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面面观

2018-08-24 10:52李时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审题

近几年全国高考题型,被业界叫做“任务驱动型”,姑且不去深究这种提法科学与否,但我认为这种题型的优点是很明显的:

一、克服了大而化之的缺点

如果题面过于宽泛,就会指向不一,容易导致考生扩散思维,作文中心漫山遍野,导致评分标准不一,失去了高考评分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例如有一年湖北省高考作文命题:请以“三”为话题作文,阅卷时发现无奇不有,有写三顾茅庐的,有写我家有三口人的,有直接套用台湾作家琦君 “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评分时各怀标尺,很难说,评出的结果是公允的。

二、克服了偏于一隅,题面过窄的缺点

题面过窄,容易导致有的考生恰恰缺失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对作文题不知所云。例如,八十年代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这个题目很有哲理,包含了量变到质变的道理,重点揭示的是环保的问题,因为当年国家颁布了环保法。但当年很多学生对环保并没有很多了解,考试时作文上升不到环保的高度,自然影响得分。题面过窄,折射出的就是作文题的不公。因为作文是考作文能力,而不是考社会常识。

三、克服宿构和套作的缺点

这种作文题,因为要现场接受任务,根据任务来构思,考生就很难用上准备好了的文章。这好比商品,贴上了防伪标志,别人就难于造假了。

正是因为这种作文题型有以上优点,估计就像话题作文,取代材料作文一样,要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怎样让学生适应这种题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要教会学生能顺畅的完成任务驱动作文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接受任务。任务接受错了、接受反了,就谈不上完成任务。

不妨以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作文题为例:

题目如下:我们生活在阅读的幸福时代,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人工智能對阅读的影响诚可期待。有的人认为数字阅读碎片化,会导致阅读能力和水平每况愈下;有的人认为前述担心纯属杞人忧天,数字阅读将会取代传统阅读;有的人认为根据不同的阅读人群、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阅卷时发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以下问题:

(1)太实际,就事论事,上升不到理性的高度。

(2)大而化之,只扣题目中的大背景“阅读”展开,结果离题很远。

这两个问题的出现,都是学生审题时不会正确地接受任务导致的。

具体而言,这个作文题包含三项任务:

1、数字阅读会导致阅读能力和水平下降;

2、有的人认为数字阅读不会导致阅读能力和水平的下降,而且必将取代传统阅读;

3、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并存,只是对阅读环境和方式的选择要认真对待而已。

要教会学生,从材料中把三重意思排列出来,从中选择一项作为自己写作的中心,也就是所谓的接受任务。必须强调的是,接受任务不能跨项,也就是不能一次接受两重任务,形成多中心,否则就会出现东扯西拉,论述不集中的现象。更不能笼而统之,把所有的任务都接受,揉在一起谈,形成一锅粥。

准确地接受了任务,就要扣住任务提升中心。就任务谈任务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只会陷入就事论事的泥塘。

文章要提升中心,就要从选择的任务出发,将任务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来。如上例,选择第一个任务,“数字阅读会导致阅读能力和水平下降”,就可以上升到继承传统的高度;

如果选择第二个任务,“有的人认为数字阅读不会导致阅读能力和水平的下降,而且必将取代传统阅读”,就要上升到保护新生事物的高度;

如果选择第三项任务,“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并存,只是对阅读环境和方式的选择要认真对待”,就要上升到因时而化,古今并存的高度。

扣住任务提升中心,这是作文时的虚化,文章的虚与实是相互依存的,有虚必须有实,在举例和联系现实的时候必须实化,即扣住所选的任务来举例和联系实际。这样文章就会显得紧扣材料,提升主题,虚实结合,具有章法。

有了以上的共识,就可以总结出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的基本步骤:

排列出题目包含的中心——选择自己写作的选项——将选项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扣住选项举例和联系实际——按自己熟悉的结构形成文章。

李时容,湖北恩施州金峰高中教师。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审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