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

2018-08-24 11:54温华惠高岩何雪莲
西部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背带出血量剖宫产

温华惠 高岩 何雪莲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母婴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剖宫产手术可减轻常规顺产对产妇造成的剧烈疼痛,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部分妇女甚至在未怀孕之前就决定要进行剖宫产[2]。剖宫产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呈增长趋势[3]。近年来在我国剖宫产手术率日益提升,最高的地区达到了60%以上[4]。临床统计报告,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临床发病率高达21%,严重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5],是导致产科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选择恰当手段处理宫缩乏力是减少或避免产后出血的关键环节[6]。常规止血处理主要为填塞纱布条,缺乏令人满意的止血效果[7],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上用于止血的术式也不断增多,并各具优势[8]。近几年来,临床多采用常规宫腔填纱+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治疗产后出血,但因其手术时间较长,止血效果一般。本文分析了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采用剖宫产分娩并有术后出血的孕妇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有剖宫产指征。排除标准:将有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或输卵管功能性障碍、血液类疾病等产妇排除在外。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初产妇57例,经产妇29例。孕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在术后均有阴道大出血症状。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孕周37~41周,平均(39.7±0.4)周,年龄25~32岁,平均(28.6±0.5)岁;对照组孕周38~40周,平均(39.4±0.3)周,年龄24~33岁,平均(28.7±0.7)岁。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患有血液类疾病、肝肾功能不足、免疫系统疾病、子宫功能障碍等疾病[9]。两组的年龄、孕周、产次、剖宫产指征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止血,当患者有产后出血症状时,首先用纱布按压产妇的出血位置,并且进行轻柔的子宫按摩,若此时止血无效则立即进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10]:开大产妇的腹腔,将子宫取出并加压,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若此时出血量减少表明产妇适宜选择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子宫下缘右侧1/3处做切口,选择可吸收的1号缝合线缝合,在切缘下方3cm处进针,外向内垂直进针,贯穿整个子宫下段,从子宫的上缘处进行出针。缝合线向子宫骶骨的右侧韧带上方进行拉线,进行子宫全层缝合,从对应的左侧出针,在切口位置连续贯穿缝合一层,并在出血的位置加缝2针,保证缝合效果,检查缝合完好后打结。缝合后观察10min,确定出血停止,并且子宫可以正常收缩时表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顺利完成,关腹[11]。关腹指征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产妇具有正常的子宫收缩。

1.2.2 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出血的治疗,首先用纱布蘸热盐水对出血部位进行按压止血,静脉注射缩宫素,选择8字缝合方式对出血部位进行缝合;若止血无效则进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用纱布填充宫腔[12]。

1.2.3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同样的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术后处理与护理,以保证止血效果。

1.3 治疗效果评价[13]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预后情况,记录手术执行时间、术中需给予输血的病例数、患者术后24 h出血量及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止血效果的评价分为有效与无效。有效:即对患者实施止血处理后,阴道出血量不超过50 ml/h;患者子宫收缩正常,并且生命体征稳定,出血量下降显著。无效:即对患者实施止血处理后,阴道出血量超过50 ml/h,出血情况控制效果不理想[14]。预后包括住院时间、产褥病例数与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例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合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综合的效果评价。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腰痛、休克、下腹胀痛、痛经、盆腔炎、继发性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处理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并对两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血效果及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产褥率及行子宫切除术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术中需给予输血的患者2例,占4.65%,对照组术中需给予输血的患者10例,占2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6,P<0.05)。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经术后一月随访,产妇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腰痛、休克、下腹胀痛、痛经、盆腔炎、继发性贫血等,观察组共出现9例(20.93%),对照组出现26例(60.4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虽然对高危妊娠难产发挥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产后出血并发症[15]。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剖宫产手术)24h内阴道流血超过1000ml;是产妇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操作不当或情况特别严重者会造成死亡,且死亡率较高[16]。当产后出血难以控制时,若未对产妇进行生命保护,就会不得不对子宫进行切除,造成产妇失去再孕能力,严重干扰其正常生活质量[17]。

表1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预后情况的比较[n(×10-2)]
Table1Comparisonofhemostaticeffectandprognosisinthetwogroups

组别n有效无效产褥行子宫切除术观察组4342(97.67)1(2.32)1(2.32)0(0.00)对照组4336(83.72)7(16.28)8(18.60)3(6.98)23.563.5611.244.73P<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统计Table 2 Surgical statistic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表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10-2)]

Table3Comparison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betweenthetwogroups

术后并发症n观察组对照组P月经不调432/4.654/9.30白带异常431/2.322/4.62腰痛430/0.001/2.32休克430/0.002/4.65下腹胀痛432/4.654/9.30痛经431/2.324/9.30盆腔炎431/2.322/4.65继发性贫血432/4.657/16.28总计9(20.93)26(60.47)<0.05

产后出血的主要发生机制为产妇将胎盘分娩出来后宫腔具有较小的容积,肌纤维具有较强的收缩,压迫血管,从而达到止血目的;然而在子宫收缩乏力或无法收缩时,无法有效挤压血管,开放血窦,从而引发难以控制的子宫出血[18]。剖宫术产后出血发病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当前临床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主要有子宫按摩、宫腔纱布填充、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切除等[19]。子宫切除会导致患者失去生育功能,患者常难以接受;子宫腔纱布填塞术在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患者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部分患者由于填塞不妥而再次发生出血,子宫动脉结扎能阻断血液供给,但子宫血液来源丰富,若医师对解剖不熟悉或操作失误会导致输尿管或其他软组织损伤,难以保证止血效果[20]。因此,选择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

1993年,英国学者首次报道了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属于一种新的缝合方法,利用外科手术对产后出血进行控制,在常规止血处理无效的宫缩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特别适用[21-22]。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对子宫平滑肌进行有效挤压,进而对子宫壁的弓状血管进行挤压,从而达到止血目的,血流量减少对子宫收缩进行刺激,对血窦进行压迫使其关闭。研究证实[23],在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治疗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一些育龄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切除的危害进行了有效的避免,同时具有较为简便安全的操作,不需要特殊器械,促进了产后出血产妇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止血,简单易操作,止血效果好,安全性,用时较少。对常规处理无效或出血量较大的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子宫背带缝合术可有效保护产妇子宫。该技术通过对子宫壁的弓状血管进行挤压,使血流量减少,对子宫的收缩力起到加强作用,压迫血窦出现血窦关闭的现象时,即达到止血良好的效果[24]。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法,能够快速止血,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背带出血量剖宫产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