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仅应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不少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包含着我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我们珍贵的精神文化宝藏。但是目前不少小学的語文阅读教学唯分数至上,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阅读教学以传授做题技巧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材料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这种片面的阅读教学虽然能让学生一时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但却没有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有推动作用。真正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形成高尚的品德和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不少小学经典阅读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和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会作者的写作方式和表现手法,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阅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我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品德。让学生接受、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传承我国的文化精髓,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非常有益,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拥有大格局和高尚品德的合格人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有所缺失
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传授学生阅读技巧为主,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答对试卷上的阅读题目,教学的应试性较强。教师把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只为了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少语文教师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占据大量的教学时间,却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语文成绩影响不大,因此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便有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了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形式局限于单向的讲解,学生的体会和理解并不深刻,也不能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有深刻的影响。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为学生进行作者写作背景的拓展解读
要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应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文意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教师应该通过为学生介绍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结合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去还原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材料描写的情境中,从而深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去体会阅读材料的深意,并且就作者传达的爱国情感、报国情怀或者思乡情义等进行强调和渗透,学生就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作者在作这首诗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境遇,再结合诗意让学生体会诗人杜甫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和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文化精髓
不少经典的阅读作品蕴含着高超的文学表达手法和艺术造诣,包含着迷人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诵读课文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在相关的知识讲解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课文的朗诵,让学生领会文中所包含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诵读,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富含感情,并同时体会革命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宁死不屈的气概,感受狼牙山五壮士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一遍遍诵读,来感受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激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领会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要提高阅读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自主体会阅读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自主诵读阅读作品、查询作者创作背景和处境,深刻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詹天佑》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相关的影视片段和图片,通过丰富的展示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詹天佑的伟大事迹、主要成就和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詹天佑的生平和对祖国的伟大贡献,让学生也从中受到感染,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影响。
参考文献
[1]吴瑞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J].青海教育,2017(10).
[2]连雪卿.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1).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