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管理研究

2018-08-24 10:48汤海萍
新一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团育人院校

汤海萍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日益凸显。本文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方向,以期促进社团的长效稳定发展。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大学生社团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大学生们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社团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凸显。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平均加入1-3个社团,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越发难以满足价值观多元的学生需要,难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

一、社团管理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种类多、学生参与广、涉及领域广、群体规模大,有着良好的發展态势,但是,高校对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并没有跟上大学生社团快速发展的步伐,致使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一)社团管理模式众多,职责不清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省一些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对社团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社团管理职责不明确、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社团管理直属学校团委,有的归属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宣传部部门管理,也有学校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专门管理,负责协调管理本校社团的所有活动。

(二)社团管理混乱,体制不完善

学生社团一般是挂靠在学校社团联合会下,由校团委的老师总负责,校团委掌控社团活动。但由于团委老师人手有限,老师的精力也有限,除了社团管理以外,共青团和校学生会的活动也需要投入很大精力,这容易导致大部分社团基本处于一种散管状态,管理和运作随意性较强,社团内部对会员的约束力也不高,管理手段滞后,各项体制机制不完善,社团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大学生社团这一组织的自发性和群众性,使得社团干部的产生、社团人员加入和社团人员退出等条件比较宽松,随意性强,社团负责人及管理者的产生没有经过严格选聘。只要本人愿意,社团可以随进随出,这就导致新老会员的磨合欠缺。社团会员良莠不齐,流动性大,不利于社团的长久稳定发展。

(三)社团各自为政,联系合作不足

调查发现,我校社团数量较多,活动场所有限,出现一些社团争抢活动场所开展活动的现象,演变为社团之间缺乏联系交流,各自为政。社团之间缺乏交流,有一些社团活动有相近成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候也有重复参加的疲惫感,这加重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负担,社团成员的主动参与热情也会逐步衰退。

二、自组织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社团管理发展方向

上世纪60年代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学,托姆的突变,艾根和舒斯特尔的超循环共同构成了自组织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发展机制问题,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中的各类复杂现象及其形成演化的基本规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形势要求,应用自组织理论研究社团管理,建立起主体适应环境的复杂适应系统,创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强化综合协调服务能力,能提升社团的建设水平和整体实力,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聘请专业老师做学生社团导师,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

社团最初是学生自组织成立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自行从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精致发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大学生社团也必须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层次,向规范化和精致化方向努力[1]。学校团委老师有限,为加强高职学生社团建设,学校主管部门可以聘任专业老师为社团兼职指导教师,为社团活动提供专业化的指导监督,引领社团的发展方向,同时社团这个平台也利于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加强社团内外管理,健全管理体制

只要学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就可以申请成立社团,这导致社团管理体制有些混乱,可以从社团内外满意两个方面进行改善。社团外部满意方面,学校应鼓励自组织社团的形成发展,对社团经费和活动场所尽量多支持,但是要进行充分的监督指导,不断优化社团活动环境;社团内部满意方面,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愿景自发成立的,社团成员有自我管理意识。在社团管理方面,要利用成员的这个意识,注重成员们自我监督管理,社团成员围绕总目标和发展规划各司其职,促进社团长久稳定发展。

(三)根据“开放性”要求,加强社团间交流合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作为一个组织应该是开放的,互相交流合作,广泛利用各类资源,形成强大的力量,这样才能实现计划目标。不同的学生社团既存在整体同一性又有个体差异性,需要通过交流合作开展有效竞争,最终引导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学校作为社团的管理者,要鼓励并引导社团之间开展竞争,给社团提供良好的竞争平台,善用协同竞争机制,优化优秀社团的评价机制,监督社团在竞争中实现高层次的协同进步,促使社团可持续发展[2]。

参考文献:

[1]徐莹,毕于建.自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社团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41-43.

[2]王玉玲,王海啸,张龙.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5(12).

猜你喜欢
社团育人院校
缤纷社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