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丹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以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目前大多数小学的语文教学以语文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语文教师大多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输入合格的人才,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着重从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和人文修养方面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和熏陶,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深刻理解人文精神和各种优秀高尚的品德修养,并从中受益,达到提升人文修养、养成健康人格和品德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多是教师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字词音义的讲解和传授,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尤其是对学生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的传授,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却忽略了向學生传授语文教学内容中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人文素养,对于学生在精神方面和心灵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较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理念和认知,教师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相对比较刻板和单一,且没有树立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精神魅力和文化内涵对学生人格、品德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应该教会学生背诵诗词、阅读答题和写作文,还应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在语文教学的影响下,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魅力。
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影响,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事物,也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和事情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养成有潜在的负面影响。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优秀和高尚的品德,明辨是非,自觉抵御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缺失会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不能自觉有效地抵御外界不良事物对自身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人文素养教育的理念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人文素养教育的理念,有了正确理念的引导,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和积极地实施。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只重视考试分数的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也应该重视从自身的教学活动做起,让学生接受正确的人文精神的引导,通过语文的学习受到优秀的人文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品德和人格,成长为一名心灵美好、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人文内涵教育从点滴做起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精神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同时强调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运用技能的传授,更要注意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师要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从语文教学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接受语文中丰富文化内涵的熏陶。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小见大,让学生在对教学内容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例如在《詹天佑》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相关的影视片段和图片,通过丰富的展示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詹天佑的伟大事迹、主要成就和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詹天佑的生平和对祖国的伟大贡献,让学生也从中受到感染,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操守。
(三)重视课外的语文拓展活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延伸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提高语文人文素养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组织、安排课外的语文欣赏和品鉴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地去欣赏一些优秀的经典语文作品,教师可以留下作业,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资料去了解语文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想要通过语文表达的情感和情怀。或者是组织一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关的语文拓展活动,让学生集中参加,在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下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养的效果。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课下热爱地球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做些废物变新的小手工,也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小发明,或者是画一些保护地球、节省资源的画,把这些作品进行展览,学生互相参观和交流,对于热爱地球、保护地球和节约资源的理念会理解得更加深刻,自身的日常行为也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琳琳.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7(15).
[2] 刘红彦.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3).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