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君
一、教师说书,个性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许多独特的曲艺形式,今天老师想现场来演绎一小段,同学们想不想看?那要请大家来猜一猜老师演绎的是哪种曲艺形式?
生:想!(鼓掌)
师:话说有一作家,名曰师陀,原名王长简。此人生于动荡岁月,胸怀爱国热忱。面对国破家亡,寄情创作,大作层出不穷。于1939年上,写下大作一篇,名为《说书人》,说书人身着长衫,手拿折扇,惊堂木一拍,引来听众无数。预知后事如何,且听我来讲解。(众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老师刚刚演绎的是啥曲艺形式呢?
生:说书。
师:说书,看来大家对这门具有一定历史的曲艺形式还是挺了解的,那么你们对说书人了解吗?
生:便是以说书为生的艺人。
二、紧贴学生,走进文本
师:我们知道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说书人着一身长衫,手拿一块醒木,一把折扇,用自己的方言向世人诉说着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师陀先生笔下的《说书人》。昨天,我让同学们预习,也让大家写出了自己的困惑,老师整理归纳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
PPT显示:
1.为什么“我”会被自己所认为的贱业所迷住?(7人)
2.为什么“我”一面觉得说书是一种贱业,一面又觉得它是可爱的?(6人)
3.说书是一种贱业,是世人特准的撒谎家,为什么“我”要成为一个说书人呢?这是自甘堕落的表现吗?(5人)
4.说书是一种怎样的职业呢?(8人)
5.文章存在前后矛盾,之前说自己不喜欢这个职业,它是贱业,后来又认为这很令人尊重,为什么?(6人)
师:梳理同学们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全班一共有40名同学,其中有30余位同学共同指向了一组矛盾,这组矛盾是……
生:说书是一种贱业,但是又很可爱。
师:我们不谋而合,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体现这组矛盾的相关语句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生: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
PPT显示:
这无疑是一种贱业……我甘心将这些台衔让给别人,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也许这是唯一的理由,我觉得这种职业可爱,另外,或者我应该说我被他迷住了!
师:同学们自由地品读一下这个语段,请大家特别注意“无疑”“毫不踌躇”“唯一”这几个词语,从中能否准确感知到作者对“说书”这一职业所持有的态度。
生:自由品读。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坚定。
师:对哪方面的坚定?
生:喜欢说书的态度。
师:既然喜欢,又为什么要说这是一种贱业呢?而且用了“无疑”这样的修饰词。
生:……
师:看来大家需要对“说书”这份职业做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共同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PPT显示: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我”最初认为说书是一种“贱”业,“贱”在何处?
师:建议同学们用“我从……句子(或者这个句子里面的哪几个词)中体会到……,可见说书职业‘贱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第二段的“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细节处就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体会到说书人的收入很低,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他要用这种方式去博得听众们的喜爱,让他们给他钱维持生计。
师:所以,说书职业贱在……
生:收入低。
师:抓住了一个或两个制钱,所以,你觉得他收入是很微薄的。这位同学语言表达很清晰,大家可以学习这种语言呈现方式,我们继续。
生:“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他叹息日子的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说明他赚的钱根本不够他的生活开支,收入很少,说书是一种贱业。
师:也就是说他的收入根本不能保证他基本的生活,你从叹息日子的艰难看出来,说书贱在收入的微薄上,好的,请坐。这个同学讲的这个段落非常好,老师每每读到这个段落的时候,都很有共鸣,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学去解读这一段的?
生: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可以看出说书这个职业的钱特别难赚,而且说书这个职业赚钱很慢,而且他叹息日子艰难,说明他赚的钱不能填饱他的肚子。
师:你说他赚的钱不能填饱他的肚子,这里与其说赚钱还不如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乞讨的方式,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乞讨的方式呢?
生:请,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就是用乞讨的方式,让大家帮他一下。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她抓住了哪几个字?
生(齐):请,还有,还剩,只剩,就。
生:老師我想补充一下,这种近乎乞讨的方式,看得出来他讨也讨的很艰难啊。说书人是一个文化人啊,用这种讨的方式可谓斯文扫地,说明说书人挣扎在最低的生活层次上。
师:你不仅关注到了外在形态,而且还体味到了内在情感,由表及里,为你点赞。你的解读很深刻,我想请你用声音来诠释一下你的理解。
(生朗读。)
师:谢谢!同桌点评一下吧!
生:我觉得还不够,读得好像没有理解的好。
师:那你可以来试试吗?
(生深情朗读,众生鼓掌。)
师:刚刚这位同学的深情演绎是基于他的解读,那就请大家自由地用自己的声音诠释你的理解吧。
(生自由品读。)
师:好,这是大家刚刚说的“说书”职业贱在它的收入微薄上。还有其它理解吗?
生:从25段这里“这所谓灵柩,其实只是……浮土”和26段里面“一片亂葬岗,人们把他埋葬后就永远地遗忘在这里”。说书人其实师没有社会地位的。
师:你觉得他贱在社会地位的卑微。怎么感受到的?能结合语句具体分析一下吗?
生:“只是一卷芦席,脚露出来,随着杠手的步伐摆动。”只是芦席,一般来说出殡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肯定是要注重外在的东西,而他只是芦席。
师:你认为出殡的时候一般应有什么?
生:棺木是最起码的吧。
师:而他只有……
生:只有一卷破席子,他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而且还会摆动,都不是出殡的时候应该有的样子。而且他的长衫一角垂到地上,可以看出他的出殡一点都没有……
师:感觉一点都没有逝去的人应当有的那份……
生:尊严!我现在觉得应该用埋葬更好。因为埋葬比出殡要凄凉一些,出殡应该更隆重,吹吹打打,而埋葬就是埋了就完事了,很草率!
师:你选择了“草率”一词来形容,其实这份草率在这个语段中还有呈现,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的描写。
生: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
师:露出来能说明什么?
生:说明席子很小。
师:哦,说明说书人连一卷像样的席子都没有,更没必要说棺木了。而且我们还知道送葬的时候,死人还应该穿……
生:寿衣,白色的寿衣。
师:那我们看看说书人穿什么呢?
生:还是那件破长衫。
师:而且下葬的时候,要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而说书人呢?
生(齐):说书人穿的很不整齐,长衫的一角垂到地上,一路扫着浮土。
师:所以,与其说这里是出殡一个人,不如说是埋葬一个人。
生:埋葬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师:她用了一个词,无关紧要,所以说书人走的这般的狼狈和毫无尊严,是不是说明他社会地位低啊,所以老师每每读到这里都是泪眼婆娑的,请允许我为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师深情品读,学生鼓掌。)
师:好,说书人的地位卑贱绝不仅仅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好像有一类人特别看不起说书人,谁?
生(齐):埋葬的人。
师:我们书本上称他们为……
生(齐):杠手。
师:在文中,“杠手”和“我”有一段对话,主要集中在12-24自然段。我们来分角色品读一下这个部分,同桌之间分配一下角色,一个为“杠手”,一个为“我”,分配好就请开始吧。
(学生分组品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慢慢地进入了情境,读得特别投入,这是学习语文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那么,有没有哪组同桌愿意把这种理想的状态展示一下。
(小组展示,师生鼓掌。)
师:我想请问一下杠手,你为什么这样处理你的朗读?
生:我觉得是想用一种轻浮的语气,表达一种不尊重的态度。
师:轻浮?这个词可要谨慎使用,很容易让人误解。(生笑)能不能换个词语。
生:随意或者漫不经心。
师:漫不经心,所以你才会用比较冷漠的语气去读它。我还想问,“杠手”是怎样的一种职业?
生(齐):抬轿子的。
师:就是出卖自己的力气去赚钱的,“说书人”比“杠手”如何?
生:差不多。
师:都是属于社会上底层的人,但是还要去轻贱“说书人”,那是不是恰恰说明了人们在认识上就是觉得“说书人”的地位是卑微的。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生:第16段,他们大概因为我话语中的意思,全不作声。说明大家对说书人的死是很漠视的,很不关心和不重视的。
师:漠视生命,说明说书人地位很低。那么既然这个职业“无疑”是卑贱的,为什么作者还说这个职业是可爱的?
PPT显示:
我很难说出所以要如此决定的理由!也许这是唯一的理由,我觉得这种职业可爱,另外,或者说我应该说我被他迷住了!
师:还使用了“毫不踌躇”“唯一”这样的词语,作者到底痴迷什么?
生:第4段,实际上我们全被迷住了,说书人从傍晚说到天黑,天黑的时候,在黑暗中只有说百年前的大盗刘唐和不曾存在过的莽夫武松,也就是说只剩下他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们的心头,还有最早比这更难拔去的吗?所以说,我和我们全被迷住了。
师:哦,我们被说书人的故事迷住了。那么哪些人的故事把我迷住了呢?前面他说到刘唐、武松,还有哪些人的故事呢?
生:封神、隋唐、七侠五义,精忠传。
师:精忠传写的是谁?
生:岳飞。
师:背后刺着四个大字——精忠报国。隋唐,也知道的,有隋唐英雄传,封神也清楚的,七侠五义可能不太清楚,是关于包拯和御猫展昭以及五鼠之间的故事。这些人都是一些怎样的人呢?
生:都是一群英雄,而且我也是男子汉,一般男子汉从小的梦想都是当一个英雄。
师:看来你是一个十足的男子汉,是啊,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滋养着男子汉的英雄气概,所以我们都被迷住了。还有补充的吗?
生:但是当你活着的时候……天地吗?说明说书人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将我们的心灵引得很远,然后在这个世界吹进一股生气,让我的心里有了一种侠义之心。
师:“在这个世界吹进一股生气”这句话最能引起我的共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说书人通过武松、刘唐、杨智等英雄人物为这个世界吹进了一股“侠肝义胆、重情重义”的精神之气。
生:是的,所以我说,这些英雄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中被人津津乐道的品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才会说,说书人把我的心灵引得这么远。
师:那就让我们齐读一下第28自然段,体味一下说书人为这个世界吹进的精神之气。
(师生齐读第28自然段。)
师:是啊,说书人用故事和精神去滋养着我們的心灵,去丰富着当时灰暗的世界,我们被说书的内容和精神品质迷住了。还有补充吗?
生:第23段,“他没有儿子,也没有家,死前七八天还在说书”,说明他很坚持。
师:是啊,我被他的敬业迷住了,而且我们知道说书人身体怎样?
生:一直不好,唾血。
师:也许这是迫于生计的压力,但是在这里也有他对说书职业的热爱。我想问一下,说书人的技艺怎样?说的好吗?
生(齐):好啊!
师:你们怎么知道他说得好?
生:第1段,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还要打刺砍劈。一个人要学那么多角色的声音,还要配上动作,看得出来说书人功夫了得。
师:有声,有色,有动作,声情并茂的,不像老师刚刚那样蹩脚。可以看得出来说书人的技艺还是精湛的。
三、关照现实,体味“荒凉”
师:刚刚通过一副灵柩、一次嘲讽、一次乞讨、两次外貌、四次健康的描写,我们理解了说书职业和说书人的卑贱。更通过一种技艺、一群英雄、一种价值、一份坚守,让我们感受到了说书人技艺的高超以及他对职业的坚守。
(板书:卑贱 高尚)
PPT显示:
京派作家师陀是一位善于剖析国民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多描绘小城与社会底层人。在《说书人》中师陀把小城与说书人当成中国社会的缩影,描绘出当时社会的保守、封闭、落后。作者通过“说书人”这一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表现社会的残忍、人们的冷漠,同时也表达了对说书人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中华精神的传递者的高尚人格的赞美。(钱珏《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
师:请课代表来为大家读一读著名学者钱珏先生的这段话。
(生读。)
师:好的,请坐。在这段话中,老师还关注到了“在《说书人》中师陀把小城与说书人当成中国社会的缩影”这句话,钱珏先生提到了小城,师陀先生同样也提到了小城,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去描绘它的?
生(齐):荒凉!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生(齐读):我抬头看看前方……
师:“荒凉”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也可以自由交流。
师:来分享一下你的理解吧。
生:城外的荒凉表面上是讲城外是一片乱葬岗,很荒凉,实际上说,在说书人死后没人去传承这种文化,城里人又不去重视,导致这种文化被遗弃,然后文化得不到传承和发扬,所以很荒凉。
师:你的思维品质很好,由浅入深。表面上是说城外是乱葬岗,景色特别荒凉;深层次,是人们对说书人的冷漠、轻视,是传承这种文化的人越来越少。解读的很深刻,还有补充吗?
生:小城的人们很落后,愚昧,而且杠手们面对一个已经死去的人,还嘲笑地说你没好到地下去了,都说死者为大,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可以想见他们的内心是有多麻木不仁。
生:我看到了小城人性的愚昧,文化的传承者没有了,让我们觉得很荒凉。说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说书人便是这种文化的传承者,现在他在世人的嘲笑声中走了,走的这么凄凉,这都让我们很觉得很荒凉。
四、上出学生,生成展示
师: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无情和无知让我们觉得荒凉。师陀先生不仅仅想表达说书人悲情的一生带给我们的荒凉,更重要的是师陀先生用了一种客观冷静眼光去关照和审视着整个社会现实。正如鲁迅先生通过孔乙己关照到的是整个社会的“凉薄“”,同样,师陀先生通过说书人关照到的是整个社会的“荒凉”。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社会情怀,这种情怀不应仅仅属于文学家,更应属于我们每一个。
老师有感于说书人悲情的一生,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大家请看。
PPT显示:
一块醒目,一把折扇,一身长衫,一段悲凉人生。
师:我想同学们通过对文本的感知,也一定有感于说书人悲情的一生。下面就请大家四人一组,用老师发给大家的素描纸和记号笔,以仿写的方式,写下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写好后到讲台上展示。
(学生交流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同学先来给大家展示?
生:一种贱业,一枚制钱,一个馒头,一个“富有穷人”。
师:前面部分很容易理解,可最后一句为什么用了“富有穷人”这个词?还加了双引号。
生:穷人很好理解,因为他赚的钱少,“富人”加了一个双引号,这是为了强调说书人的精神是富有的。他能够用他的故事和精神感动到我们很多的人,甚至能够将我们的心灵引得很远,这些都是精神的财富。
师:此处是不是应该有掌声,非常感谢。
生:一次偶遇,一曲悲歌,一段往事,一场文化劫难。
师:具体说说吧。
生:因为我第一次遇见说书人是在小城,从那次开始我就喜欢上了说书,他讲的英雄人物,他演绎的神话传说,都让我如痴如醉,给我这颗年少漂泊的心有了新的落点和归宿,是这位伟大的说书人给了我无数的感动和温暖,然而他竟至这般狼狈且悲凉的离世,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一首悲歌;说书是一种贱业,没有继承人,小城人们的思想很匮乏,可以说是这座小城乃至整个社会的麻木导致了这一场文化劫难。
(学生自发响起掌声)
五、归类认知,拓展思维
师:大家的掌声就是对你们最大的肯定。很遗憾时间到了,但老师相信,如果把舞台交给大家,你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同学们的展示也一定会很精彩。请大家为自己鼓掌,为自己点赞。
(众生鼓掌。)
PPT展示:
1.有一双发现细节的眼睛
2.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3.有一份客观冷静的关照
师:其实,今天我们理解文本经历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我们用一双发现细节的眼睛,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等等,贴着文本深入地解读;又用一种个体同理的共情去看待这个底层的小人物,去感同身受着他的遭遇,就有了如此深刻的共鸣;更用一份客观冷静的关照,用自我的体验去关照和审视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明白了作为社会人必须要有的一种社会情怀。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不仅仅可以去走进“说书人”,还可以用走进许多类似的文学人物。
PPT显示:
作业:用所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老王》中的老王的形象,写一段评论性文字。
师:请同学们课后完成PPT上所显示的作业,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