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彐琼 刘凯
【摘 要】 在全球经济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人才培养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题中之义。文章首先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入分析绿色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其次介绍了国外相关国家在绿色人才培养上的成熟经验,再次重点分析了国外绿色教育的启示,最后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绿色人才 培养模式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绿色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绿色环保运动和环保教育思想,起初的绿色教育主要强调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也是当前所说的狭义的绿色教育,即环境教育。直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绿色教育的内涵从环境教育转移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性教育,在绿色教育中更加强调人的发展,这也是目前广义的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是一种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在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诸多背景下,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绿色人才成为题中之义。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1990年《塔乐礼宣言》中就提出绿色大学建设,主要是转变大学教育理念,绿色大学建设是顺应生态时代、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在这之后,理念逐步付诸实践,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学参与绿色大学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开始绿色大学创建建设,之后绿色大学建设、绿色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项目在中国高校成立起来。绿色人才培养更加关注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符合人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本文将要探讨的是在绿色经济和绿色大学建设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建立自己的绿色人才培养模式。梳理相关文献。关于绿色人才培养的研究,杨叔子提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的绿色教育,绿色人才的培养要强调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结合。蒋寿建在《追求绿色教育》一书中强调,高职院校关于绿色人才的培养的本质在于“育人”而非“制器”,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摆脱功利化、片面化的职业培训的影响,要着力建设符合现代化建设相关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具有内在涵养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侯爱荣认为,绿色人才培养中“软环境”的变革才是未来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强调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同时更应强调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在关于具体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研究中,范巍认为要顺应“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重应用”的课程设计思路;汪应禄认为要以“市場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提升为取向”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蒋胜永认为应当形成校内培养与产学研相结合的二元培养体系[1]。
综上研究发现,无论是对大学绿色人才培养还是具体培养模式或方式的研究,均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结果。但仔细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依旧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绿色人才培养理念的认识不够全面,对高职院校具体专业绿色人才培养的研究也很少,特别是对于经管类专业在绿色人才培养上的具体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分析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在绿色人才培养上,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外借鉴的经验,最后深入探讨国外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二、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经过工业文明后,对自身发展方式深刻反思后提出来的,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发展之路。绿色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导下提出来的,主要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绿色经济指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2]。
绿色人才的培养要紧贴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内涵,这就对绿色人才的培养提出一系列要求。(1)人才培养过程的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一切人类活动都要走持续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各项资源,降低资源消耗量,比如绿色环保大学建设。(2)人才培养理念的可持续性,只有持续稳定的人才培养理念才保证绿色人才培养的方向,比如绿色人才培养的理念不会因为临时性政策调整而出现大的改变。(3)人才培养方式的可持续性,短期内的培养方式的改变不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绿色人才的培养应该设计一套可持续性的方式方法,不能依靠短期内的讲座、培训等活动来解决。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的统一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下提出的绿色教育,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建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发展模式。绿色教育就是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按人的发展规律来办教育,引导人的内在因素合乎规律地全面而主动地发展,营造一个技能与涵养兼备、科学与人文共生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在绿色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强调的是人的主体作用,不管实行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绿色教育更重要的应该要关注于人,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的不断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在橘色人才培养方面,不能仅仅只是做一些生态环保意识、技术和习惯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与职业规范等。
三、国外绿色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一)英国
英国很多学校根据产业界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企业一起开设相关合作课程。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开设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很多课程都能为学生提供一年带薪的工作实习,加强了课程的实践和职业倾向。低年级的学生不分专业,先学习基础课程,到了第二年和第三年才确定专业方向。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转换专业,各个专业间相互承认学生在先前专业所修的课程及其学分。学生可以跨越文、理、医、工科的界限进行学习,一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由成才的关键。英国在绿色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重视实践教学,着重让学生置身社会中和企业里进行锻炼,通常采用“工读交替”的教学模式——“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即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理论知识,然后一段时间到工厂或企业进行实践活动,让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得以运用。此后再让学生回到学校学习下一阶段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参加实践活动,这样工作与读书循环交替进行。
(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亞悉尼技术大学可持续未来研究所(ISF)认为,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建立一个生态可持续、同时又能提供可接受的生活标准的社会。基于此目标,该机构提出以下四点举措:第一,调整悉尼科技大学课程设置,强调学生重视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第二,关注如何通过生态负责的方式改善各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第三,开展关于澳大利亚和全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公众讨论;第四,开展学术和研究活动,探讨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最高水平和最佳模式。[3]
四、启示
(一)绿色教育不等同于生态环境教育
事实上,绿色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教育理念。进而生态环境教育只是绿色教育的一部分内涵,绿色教育的内涵远远超过生态环境教育。若只单纯的开展生态环境教育,那只能算是普通的环保教育,甚至只是环保活动。现在很多的绿色教育变成了环保知识培训、绿色校园建设、节约用水用电、低碳生活等,这些活动都只是践行了绿色教育的最低层次,只讲究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绿色方式,根本没有涉及到更高层次人的自我发展、自我观念和素质的提升。
(二)绿色人才不等同于环保人才
很多人将绿色经济简单地理解为环保低碳经济,从而也将绿色人才简单地理解为从事环境保护行业的科技与技术人才,更有甚者将绿色人才简单地理解为从事城市绿化、园林设计和垃圾处理的人才。实际上,根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相关认定,绿色经济主要包含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技术、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交通等诸多领域,因而绿色经济不等于环保经济,绿色人才也不仅仅是从事环保的人才。而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绿色人才应该是能够将绿色思想自觉贯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具有以才体现德、以德来统帅的自我修养,内心富含报效国家和社会的自觉性、实践性和创造性。[4]
(三)绿色人才培养不只是环保技术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目前我国在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存在着重大科技瓶颈,制约着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很多人认识到了培养绿色科技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但如果只是培养环保技术人才,即使具备很强大专业技能,没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品格也不能说是真正的绿色人才。同时还存在着重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重科技研究人才、轻职业技能人才的认识误区。
五、结语
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两者各有侧重点,英国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澳大利亚更加注重培养学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这两种培养模式也印证了绿色人才培养的两个不同层次。我国在吸收借鉴这些成熟经验时,要仔细分析我国对绿色人才的需求,同时要紧紧依托绿色人才的培养理念,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合理借鉴国外优秀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袁刚,蒋丽,陈亚鸿,石光辉,张军.绿色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实证探析——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1):45-48.
[2] 吕莉媛,刘经纬.高校建构主义绿色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9):64-67.
[3] 任雪萍,田婷,张诗雨.澳大利亚学校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4] 李枝秀,尹丹.国外“绿色教育”对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3(30):93-96.
作者简介:谭彐琼(1985—),女,湖南人,讲师,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经济学教学工作。刘凯(1983-),女,吉林人,副教授,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督导办主任兼院长助理,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教学与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绿色经济下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6ZZX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