确谈及儿童教育的文章不多,但他创作了许多儿童漫画和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教育思想虽然比较零散,但内容很是丰富,无不包含着丰子恺先生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在某种意义上,丰子恺先生不失为一名杰出的儿童教育家。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丰子恺先生有许多科学而深刻的见解,对发展中国特色儿童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做和谐的人是丰子恺儿童教育的主要目的

丰子恺先生经历过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他深知和平、安定对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儿童是辉煌人生的起步,儿童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和谐安定的教育理念应从儿童时期灌输,儿童教育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则是关系到国族兴亡盛衰的伟业。

丰子恺先生认为,儿童时期短暂即逝,不久就步入虚伪骄矜的成人世界。作为教育家,丰子恺深知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子女,宜在幼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凡是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儿童时期接受和谐的教育理念,成人之后也会致力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古代儒家、道家都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谐理念源远流长。《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脚《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可看出古人强调人应善待万物,保护生态,尊重自然规律,效法自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新世纪我国面临的新机遇与严峻挑战,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开端,是真善美的缪斯在未经开发的幼者心田撇下的第一片诗之花种,洒下的第一道美之甘露,投下的第一束爱之光泽。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儿童时期培养,丰子恺儿童漫画中蕴含的和谐理念有利于更好地规训儿童不良行为,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是丰子恺的儿童观

丰子恺认为,成人往往由于不了解孩子,进而强迫孩子照自己一样地做人、做事。这是一般儿童教育上的病根。

在丰子恺看来,生活在成人世界里的儿童是煎熬的。只因成人和儿童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成人世界里理所应当的事在儿童世界是没有的,儿童的想法与成人完全不同。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针对当时“在孩子中求大人”的现象,丰子恺先生把“儿童大人化”分四种:儿童态度大人化、儿童服装大人化、玩具现实化、家具的大人本位。丰子恺先生认为,这些怪异现象来源于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不相交通。成人无法理解儿童,视儿童为小型的大人,压抑克制儿童的自然天性。经过长期地观察与摸索,豐子恺先生倡导教育孩子首先应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充分了解孩子异于成人的世界。在《幼儿故事》一文中呼吁,“世间的母亲!你们对孩子讲话的时候,须得亲自走进孩子的世界中去,讲他们世界中的话。即你们对孩子讲话的时候必须自己完全变成孩子。”丰子恺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建立在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他创作的许多儿童漫画、儿童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他对儿童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了解。

在丰子恺先生生活的年代,成人的世界几乎没有儿童的位置,儿童为家庭的附属物,一切日常生活诸事,都以成人为本,全不参考孩子意见。丰子恺先生痛心疾首地说到父母养孩子,竟同养鸡养猪一般,差不多不承认孩子有精神生活,有其精神世界。针对当时忽视孩子主体性这一状况,丰子恺先生指出儿童也自有情感,也自有其人生观、世界观及其活动、苦闷与欲求。成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心孩子,体谅孩子,重视孩子,而不只是把孩子作为成人的装饰物。丰子恺先生关心孩子,热爱孩子,他深知孩子的痛苦之处,常想谋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沟通,他为孩子们宣传、呼号,以促进世间的成人对儿童的重视。

在丰子恺看来,儿童是心肝相出示的真人,他们的真诚与纯洁理应受到成人的尊重。成人间所谓“安静”、“含蓄”、“谦让”等美德,与孩子相比,全是不自然的、虚伪的!孩子们能摒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看见事物的真态。他们是造物主,能赋予一切事物以生命。他们每天自主,自动地创造生活。他们是“艺术”国土的主人公,成人在他们面前都应感到自惭形秽。“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丰子恺先生用真挚的话语表达了他对孩子的尊重与艳羡之情。他认为儿童有着天地间最纯洁美好的心灵,比起孩子来,成人的心眼已被尘世所蒙蔽,所污染,是一个个可怜的残废者罢了。“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儿童正是这世间至真至诚的人,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设身处地地关爱儿童,爱护儿童。正是丰子恺先生一生所追求并努力实践的。

3爱的教育是丰子恺儿童教育的主旋律

丰子恺先生从小受到父母戒杀生的影响,每到放生节,丰子恺先生看到母亲总是买许多螺狮和乌龟去河里放生,丰子恺看在眼里,印象深刻。后来在弘一法师的影响下。丰子恺先生皈依佛门,成为一名居士。童年的影响与后来恩师的引导,使丰子恺先生拥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这也影响到丰子恺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丰子恺先生有着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他关心爱护自己的儿女,经常以孩子为原型动辄描摹。在漫画、随笔中处处都有孩子的身影。漫画《瞻瞻底车》、《宝姐姐做媒人》、《瞻瞻底梦》、《阿宝赤膊》,随笔《阿难》、《儿女》、《给我的孩子们》等中尽显作者对孩子的欣赏与呵护之情。他对儿女的关心与爱护,有一部分是对于全天下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在他许多作品中,处处体现出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要心存善念,爱自己,爱他人,爱整个大自然。

丰子恺先生一生都在倡导“和平、仁爱、悲悯”,他强调“护生”是为了“护心”,去除残忍之心,养成慈悲之心。在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中,爱的教育是其主旋律,漫画《遇救》、《幸福的同情》、《平等》等中都蕴含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要有一颗善待生灵,热爱大自然的仁爱之心。在丰子恺先生看来,万物皆平等,一草一木都是生命。在漫画《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中,阿宝把自己的鞋子穿在凳子的四只脚上,这个生活细节充满了儿童情趣,显示了孩子美好的爱心和想象力,而作者的爱心和心悦之情,也表露无遗。“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在丰子恺看来,纯洁美好,人格完整的儿童才是真正的“人”。在孩子眼里,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他们赋予事物以生命,给予事物呵护与关爱。

人在儿童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善良之心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如果在童年培养不出慈悲之情,那就永远也无法弥补。“好生之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的,正如《孟子·告子上》:“人無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认为人的善性是与生俱来的,人之所以变恶是由于环境影响而不能尽其才的缘故。在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中,作者用自己疼爱和欣赏的感情,维护着小孩子生来具有的善良之心,并对儿童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其向善。

当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关键又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儿童是辉煌人生的起步,儿童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因此,儿童教育不容忽视,当前教育者的紧急任务就是关注儿童教育,为儿童成长发展创立良好适宜的环境。丰子恺的儿童教育思想基于他了解儿童、观察儿童、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为儿童灌输和谐理念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丰子恺漫画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2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有 “画 ” 说丰子恺爷爷
漫画二则
漫画11幅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