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往往更侧重于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这个问题,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没有被充分重视的问题。从微观角度考虑,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技能人才能力结构应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在文化综合素养基础之上的沟通表达能力,二是建立在专业综合素质之上的专业发展能力。以此为目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至少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以促进积极性为目标的课堂形式改革,二是以促进课程效度为目标的课程内容改革。通过积极的动机激发,明确的能力指向,团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内容创新等方式积极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建构。
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之分析
作为一个类型的教育,在当下中国教育发展中,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和水平是有目共睹、值得称道的教育发展现象。其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内容,其规模、体量、效益发展程度也是本世纪初中国教育10年发展中值得重视和关注的教育现象。在对2015年以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二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课程(中等职业学校传统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在目前,在课堂模式改革创新的两个主要阵地中,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主体性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往往更侧重于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其中,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又往往高于对专业基础或专业理论课程改革的重视。这个问题,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没有被充分重视的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有中等职业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功利性选择,专业课程的改革由于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可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在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改革创新中,对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视高于对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也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中不争的事实。但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高度来说,对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来说,忽视或不重视基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模式改革产生不利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中等职业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总体发展和人才培养。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之探究
从微观角度考虑,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技能人才能力结构应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在文化综合素养基础之上的沟通表达能力,二是建立在专业综合素质之上的专业发展能力。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生源质量分析,二是能力结构分析。
2016年,针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生源质量问题,笔者在课题研究中选择了6所高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含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公办高中学校,2所民办高中学校。笔者发现,在大约1000个问卷个体的问卷调查中,文化基础课成绩公办高中学校学生占据非常明显的优势,民办学校这一指标稍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课方面表现最不理想,换言之,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来说,虽然规模和体量获得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但生源质量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笔者发现,对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说,专业发展能力发展优于沟通表达的基础能力发展。在专业学习或具体项目突破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建立文化综合素养基础之上的沟通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非常欠缺。笔者在多次带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在理工科类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书的撰写中存在非常明显的书面表达困难,对项目任务的分析和项目解决计划书的撰写表达不到位或表达不当。这一问题,在笔者从事的语文教学的作文教学中表现非常明显。75%以上的中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作文写作中语言表达尚处在初二年级水平,语言的“童化现象”非常明显,具体文章中,表达的深度也比较欠缺。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当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堂改革实践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或者尚未起步,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程度远远高于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小组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校企合作循环教学等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实施较为深入,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较之于基础文化课程教学,还是深入程度比较高。
从当下中职学校基础文化课程教学的现实来说,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一是基础文化课程课堂改革的难度较大,同时,中职学校基础文化课程教师往往囿于传统普通中小学语数外教学模式的影响,基础文化课教师更习惯于传统知识讲授教学模式,在基础文化课程如何与专业课程相互结合,从能力发展的角度确定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在基础文化课程改革中表现非常突出。二是传统基础文化课堂教学的低效化。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程的考试分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考试中,语文学科的及格率是最高的,大约65%以上的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可以获得合格以上的评价,数学和英语的合格率则比较低,很多中职学生在这两科学习中存在非常大或者比较大的困难,只有45%左右的学生获得了及格以上的考核评价。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之高效课堂的构建
筆者看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至少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以促进积极性为目标的课堂形式改革,二是以促进课程效度为目标的课程内容改革。课堂形式改革的难度相对于课堂内容改革的难度较小,易于实现。限于本文的篇幅,本人从以下方面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提升策略:
(一)积极的动机激发,建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考核机制。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在初中阶段文化基础课学习方面的不足,在中职阶段的基础课程学习中往往由于畏惧心理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放弃。学生自身成就感不强。针对此问题,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了《语文课平时成绩量化考核表》,在考核表中,笔者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项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都纳入到过程考核中去,并明确了平时考核(期中期末成绩)过程考核与终结性(笔试)考核各占50%。实施的效果是,班级中95%以上的学生发现自己在平时阶段在语文学习中的任何一项学习行动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并且直接反映在自己的学业成绩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笔者认为,建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考核机制符合语文课程教学的本质规律和特点,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在语言积累中的渐进过程,必须通过平时过程的习得才能够取得预期的学习和教学目标。
(二)明确的能力指向,确立较为明确的语文能力模块。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作为基础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能力目标,这与当下新课程结构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非常契合。笔者认为,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行为引导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后阅读和针对性写作等3个途径有目标有针对地促使学生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潜在地提升基础知识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教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方式方面进行必要的自觉改革和提升。在笔者的课堂实践中,笔者认为,如何进一步促使语文课堂从“讲授课堂”向“悬疑课堂”的转化是实现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团队的学习方式,推动语文课堂学习的团队化。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基于历史的原因,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团队化,个体学习的困难及动机的不足,往往导致中职生在个体学习模式下学习成效感的不足,并容易导致学习倦怠。在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小组教学和过程评价的结合,每一个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行为和成功都会影响小组成绩的实现程度,这就潜在地加强了小组合作和组员团结,提升了学习实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本人需要做的是潜在的学习引导和有效的课堂绩效评价。
(四)有效的内容创新,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如何实现中职基础课程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创新的目标和指向,在笔者承担的中职语文教学科目之一《文秘基础》课程教学中,笔者曾尝试过企业化运作基础上的中职文秘写作课程实践,实现了文秘教学和企业运作的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接下来课程教学中,结合中职学校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笔者将进一步尝试在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有效创新。这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也是中职语文课堂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改革有现实的改革背景,急迫的改革需要,可行的改革渠道,明确的改革内容,在当下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背景下,建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高效课堂,仍然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边昭彬,广东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