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成就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2018-08-23 10:11李新宇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时用思维课堂

李新宇

有学必有疑,有疑必有问.古代教育家对提问早有研究,孔子认为问要讲究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认为问得讲究方法,“先其易者,后其节木”.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的教学产生很大冲击,但提问仍是当前教学的“中流砥柱”,仍彰显魅力.审视当前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提问多而不精,教师以“一问一答”充斥课堂,课堂看似热闹非凡,但学生的思维被动,总是被老师牵着走,缺少思维的空间;二是提问过于简单,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设计浅显的问题,虽能改变枯燥的教学现状,但会导致学生盲目乐观的心理;三是急于求成,总想完成预期的目标,学生刚开始思考就急于提问,打断学生的思路,浇灭学生的思维火花;四是只问不听,教师囿于预设的答案,会将学生的作答往自己预定的答案上引导,根本不去理会答案的形成过程,不会倾听异样的声音;五是提问方式单一,教师以指答为主,回答问题成为少数优秀生的“专利”.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要以提问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强化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问遵循的原则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服务于数学教学,要围绕认知、技能、情感三维目标而设计,要目的明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向,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思考.

2.难易适中.教师既要研读教材,又要熟悉学情,要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已掌握的技能,问题的提出要贴近学生的“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要为问题设计作铺垫性提问,为学生搭建知识联系的桥梁.

3.因势利导.提问不能机械死板,要因时而问,在引入新课时采用启发性提问,在总结时用比较性提问,在复习时用归类性提问,在促思时用探究性提问;也要因势而为,当师生交流出现“意外”时,要灵活处理,及时通过提问调整预设,当学生的回答出错时,教师要分析根源,以针对性的新问题为学生疏导、铺垫,帮助学生突破困境.

4.新颖有趣.初中生好玩,对新颖的内容感到好奇,教师在提问时可以以别致的内容引发他们的兴趣,还可融入自己的表情、动作、手势等提问,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教师表达的内容.

5.循循善诱.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要力求避免简单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以发散性、开拓性的提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让他们从中受到启迪.

6.适量适度.传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始终没有主动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使学生深入思考.只有当学生有了疑惑,教师通过提问与引导,才能使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探究之中,因而提问的次数要适度,要重点突出,才能促进目标的达成.

二、提问有效策略的构建

1.提问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热点而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思考哪些知识点需要提问,采取何种方式提问,才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提问要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能引发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2.精心准备问题.教师要避免提问的频率过高,导致重点不突出,一节课只需设置2至3个主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交流,并适时增加一些小问题加以引导,使难点得以突破,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提问时要选择对象,忌一刀切提问,也不能让学生一起回答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而问.指向的方式也要灵活,时而叫自愿回答的,时而叫不举手的,让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3.优化提问策略.一是要适时发问,在导入时要以问激趣诱思,将抽象的知识与生动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后,要留有判断答案对错的时间.如果候答时间不足,刚提出问题后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或学生尚未判定就继续提出新的问题,学生没有缓冲的余地,低效回答的现象就会增多.三是选择回答的對象.为了让学生的回答机会均等,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投入问答活动中,不能叫全班学生回答,也不能仅由优秀生回答,要有一定的随机性,这样才能让学生高度集中精神思考问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知识储备,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猜你喜欢
时用思维课堂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