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
摘 要:作为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动态教学思想体系,“后方法”为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超越教学法。这一教学思想让教师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角色,帮助教师提升了教学素养,为教师构建个人教学实践理论提供了工具,同时,为更好地开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指出了一条道路。
关键词:后方法;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英语已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为了使学生将来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各高职院校将英语设为必修课。但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不尽如人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达不到社会需求。与此同时,长久以来,外语教育者总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且适合所有语境的万能方法,然而事实上这种方法并不存在。 “后方法”有助于英语教师超越对传统教学法的依赖和困惑,辩证反思当前的英语教学环境、教学规律、教学模式和学生需求(蔡基刚,2007),帮助实现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性创新。
1.学生现状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日趋下降。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构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从理论上讲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语法,拥有英语单词1000个(较低要求)~1600个(标准要求),也都进行了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能力的基础训练,但真正能运用的学生少之又少,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单词拼写都存在问题。另外,不少高职学生缺乏自制力、判断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计划性较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
2.教师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建设发展教师队伍。首先,年轻的高学历教师越来越多,在职称的结构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根据调查,各个学校从各地各行业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但仍跟不上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许芳梅,2004),存在招聘大量兼职教师的问题。其次,根据调查,英语教师平均周课时在12节以上,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英语教师安于现状,没有主动提升自身语言素质,缺乏科研精神和意识(孙杏林,2014)。最后,英语教师的进修机会不多,缺少相关专业的知识,阻碍了他们在学科英语教学上的发展。
Kumaravadivelu最初在1994年提出了“后方法”理念,标示了“后方法”情形中相互关联的三大特征:“特殊性”“实践性”和“可能性”。探讨方法的替代品,而不是另一种方法;提倡凸显教师自主性,发挥教师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强调遵循有原则的实用性,并构建了一个整合的框架——宏观策略框架。该框架包括了10条具有指导性原则的宏观策略:最大化学习机会,最小化感知失配,促进协商互动,提升学习者自主性,培养语言意识,激活直觉启发,语境化语言输入,整合语言技能,确保社会关联,增进文化意识(Kumaravadivelu,2003)。另外,还对教师、学生和教育者的身份进行了重新界定。“后方法”外语教学不是封闭的理论,而是一种动态开放的理论。它不直接为教师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教师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帮助教师开发适应具体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将课堂实践者转变为策略性的思考者、教学者和探索者。
1.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提升主观能动性
“后方法”理论提倡教师重新诠释研究者、实践者和教学决策者等多重角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导者、行动者。传统方法时代下的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已经规定好了的教学程序。“后方法”时代鼓励教师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决策,根据教学情境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后方法”理论鼓励大力发展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倡每位教师都应集教学和科研于一身,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加深对教学的认识和研究,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总结,从而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效的教学理论。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语言的实用性与专业性。行业和企业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不尽相同,可以面向特定职业岗位,将语言学习和专业发展紧密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职业英语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高职英语教师投入相关专业的社会调查,走进企业和公司,熟悉岗位操作,定期参加实践培训,学习相关行业和职业的知识技能,都有助于自身专业水平与职业化水平的提升。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高职高专学生生源组成较为复杂,英语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根据摸底英语成绩,打破原始班级结构,分为A、B、C三个档次(A为优良,B为中等,C为薄弱),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跨班级甚至跨专业进行分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出学生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局限于某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不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节奏,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规划不同难度的任务,力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扎实学生英语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配合专业要求进行相关的职业与行业英语教学,从而达到“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刘黛林,2009)的目标。
3.实践体验,提升学习自主性
注重实践是“后方法”理论下外语教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践,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从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特殊性、实用性与专业性来设计多样化、个性化、情景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根据“后方法”理论的宏观策略框架——确保社会关联性与提升文化意识——外语教学并非一种孤立的课堂行为,而是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主动走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世界中,将外语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经验世界相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实践中结合教学实情,以教学的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为参量,有针对性地调整微观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并在语言教学中实现多维目标。
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后方法”理论为高职英语教师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但是也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突破方法的概念,拓展教学思路,根据具体情境,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活动,选择适合的方法群,通过总结教学上的经验与教训,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B.Kumaravadivelu.Beyond methods: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
[2]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3]陈 力.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版),2009(3).
[4]邓志辉.教师赋权增能与后方法视野下的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