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饱含学科意义的中学化学教学

2018-08-23 10:11钱小静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事物教学方式

钱小静

有一位很有名的中学化学教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的教学现状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转化成一个定义和几点注意来讲述知识,然后再搭配大量的习题以巩固概念”.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和要求展现出来,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与自然科学教育本身的意义并不相符,也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征相背离,无法将化学的学科性与学科教育的科学性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很多理科生无法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学习化学就像学习英语一样,需要对大量的东西进行死记硬背”.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死记硬背就一定可以将英语学好.

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是中学化学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目标,在设置中学化学的教学目标时,需要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在一起,然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当前的需要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将与生活、社会发展相关的化学知识作为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最近一次高中课程改革中提出,教育要从发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这次课程改革为中学化学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使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中,教科书的版本也换了许多,但是课程改革的效果却没有预期想象中的那么理想.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中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践行者,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每个教师都不断进行探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教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习惯、已在脑中形成的一些认知的影响,都会导致在实际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中遇到一些困惑,甚至会遇到无法解决的瓶颈.最后,经过了各种努力以后,又回到了最初的“知识诠释性教学”与“做大量的习题”,以满足现在应试教育的需求.

二、中学化学中的微观与宏观

化学是自然学科中的一种,所以化学学科的教学目的要与自然科学的教学意义相符合,也就是要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化学知识去认识自然世界的种种变化.人们对化学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在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先认识世界,了解科学,适应世界,然后再慢慢改变世界.化学,有利于人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世界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明白现在已达到的水平,用心感受化学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衣、食、住、行、自然环境、医疗卫生条件等).

所以,要将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创造一个新的中学化学世界.人们常说“要透過现象看本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东西就是现象,这些现象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了解其本质.因此,中学化学的教学要紧扣“利用微观视角去看待宏观的现象,将宏观现象与微观视角相互融合,了解现象的本质”这一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要将“理论学习、观察、实验—事物的宏观现象—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与“想象推理—事物的微观本质—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两个层面相结合,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来对一个宏观事物进行了解,这时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推理想象来了解事物的微观过程,这时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简单来说,通过中学化学教学,学生能够用化学的视角来真正“看到”事物是怎样发生化学变化的,这时就能够了解到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通过思考来认识事物,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化学.对化学的学习并不是明白几个定义,会写几个方程式就是学会了化学,只有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才是真的学会了化学.在进行中学化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当学生的探索遇到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引导,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中饱含学科意义,就是要在学生了解了一定量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真正体会到学科的思想,明白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围绕上述提到的两个层面来开展,合理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疯狂做题.

参考文献:

殷志宁. 新课程下化学学科实施多元化评价的策略及其教学意义[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6):7-8.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事物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奇妙事物用心看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
春天来啦(2则)