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如何与大数据时代俱进

2018-08-24 10:48王艳
新一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教师

王艳

摘 要:教师作为理论知识的传授者、继承者,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要意识到,当下的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大数据浪潮的推动者。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大数据环境的冲击,教师应该如何以冷静的心性站稳脚跟,以理性的姿态引领学生不被大数据迷惑并加以利用。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的现状、教师对大数据的应用以及怎样看待它三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

关键词:大数据;教师;教育

近年来,IT领域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已经降临,它正在推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变革。2017年中国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截至年底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1]这一连串不断增长的数字背后,是大数据浪潮的汹涌来势。

大数据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不用在为什么时候下雨而担忧,精确到钟点的天气预报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大数据在科学研究、公共管理、工业生产与商业经营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低能耗、高效率、无所不在,随时感知智能化的深度处理,为每个用户或每个数据体提供一种支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如今“大数据”这个概念几乎应用到了所有人类智力与发展领域中。大数据时代的生活令人神往,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进一步,所做的决策也不仅仅依赖主观判断,甚至于我们的一个习惯动作、一次消费行为、一份就诊记录,都正在被巨大的数字网络串联起来,在大数据浪潮来势汹涌之际,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看待世界的方法。

一、大数据:万物皆可量

地球上每个物件都在产生数据,几乎每个人今日所做的每件事,都会留下轨迹,成为某种信息流,由文本、位置资料与其他数据不断汇集而成。一个人一天所接触的咨询量,等于15世纪的人一生的信息总量。但我们要十分谨慎,因为这片浩瀚的数据海,惊人的呈现我们完整的图像,我们的住所、去过的地方、买过的东西、说过的话,全都被记录并储存下来,永不抹灭,这场不寻常的改变,不知不觉地渗入人们的生活,地球好像正在发展神经系统,而每一个人扮演的角色是感测器。人类使用科技互动,产生的这些数位排放轨迹,全世界被即时的记录,就像是语言文字的出现,因为文明发展到某个阶段,必须被书写记录,如果不写下来就无法继续运作,当下也发展到这个关键点,这些数据必须被记录并加以审视,有科学家推估2020年数据量将会高达40皆位元组(ZB),比如说算出地球上所有沙粒总数,再乘上75倍,就是40皆位元组的数据资料,人类在过去两年的数据处理量,远超过三千年来数据的总量,因此我们获得的信息越多,能解决的问题也越广。

审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事物,大多数在许久前便发明了,这些事物已经时机成熟,能进行再创造,而再创造时,这些事物必须产生联结,以某种新的方式来联结,人类使用装置所产生的数据,将被收集并储存在一个中央核心,人们能利用这数据资料库运算,然后能获得来自整体的反馈,而不只限定个人身上。将这些原本就在运用科技工具的人,转变成这个系统的数据贡献者。你将会变成网络中一个节点,网络应成为让这些感测器与装置能相互沟通的平台,通过手机、行动装置、电脑建立一个全球之脑。

這场数据对于人产生某种古怪的效应,好像有人正在倾听他们。也许有人是窃听,也许有人是聆听。手中的设备知道我是谁,能预知我需要什么,要到哪里且回应我的需求。我们所做的决定以及所属的整个系统都深受数据革命影响。

运用庞大的数据资料库,以有趣的方式整合这些资料,并进行有趣的运算,找到我们能介入这个系统的方法,去理解不同社会的运作形态,并能加以回应。当你取用资料时,它对个人产生影响,但随即个人也影响了这个系统。于是这又再次影响资料库,会开始看到自己成为这个数据往返过程中的一部分,这也让人理解,自己是大系统下的行动者。

比方说数据解读时,必须整合不同资料库才能看出,某些地区街灯坏掉时,可能会导致该区犯罪率升高,只要能以聪明的方式,来探究这些数据资料,便能将城市有限的资源,按照优先顺序来分配,来处理牵涉效益与成本考量的议题。你要等公车,因为公交车有特定班次表,但现在,手机已经能告诉我们公交车的真正抵达时间,而不只是预定抵达时间,只要再往前推一点,假如某公交车路线比其他路线更繁忙,能怎么做?未必要死守时刻表,公交车系统是不是能调整,自动将这些资源转移到其他客满的公交路线。如此,个体会感受到城市像个灵敏的有机体,如同人的血液会运输到身体所需之处,如何让我们能生活在一个能快速反映需求的城市,这会对地球产生多大的效应,因为城市也是21世纪人的存活方式。数据资料库以及一个有机的社会系统,将扮演重大角色。数据带给人们不同触觉,拓展人类知觉这个世界的能力,最后有机会,让事物再次清晰可见且带来一种新的视角,看到每个人既是个体,也作为社会一分子。

二、大数据:改变教与学

信息管理的宇宙就是大数据,数据能够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价值,那么就能解决问题,达成人们的愿望,这种现象已经开发进入学校教育,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未来的教育,线上学习的人数,将会远超过传统在校生人数。”[2] 我们在大数据革命时代,教育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量身定做。

截至2017年11月,市场上监测到的手机应用程序(APP)在架数量为391万款。游戏类应用数量位于第一;生活服务类应用位于第二;电子商务类应用位于第三;办公学习类应用共计31.4万款,位于第四,占比为8.0%。[1]这种学习类应用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在线课程。比如慕课、网易云课堂、沪江网校等大量的在线公开课,老师可以看到学生们什么时候看了这些教程,什么时候停了,什么时候重复看了,如果教师发现,在看第七、八课时,所有学生都会回到第三课重新看,第三课是复习课,那这些数据所显示的是:随着数据的深入,学生们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越来越不自信。而传统教育方式中,教师不可能察觉到整个班级都没跟上进度,但现在,教师们可以在数据中看到这个现象,他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我得多为学生做一些课堂准备,同时我也需要讲得更好,尤其在某些课程上,因为学生在那跟不上了。

从年龄上看,10一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其中 20一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5.4%;如此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处在网络之中,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迎合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让学生脱离为旧时代建立的教育体系,那种批量生产、机械化、统一制定的教育方案的时代,而现在教师可以量体裁衣,就像淘宝的个性推荐、网页的引擎搜索,可以针对用户兴趣改变,针对个人的教育需要开展最好的学习方式,大数据目前是最适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调整教育模式的方法。

黑板和课本的时代正在被逐渐替代,整个学习过程呈现出数字化和个性定制的特征,以电脑或手机软件为例:可以通过软件分析学生每一次键盘输入,发现他们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唯一帮助学生进步的,软件从学生们使用的设备获取信息、整理分数、学习技巧、强项和弱项、他们犹豫的地方,在使用鼠标的过程中,非常个性化,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改变:这个学生可能需要重新听一遍课程,而另一个学生需要多加练习,系统会根据学生自动调整,用可预测的算法,从成千上万学生那里收集的數据进行比较,自动为学生个性定制学习材料。最新的技术也改变了教育方式,给教师更多的时间集中在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讲课上省下时间,系统可以迅速发现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辨认需要多花些努力的地方,学生做自己需要做的就会一直进步,在办公室里,教师可以看学生的数据,系统会自动提醒哪些学生落后了。比如这个学生在一个部分完成了99%,另一个部分完成了98%,有几个小问题难住了,教师可以看到是什么难住了他,然后同这个学生共同讨论这些问题。

大学的目标是增加学生的毕业率和就业率,让学习落后的学生顺利毕业对学校无论如何是一件好的事情,有利于扩大生源。以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例,他们正在尝试这种大数据式的个性学习方式,其毕业率提高了13%,辍学率减少了54%。使用个性定制学习,让这个大数据这个项目前景非凡,但在工科以外的以及有创造性地学科中,这种大数据该如何运作仍尚未有解。

三、大数据:探索及实践

人类仍处在大数据时代的开端,无法知道将来如何变化,只知道一切都必然被改变。在过去,人们写下所思考的事物,然后成为知识,大数据却正好相反,有成堆的数据,却还不能算是知识,直到人类开始审视并思考,才将这些数据转变成有用的信息。搜寻功能是个转折点,划分出前资料时代与后资料时代,正是在这个分界点,人们能用上亿的人才使用数年的工具并驾驭这庞大的数据量。一开始,把人类所有的知识文本,全都放上网络,现在看,那不过是第一场比赛的第一分钟而已,因为那只是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以及正在以相对缓慢的速度不断在网络上新增的知识,但还有很多尚未数位化的信息,与更多我们可善加利用的信息。当我们审视数据时,最有趣的是为数据重新建构脉络,把它抽出来放入新的架构,让我们能观察理解、讨论并思考。这需要人类、软体、或运算方法,联结起来使其产生意义。我们的每个行动都会衍生出数据,大部分都是无意义的数据,直到有人能说明或诠释这些数据的意义。

而教师正好可以扮演这样一种探索者的角色,通过审视收集到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网络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带领学生发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的秘密,而不是一味地放任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表象和娱乐。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被学生与科技甩在身后,要敢于向时代前沿迈进。在选择生活于大数据蓬勃发展的环境之下、在看待数据界定与分析能力时,永远都必须思考到其双面性。但这同时又存在着许多益处,带来改善生活品质的大好机会,如果只是停止对话,拒绝审视数据,也拒绝收集数据,那是不切实际的,也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应该做的是以共同体角度来思考,手机是联结到资讯网络的交流道,一旦进入网络,便无法回头了,每个人都在其中,几十亿人口在过去无法参与讨论,无法进入这个彼此联结的世界,无法踏入数字世界,无法接触一个能让他们学到全新事物的世界,如今都突然进入这个网络,当十几亿新的消费者拥有这些装置时,透过科技能与世界联结,能与网络联结,能从别人的使用行为中学到许多。许多心智突然间透过最简单又最便宜的方式串联起来,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丰富。

人类正处在文明的转折点,数据爆炸可能会成为人类文明的分界点,这不只限于教育、医疗、就业、气候变迁等问题,这牵涉到所有议题,所有事物的核心都存在着数据,如果数据扮演重要角色,重组地球上的信息网络,那么这个世界就像大脑皮层相互联结,数十亿个彼此联结的分子,交流着数十亿个点子,数十亿个知识端点以及数十亿种合作方式,全部汇聚在一起形成改变的浪潮,这股浪潮将带来超乎想象的新趋势。如何将数据转化成可付诸行动的洞见,这是电脑精于处理的部分,采取行动的能力则是人类所擅长的,区分这两者非常重要,因为有些人将这两者混为一谈,认为电脑将会掌控一切,电脑是供我们运用的绝佳利器,能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人类才是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

一些玩弄大数据的人造成了经济危机,因为他们并未认真思考如何为世界、为人类创造价值,他们只想着如何为自己创造价值。有大量文献报道,而人们也已经深刻理解到,在生态系统中,如果取用量超过回馈量,那么整个体系就会崩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赢回我们的未来,不能只是自我安慰,然后希望天上掉馅饼,反而应该去关心,我们应该创造怎样的未来,必须投身于我们想要的未来,做出正确的决定,人类的文化必须了解到,把大数据当作是自身的一部分,每个人是大数据平台的一分子。把一个人作为平台,那并不是外加在人类身上的钳制。作为一名积极的教师正是通过观察外在世界,这份新能量、新想法、新知识根植于审视学生们的处境,以及思考我们所处的环境现况,且解决这个困境。手中拥有的这些工具,将帮助教师们做到这一点。就好像说,这是我们所处的位置,我们将设法让这里生气蓬勃。

参考文献:

[1]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01.31:24-33.

[2]赵林畅,韦煜,杨贵泉,黎玉珊.大数据对“教”与“学”的影响[J].数学教学通讯,2017(5):05.

猜你喜欢
大数据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