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18-08-24 10:51马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古诗高中语文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面临逐渐被淡化的处境,甚至有些已经消失殆尽,而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课堂氛围,深入地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进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提升教师自身水平,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高中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教育者、引导者、主导者,理应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发扬者、传承者。因而老师要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量。并且,要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要求,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例如,在讲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其实很多同学对于“荷塘月色”的意象了解是很单薄,对于此,教师并可以引用《爱莲说》和杨万里的《荷花》等和荷花相关的古诗、词、曲等,对“荷花”在中国古代的意象及形象进行简单地说明讲解,使学生对“荷花”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良好的人文氛围中,让同学们对《荷塘月色》感兴趣,以及对传统文化底蕴的渴望。

二、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与作者的真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的思想情感会自然流露于自身作品中。因而,无论解读何种文学作品,都要先了解作者和了解其生命历程,进而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老师在教授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对这位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作者做一下深入了解,引导学生掌握她一生中不同阶段的感情变化和生活情况,并感受她在生命各阶段所创作作品的内容变化和意境变化: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和自然风光,主要反映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情感;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主要抒发她思乡念旧的情感,表现出她孤独的后半生,不禁让人感受到她的惆怅和哀愁。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够正确、整体把握作者的作品。

三、在课外活动和学习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并非仅仅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知传统文化,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而且是以此作为前提条件更好地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其存在多样化的课外学习方式,因而是合理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方式。为此,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外学习渗透传统文化,尤其是在我国传统的节假日可以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了屈原的《离骚》之后,组织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像是划龙舟、吃粽子等,或组织学生观看热闹非凡的龙舟比赛、包粽子,或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端午节的一些视频片段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把握屈原的人物形象,从而更进一步地熟悉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习惯,最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教师启发学生阅读国学优秀作品,拓展学生探究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四、有选择地渗透传统文化,注重启发学生

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趋利避害”、“有选择性”,并且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针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需要加以弘扬和继承;而针对其中跟当前时期社会发展潮流相悖之处需要摈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标,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换言之,不但为学生传播文化知识,而且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涵盖的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是李白)的时候,能够先要求学生把握这一首古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留意写作的社会背景。正所谓的“知人论世”,这样组织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把握當时作者的人生经历与社会背景的大环境当中去更好地把握这一首古诗所表达的“仙游”、“梦境”、“奇妙”、“瑰丽”的世界,从而能够使学生明白作者最后回归到现实以及现实和梦境的巨大差异性,即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明确作者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从而清楚古诗表达的文化涵义与思想情感,从而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采用有效对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切实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马静,河北任丘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古诗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荷塘月色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