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一得

2018-08-24 10:51余文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萨沙野蔷薇蔷薇花

余文婷

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选自童话故事集《做人的故事》。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用朴实的语言记叙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一家四口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大儿子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这依次谦让的雨衣,把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最后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课文中的插图定格在这一幕,尽管狂风暴雨,但画面中的温情却令人感受到“美好”——爱的强大与美好。

一、读出“美好” 春风化雨

初读这篇短文,是被作者的名气吸引。这次研读它,则是以教者的身份再次重温。苏霍姆林斯基运用简单的故事揭示深刻道理,通过对话来反映人物特点……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确是一个教育孩子的高手。其教育如春风化雨、大雪无痕。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静下心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一起来细细品味这充满爱意的文章中的诸多美好。

1.美好的森林:“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森林的美好当然不只这些,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那沁人心脾的花香、那悦耳动听的鸟鸣、那苍翠挺拔的树木、那欢快流淌的小溪……文章描写森林的美好,着重围绕了一丛野蔷薇,作者是用野蔷薇的美好来衬托整个森林的美好。

2.美好的家庭:“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起天来。”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似乎还能听到孩子们的银铃般的笑声,一家四口的温馨,一家四口的和谐,一家子的天伦之乐跃然纸上。

3.美好的传递:“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我们要注意文中妈妈的动作:她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萨沙是家里最弱小的呀!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爱从强者到弱者的传递。妈妈把雨衣递给大儿子,她的行为直接对大儿子产生影响,这份“保护弱小”的美好,也让大儿子明白。简单的一个动作,母爱、手足情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

4.美好的教育:这位和孩子一起聊天的妈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者。她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你是这个家里最弱小的,而是用陈述的语气,“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妈妈的回答是简单的,也是丰富的,更是激将的。“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正是在这句话的促使下,“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保护蔷薇花,并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这教育是美好的,既有意义的美好,传递了爱心;也有形式的美好,没有强制,没有说教,而是用自己的行动,用鼓励的语言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读出对比 彰显爱意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短文是为着传递爱并感受爱的美好行文的。为表现这一意图,作者在文中特别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此环节的朗读宜男女生分读,以明晰对比内容,彰显爱意。

1.环境的对比:夏天周末,一家出游,赏花聊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画面温馨。“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前后对比,暴风雨的出场使得画风急转。

2.野蔷薇的对比:之前“带着露珠”“随风舞动”“粉红”“芬芳扑鼻”刚开的第一朵花儿,已经被“大雨打掉两片花瓣,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两段对比,使孩子们从颜色、香味两方面在脑海中建立起蔷薇花美丽的形象。此刻的“娇嫩弱小”在他们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孩子们都能较好地站在蔷薇花的立场,体会并表达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

值得说明的是,本文的基调是温馨的,美好的,充满爱意的,所以即使是环境变化前后的对比,蔷薇花被雨打前后的对比,作者并没有像《海燕》样渲染环境如此的残酷,恶劣,或蔷薇花如何地被摧残,只是大雨来了花被打了,妈妈利用这点来传递爱心,教育鼓励小儿子坚强并关爱保护弱小者,全文洋溢着环境的美好,家人心灵的美好及小萨沙心灵的美好。天气的变化,蔷薇花的变化只是为后面的傳递雨衣,传递爱心作一个环境的铺垫。

3.母子对话的对比:文中萨沙与妈妈的对话占了文章大半篇幅。

研读课文,我们发现萨沙全是问,用的是疑问句。妈妈全是答,用的是陈述句。一问一答,问句与陈述句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对话中却蕴藏着很多言外之意。对于5岁的小萨沙而言,世界是未知的,认识是懵懂的,性格是天真的,所以有问。妈妈是有爱心的成年人,所以用的是非常肯定的陈述句。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通过简单的对话,完成了对小孩子的教育,完成了爱心的传递。课堂上通过一遍遍的朗读,孩子们读懂了很多字面上没写的东西。因为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所以萨沙觉得“我不是最弱小的”。孩子们也因此而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及一切应该被保护的。

三、读出深度 潜移默化

《我不是最弱小的》作为一篇儿童故事,篇幅很小,不过450字。故事也简单,一家人,一件事,几句对话而已,但却蕴含了强大的爱的力量。此教学环节,我指导学生读题目,通过不同文字的重读,依次强调“我”“不是”“最弱小”,让孩子们明白,萨沙是弱小的,但不是最弱小的,因为萨沙比野蔷薇强大。

那么哪里又能看出“我”比“野蔷薇”强大?通读全文,孩子们会发现,课文围绕“让雨衣”这件事描述,通过萨沙保护野蔷薇体现了他的强大。如果按照一般记叙文从所记叙的主要事情出发提炼题目来看,这篇课文叫《让雨衣》应该更为直白呀?再次诵读课文,要求孩子们分别找出描写“为什么让”“怎样让”的相关段落,显然,写“为什么让”的较多,而写“怎样让”的只有一句话带过。此时再读题目——明白为什么取名《我不是最弱小的》,水到渠成。这句话是课文的题眼,文中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物。

小萨沙说的“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妈妈让雨衣的目的,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写此文的目的,正是这句简单的话却传达并显示出爱的强大力量。简单的题目中透露着爱的强大。

本文除了教育孩子们“要保护弱小者”,还想告诉他们的是,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要学会坚强,要有走出困境、成为一个快乐的勇者。保护弱小既是为了他人,其实更是为了自己。这篇文章就是通过一个简单“让雨衣”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要快乐坚强,并保护弱小者——而这又正是基于爱的力量,爱的强大。

猜你喜欢
萨沙野蔷薇蔷薇花
野蔷薇
穿蔷薇花的女孩
是你改变了我
蔷薇花开
蔷薇花美食
萨沙的星星
蔷薇花与卖糖人
绽放的野蔷薇
奇怪的书
小路上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