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下高校学生个人品德教育内容的研究

2018-08-24 10:48潘丽娜
新一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大学生教育

潘丽娜

摘 要:本文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为背景,以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薄弱为基础,探讨企业家精神与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相关性。企业家精神赋予的创新、合作、执着、负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社会建立良好创业氛围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如今高校学生物质条件越来越富庶,然而不肯钻研,不愿吃苦等个人品德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这方面的缺失正好吻合,本文通过结合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提升大学生的个人品德。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

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总体上思想活跃、个性独立、追求创新,但是这代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独生子女偏多,加之受多元化思潮和各种利益的交叉诱惑较深,部分学生出现明显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倾向,道德意志薄弱,诚信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第一,个人主义倾向明显,集体意识淡薄。哈尔滨地区对450名在校大学生现场发放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降低,认为集体活动压缩了个人的时间和自由,需要强制性的要求才能制约,明显缺乏集体荣誉感;第二,功利思想严重,价值取向务实。如今大学生过多的考虑功利性、实用性和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缺乏贡献精神,无偿、免费的服务鲜少有学生主动参与;第三,道德意志薄弱,受挫能力差。受家庭和学校的过分保护,经历挫折的机会大大减少,独立、自立能力弱。集中表现为静心学习的学生少,频繁跳槽学生多;第四,知行不一,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之间因诚信问题造成的合作中断的案例越来越多。与就业单位的违约,放弃保研名额等事例每年都有发生,诚信的道德约束不断被弱化。

一、大学生个人品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第一,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物质条件优越,家庭的过分宠爱,学生成长缺乏纪律和约束,道德自律性差;第二,高校品德教育不足。过分强调人性化,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太多,惩戒太少,滋生学生的品德自由主义;第三,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尤其是自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导致部分道德意志力较差的学生无法准确判断外来文化的优劣,全盘吸收;第四,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不良冲击。大学生因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对不良信息缺乏有效的筛选,造成部分大学生消费观超前,感恩意识、集体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匮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面对大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国家和政府屡次强调加强个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第一次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十八大也有论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件强国建设时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并再次强调要加强个人品德教育。十九大会议进一步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企业家精神内涵与大学生品德滑坡内容相契合

关于企业家精神内涵的阐释,维度很多,本文倾向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被新的项目或业务机会吸引,秉承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心而对新项目或新业务进行执着追求,在促使企业寻找创造性解决方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特质。从外延上,至少应包括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冒险精神、诚信精神等。其中,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点。而诚信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础。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大学生品德失范的表现因素上不谋而合。

从表格中看出,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因素正好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相吻合。道德失范的四个表现正是企业家精神内涵的重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作用获得社会的极大认可,加上良好的国家政策的支持,抓住契机,加强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个人品德,增强综合素质。德鲁克认为,无论是管理者或是普通员工,无论其来自企业或者公共部门,都可以具备企业家精神。并进一步指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富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引入不单是对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而是全体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也决定了任何社会职业都需要企业家精神,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企业家执着、认真的创业观。这样,一方面可培育部分有创业能力的学生,甄别出真正的企业家,使这种稀有资源能在社会中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使大部分学生保持职业活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上,青年一代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任务。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正式公布,充分肯定企业家在积累财富、促进就业、增强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贡献。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向社会输出的不仅仅是财富、就业与税收,还包括现代管理制度、商业模式,更有新时代的士商精神、义利价值观等精神财富。在企业家精神获得巨大认可的形势下,为我们引入企业家精神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第一,提高认识,树立崇尚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观。管理学大師彼得·德鲁克曾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富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事实上,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必然依赖于现代企业家群体的崛起以及企业家精神的传播。要在高校范围内,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认识,引导树立崇尚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敢于创新、勇于进取,有担当、有责任的个人品德,把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观融入到学生学习、实践及学校文化的各个环节。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机制。

第二,身体力行,高校管理者言传身教,营造企业家精神的氛围。当前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是处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品德教育,不是过去的命令式服从模式,也不能过分依赖制度规范的惩戒作用,要发挥典型示范和榜样教育的作用,充分挖掘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高校管理者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和高校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积极学习企业家精神,并把企业家精神的优秀品德贯穿于学习、工作各个环节。自上而下,为学生自觉接受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建章立制,設立企业家精神相关课程,加强体验式教学,规范创新创业比赛,搭建与企业、社会的交流平台。首先要设立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课程,从理论上完善知识体系。在美国,从各个大学的商学院到社区大学到公立学校,到处都设有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相关课程。对大学生开展“企业家精神”教育,并不一定要将他们培养成未来的企业家,而是应重在培养企业家的优秀精神品质。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也决定了任何职业都需要企业家精神,这些无形的财富对于大学生以后无论是是否从事创业都有重要影响。同时,组织并规范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引入企业、社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机制,使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注重情景和实践。提高学校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的积极性,通过这些学生辐射到全体学生,以企业家精神引领全体学生建立吃苦耐劳,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品质。

综上所述,不断创新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渠道,是时代赋予高校创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大学生提高个人品德,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有自身的优点,但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还存在一定差距。借助企业家精神获得充分认可和大力提倡的机会,在高校弘扬企业家精神,多措并举培育企业家精神,帮助“90后”大学生发扬自身价值观中的优点,并调整价值观中的不足,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个人品德不够理想的现状,为实现中国梦打造一支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青年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新绍.从企业家精神视角谈经管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

[2]刘新民,郭洪波.当代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教育辨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4).

[3]刘凯.高管团队内冲突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22).

[4]崔玉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经济意义和行动条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5]富清.基于“教学相长”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22).

[6]李诗和,徐玖平,刘玉邦.基于ISM模型的企业家精神系统核心内涵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3).

[7]曾纪瑞,李远煦.基于创业实践的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路径探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

[8]王秀萍.论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J].商场现代化,2006(3).

[9]柏志华.论如何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