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晴
摘要 中国梦是召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兴蛊之梦,一个真正独立强大的国家必定是对本身所拥有的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高度的自信心。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拥有的的文化积淀有一个对内传承和对外弘扬的态度,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滋养着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信又为中国梦照进实现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准确把握文化自信和中国梦的关系,对文化强国的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梦 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66
梦想需要依托其精神才能得以实现。中国梦所代表的不仅是国家丰富的物质资源,崭新的精神面貌,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更加强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也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之时,一个国家要想崛起,就必须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和自信,这是一个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理论根基。
1何谓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所做的就是要对民族身份的高度认同,对未来民族文化发展方向充满切实期盼。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民族未来文化要有坚定信仰。
那么何为文化自信呢?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是对本民族文化美好前程和旺盛生命力的坚信与憧憬。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在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中所起的作用,因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繁荣和昌盛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2文化自信源于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
我国当今时代的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作根基,就沒有现在文化的繁荣景象。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我们在世界上增强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一些思想理念,仍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宝贵财富,其中包含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智慧,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这些思想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经过几千年岁月的积淀,仍旧与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
传统文化虽然掺杂了落后的内容,但是不能因此就妄白菲薄,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并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容,要积极传承和弘扬,而与社会发展相悖,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则要果断剔除,时刻有一个明白是非清醒的头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只有鼓足勇气矢志不渝将“根”扎深,把“魂”凝聚,传统文化中的最纯粹最优秀的部分才能真正大放光彩。
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心态由多种文化所造就,其中包含了源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文化。在往日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我们党凝聚了奋勇向前,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党和人民抱着对国家独立富强的热切期盼一路走来,从井冈山精神的凝聚一直到抗震救灾精神的历练,每一种精神都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大树上结出的新果,又在社会新形势下被党和人民再度淬炼,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民族要兴盛繁荣需要汲取充足的精神营养,事业要兴旺长久当以文化为先。那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强力支柱。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引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旗帜,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实践,最终彻底打破了中国悲惨的命运,一条崭新的光明前途被开辟出来,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成为现实。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准确把握当今时代脉搏,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伟大成就。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是人类灿烂文明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重要成果。正是由于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中华文化持续传承、弘扬、创新与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因而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有了底气。改革开放近40年,在这岁月里国家的进程可谓日新月异,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和成果为世界所瞩目也让世界为之惊叹,我们在短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家日益兴盛、民族团结向上、人民奋发进取这就让我们国家对文化自信可以鼓足勇气、强大底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人们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3文化自信铸就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新一届领导人的第二次集体亮相选择在此足以可见我党对国家发展兴旺的历程是何等重视,同时也对未来国家的发展充满期待。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引人共鸣、发人深思的“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国家和人民不可分割的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在这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持之以恒的態度,梦想依然只是梦想,要成为现实,造福人民,离不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有力推动了加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的步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厚重的理论基石。
3.1文化自信是打造文化强国的力量之源
我们应该建立文化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就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净化社会风气、凝聚社会力量,让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加强大而有力。习总书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文化自信的建立和弘扬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必须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紧密联系起来。现阶段我国在文化发展方面还有待提升,中国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文化大国,而相比较文化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从我国发展的目前情况来看,要实现文化强国之梦,需要做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符合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凝聚力量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大放光彩。
文化是兴国之魂,当今时代,形势变化飞快,发展速度迅猛,科技成果不断更新换代,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大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角逐成为不变的规律,多元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容忽视,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急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依托,全面而广泛地培育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向辉煌。
3.2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助推器。国家长久以来文化的积淀是广大中华儿女精神的寄托,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奋斗历程,这段历程漫长而艰辛,但是我们能清晰地发现,对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坚定,就是我党在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一直坚守的“初心”,也正是这份不变的坚守才换来国家兴旺昌盛的今天。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走到现在,对文化自信的坚守是我们党奋斗的初心,同时不断鼓励我们昂首向前,奋勇拼搏。当今时代文化交流频繁,思潮激荡,时刻保持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与世界文化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保持文化定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真实的中华文化,以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充分表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要拥有独特而深厚的本国文化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的力量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由于对文化价值的理解产生了误差,导致国家文化长期得不到重视,然而文化就像是一块金子终将会发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所占的地位逐渐无法被替代,为此文化越来越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焦点,变得炙手可热,许多没有硝烟的世界市场争夺战也开始从文化上发起,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容易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国家命运和前途能否顺畅首当考虑文化软实力是否强大,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潜力,但事实证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实力和潜力没有被彻底地挖掘出来,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为扩大我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让中国文化逐步被国外理解和接纳,直至今日已开办十多年的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次完美展示。
3.3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我们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世界息息相关,中华文化更广泛的传播需要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支持,才能促成携手共进、共谋发展的长远合作。我们要以饱满热情,高度文化自信对外展示国家文化实力,在国际上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固执保守、屏蔽外来文化,而是要有海纳百川的心态,既要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中的营养,也要借鉴世界文化体系中的积极因素,用兼容开放的胸怀接受外来的健康文化。过去的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固步自封终会被时代潮流所湮灭,大唐时期的兼容开放开创了大唐盛世,综合国力也位列中国历朝历代的第一,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则使中国的国力日渐衰落,受尽外国列强的欺凌。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一定要始终秉持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气度和大国风度,以宽容开放的文化心态求同存异,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积极参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借鉴学习的过程中来,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4结语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对外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必先对已有文化表示认可,才能始终心怀应有的从容,焕发推陈出新的活力,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坚定文化自信,全力推动中华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这个世界大舞台上,要想舞出精彩,硬实力和软实力缺一不可中国经济要腾飞、外交通道要畅达、国际地位要攀升,这些梦想的实现更是离不开必要的软保护和软环境。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能够在面对任何困难和艰难险阻时泰然处之。总之,努力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心怀希望,不忘初心,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迈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