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其实并不容易,但却看似简单。忽视看似简单的阅读是学生不注重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因素,这也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的问题。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让学生重视语文阅读。同时,更要研究教法,让教学更有针对性,这样,才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活动的效能感,会激发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而要有效的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就要“以学定教”,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与学习基础确定教法与教学程序。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以学定教”呢?
一、让教学具有针对性与梯度性
首先,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状况设计出让学生一看就懂,且能够达到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方面的阅读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教师在利用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使问题具有梯度。通过有梯度的问题把零散的阅读活动体系化。最后,教学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善于把文本理解中的问题化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问题,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從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问题转化的过程。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二、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衔接
要做到“以学定教”就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地研究学情,对学生的特点有准确的把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教学。要善于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如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蝶恋花》这首词的时候,由于这首词所表达的是离别、相思这样的思想情感,很容易引发高中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高中生虽然没有体验过,但青春期的他们对此却十分敏感。从知识目标上看,此次阅读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词中所写两种景物的艺术手法。如果生硬的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感到困难,看似比较抽象的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衔接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在作者的眼中,世界的不同景象都是他自己心境的不同的反映。在作者高兴的时候,世界就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否则就是乌云密布,即便再有诗情画意的景色也是枉然。这样的生活体验高中生也是有的,在他们难过的时候也是世界一片黑暗,高兴的时候也是一切都好。以类似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目标,就会令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探究起来:“愁烟”、“泣兰”,等等,这是很明显的悲景,在作者眼里,为什么如此之悲呢?原来却是主人公正在空房独守,爱人不在身边,远在千里之外,想念的心情真是悲苦。而到了“燕子双飞”“明月穿户”这一部分,就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很明显的乐景呀,在忧者的眼中是不会出现欢快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的相关情节,即人在极悲状态下反而表现出乐,本处也是用了以乐景写悲情的写作手法。其实,类似的生活体验学生也会有的。比如,无奈后的自嘲、痛苦时的苦笑。而且,人在悲伤时往往会寻找悲伤、聚集悲伤,好像非要让自己的悲伤达到极点。如果学生能这样理解,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理解前者的烘托和共鸣手法,以及后者的反衬和对比的手法了。
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以学定教”还体现在要充分地相信与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负责进行引导与组织。例如,在进行《边城》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首先布置探究任务:请同学们分别用几个简单的词来概括一下翠翠、傩送与祖父的人物形象特点。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去认真阅读,通过对小说中时序变化的梳理、对引人入胜故事情节的梳理才能完成任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启发,比如,对于翠翠巧遇二老傩送的情景,在感觉学生理解存在问题时可以让他们复述,通过感悟“我是翠翠”、“我不是翠翠”这一心理上的变化来领悟山村少女的情怀,那种情窦初开的心思。由于教师采取了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再通过引导复述、概括,就很容易帮助学生解决重点了。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视野融合”与阅读课程的建构,语文建设,2005(5)
[2]李海林.创造性阅读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分析,中学语文教学,2005(4)
袁媛,黑龙江大庆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